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角色认知目标

角色认知目标

时间:2023-02-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广大的世博会志愿者们充分认识到:志愿者“让世博更美好,让社会更美好”。
角色认知目标_角色理论视角下的世博会志愿者

一、角色认知目标

1.对志愿者服务内涵的认知:无私的奉献精神

志愿者的精神实质就是“无私奉献”、“互助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这是认知度最高的三项内容,通过我们对于志愿者心得和小结的总结,得出结论,志愿者普遍认为,志愿精神的实质就是无私奉献,就是一种源于社会的互助精神和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在园区的访谈中我们听到最多的词汇也是“责任”,这不仅体现了青年一代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承担,也打破我们以往对“80后”、“90后”,尤其是“90后”(垮掉的一代)的误解,我们有理由相信,“80后”、“90后”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一点也不比任何一代差,这是一些可以托付大事的年轻人,这是充满希望和朝气的一代,而不是某些人担心和否定的一代。同时盲目跟风型动机和回报倾向型动机认同程度相对较低。这充分说明公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盲目性有所减弱,人们有了更多的理性认识和理性选择,这就对志愿服务项目的内容、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对志愿者服务使命的认知:弘扬社会志愿服务精神

世博志愿者服务工作是弘扬社会志愿服务精神和让更多的人参与世博,世博会志愿者队伍的招募和使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服务、世博会中来。广大的世博会志愿者们充分认识到:志愿者“让世博更美好,让社会更美好”。同时官方在全社会招募志愿者的举措和园区轮岗志愿者的运行方式也彰显出让全民参与世博的愿望,这一系列措施的本身就带有很强的社会性,外加新闻媒体网络的深入宣传也使得整个世博会志愿者的招募和使用得到全社会的关注。这些方法和措施本身就对志愿者群体有很强的感染力,让志愿者和参与志愿服务的人都体会到“让更多的人参与世博,弘扬社会志愿服务精神”。

3.对志愿者自我参与的认知:服务他人,提升自我

作为一名大学生,在选择世博会志愿者这个角色来说,其动机是纯洁的,是完全出于一种社会责任感或者是锻炼自己。因为世博志愿服务给大学生们一个扮演各种社会角色的机会,他们以宣传员、讲解员、服务员、引导员等身份出现,与社会、与他人进行沟通与交流;让他们在服务中掌握基本技能,在合作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这势必有利于志愿者本身的全面进步发展,这种发展既指对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指对自己社会位置的提升和对人生规划的帮助。访谈中,HL1志愿者说:“成为一名世博志愿者,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和激动,一方面是我有机会服务于上海世博会、服务于参观上海世博会的各位游客;另一方面是我也想借助世博这个大舞台来锻炼我的个人能力,为将来走上社会打下基础。”这也表明了志愿服务在我国经历若干年的发展以后,在理念上已经逐渐与国际接轨,人们越来越希望志愿服务成为实现自我价值、获取精神满足的重要平台。而人们普遍的学习型动机,则进一步表达了志愿者对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自身得到成长、发展、提升的期望。从这个角度来看,上海公众对于志愿服务的认知,已经逐渐与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帮助他人的纯粹利他行为区别开来,而更多地将志愿服务看作在奉献与服务中自身得到满足与提高的“双赢”事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