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回顾
偏见虽然是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但是它已经在多个学科(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哲学等)里从不同角度得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从已有的文献来看,跨文化传播学对偏见的论述大多借鉴了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特别是社会心理学。然而,对语言是如何微妙地表征各种偏见的,在目前的跨文化交际/传播研究中,还未见系统性和深入性的研究。翻阅跨文化交际/传播学的一些代表性著作,如WilliamG.Gudykunst和Young Yun Kim的《与陌生人交际——跨文化交流方法》(Communicating with Stranger:An Approach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William G.Gudykunst的《跨文化与不同文化的交际》(Cross-Cultural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Larry A.Samovar和Richard E.Porter的《跨文化交际读本》(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 Reader)、Carley H.Dodd的《跨文化交际动力》(Dynamic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tella Ting-Toomey的《跨文化间的交流》(Communicating across Cultures)、Guoming Chen和William J.Starosta的《跨文化交际学基础》(Foundation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yron W.Lustig和Jolene Koester的《跨文化能力:文化间人际沟通导论》(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等,我们在关于“偏见”和“语言”的章节里基本上看不到相关的论述。笔者还用以上两个词作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CNKI)上进行跨库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1979—2009),所搜索到的几篇文章基本上与本研究无关。
跨文化传播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它的多学科和跨学科性质,其建立和发展深受人类学、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影响。对“语言与偏见”问题的思考促使笔者再次将目光投向上述及其他相关学科,以获取理论和方法上的灵感,并将之消化和吸纳到跨文化话语偏见的研究中来。从查阅到的文献资料来看,国外关于语言是如何微妙地表征偏见的研究主要是由一些社会心理学家从心理语言学角度,以及语言学家从话语分析的角度展开的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