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描写本事考
小说第三十四回至三十六回,详细描述了安骥参加科举考试的全过程,其中描写多有出处,兹将其本事考订如下。
1.预考诗文
《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写安老爷为安骥出题预考,诗题出的是“赋得‘讲易见天心’”。安骥诗中有两句云:“一轮探月窟,数点落梅岑。”得到安学海的赞赏。对此,齐如山先生指出,此两句是改编自别人之作:
安骥未赴考之前,他父亲先作一番预考之诗,诗题为讲易见天心,他有两句:“一轮探月窟,数点落梅岑。”此亦利用的当时一件事情。该时曾有一人之诗,亦是此题,中有一联云:“一编传子木,数点落翁森。”子木、翁森都是汉朝传《易经》的大儒,而字面又对得极工稳,也曾哄传一时,故亦被他利用,不过改了几个字就是了。作此诗之人先君曾告我,但忘记为何人了。[68](www.guayunfan.com)由此可知,安骥诗中“一轮探月窟,数点落梅岑”句,是从“一编传子木,数点落翁森”化来。目前虽尚未找出“一编传子木,数点落翁森”的作者,但笔者相信齐先生所言当不妄出。
2.押“官韵”
所谓“官韵”,林海权总结甚好:
古人写近体诗,是依照官颁的韵书来押韵的,即所谓“官韵”。唐朝官颁的韵书是《唐韵》。……北宋官颁的韵书是《广韵》(陈彭年、丘雍等奉命编修)和《礼部韵略》(丁度等奉命编修)。……到了南末,平水书籍(官名)王文郁撰《新刊韵略》(成书于公元1227年),把同用的韵合并减为一百零六韵。……现在一般所说的诗韵。又叫“平水韵”,指的就是这—百零六韵。清代用的《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璧》等韵书,就是按照平水韵来排列的。[69]
《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五回写马代功因作诗未押官韵,所以把举人让给了安骥。齐如山先生就此指出:
这段情节,也是利用当时的事情。乾隆年间,有一状元,忘了押官韵,该官韵是一个“心”字,乃所有主考,都没有看出来,居然中了状元。后被乾隆皇帝亲眼发现,于是做了一付对联曰:“状元有无心之赋,主司无有眼之人。”按这本是极不容易有的事情,作诗不押官韵,已经是很难得的,多少主考,都未发现,更不容易,结果被皇帝发现,皇帝自然是非常得意的了,于是哄传都中,遂被文铁仙利用,否则他不见得敢假设一个末押官韵的方案,且就没有此一节,安骥仍然可以中探花,又何必多此一番周折呢?就说为描写何老人其中帮忙,也无需这种写法,是可知他是利用当时的事迹无疑,状元末押官韵事,似载《啸亭杂录》。[70]
按,此状元指秦大士。秦大士(1715—1777),字鲁一,又字涧泉,号秋田老人。江苏江宁人。清高宗乾隆十七年(1752),壬申恩科状元及第。秦大士作诗未押官韵事,《啸亭杂录》未载,而是见于袁枚《随园诗话》卷七第四十八则:
秦涧泉修撰将朝考,关庙求签,得句云:“静来好把此心扪。”不解所谓,朝考题是《松柏有心赋》,通篇忘押“心”字韵。总裁列之高等,被上看出,乃各谢罪。上笑曰:“状元有无心之赋,试官无有眼之人。”[71]
3.中探花
《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六回写安公子探花及第。太田辰夫先生认为安公子作探花的描写,是受同治四年汉军正黄旗人杨霁得中探花的启发:
这无论如何也必须是在当时已有了旗人成为探花的事例以后,作者是在同治四年得知汉军正黄旗人杨霁得中探花的暗示以后,才让安公子作探花的。安公于得中探花的伏线,从第一回开始即铺设下了的,所以作者开始写作小说必须是在同治四年(1865)以后。[72]
弥松颐先生则根据三十六回董恂评语,认为文康未曾经闻同治四年科举事:
原书第三十六回,安老爷在占卜安公子殿试情形时曾说:“难道会名列第三不成?那有个旗人会点了探花之理!”光绪六年刊本《还读我书室主人(董恂)评〈儿女英雄传〉》中,董恂于此处评曰:“你老不知道,在下充读卷大臣时,还会点状元哩!”按董恂充殿试读卷大臣,取旗人崇绮为状元,时在同治四年四月(《还读我书室老人年谱》卷一:“同治四年乙丑,五十九岁,四月二十日殿试读卷……二十四日进呈前十卷,召见拆封,为:崇绮、于建章、杨霁……国朝以旗籍得鼎甲魁天下授修撰,自是科始。”)。文康在世时未曾经闻,故有此一写。故断定文康作书在同治四年以前。[73]
笔者同意弥松颐先生的判断,并补充两条理由。一是笔者已经考证出文康生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如果按太田先生所推断,文康是同治四年以后才开始写《儿女英雄传》,彼时文康如若在世,亦已经七十二岁,不太可能有那么多精力再开始从事六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的创作。二是早在顺治九年(1652),顺治皇帝特效元朝之制,分开设满汉两榜,共开壬辰、乙未两科。顺治九年壬辰科满榜状元为麻勒吉,榜眼折库纳,探花巴海。顺治十二年(1655)乙未科,满榜状元图尔宸,榜眼贾勤,探花索泰。安骥考中探花的描写,完全有可能是以此为参照,而不必非要参照同治四年汉军正黄旗人杨霁得中探花事。齐如山在《漫谈〈儿女英雄传〉》一文中就提出,安骥中探花是影射麻勒吉[74]中状元的故事:
安龙媒中探花,乃是影射麻勒吉中状元的故事。盖乾隆以前,及乾隆初年,因恐旗人习于文弱,故尚不许应文章的考试。后来旗门中的人,看着中举人进士状元等等的体面,非常之羡慕,恒有偷考之人,而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也都有相当的汉学学问,且因国已承平,这才特许考试,于是文铁仙便由羡慕之中,有妄想之意,使他儿子中了探花,若无麻勒吉在先,他或者不敢这样写法。按麻住后门内,北海东边,现在还有麻状元胡同,他中的虽然是翻译状元,但当时旗门中,已羡慕得喜欢得起了哄,叹为开天辟地的光荣。[75]
巧合的是,麻勒吉中状元后还改名马中骥,与安骥同名。笔者以为此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即使不是以麻勒吉为参照,也应该是借鉴满榜而写安骥中探花的。
4.试官阅卷
《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五回写第十二房同考官娄养正批阅安骥卷子,与《窦娥冤》第四折窦天章看窦娥文宗一节颇相似。娄养正阅卷时对安骥的卷子爱不释手,但转念一想,这卷子是本旗卷,若是巨族大家的子弟,倒认作我要收这个阔门生,“我的清操何在?”,于是另取一卷:
正在看着,只听得窗外一阵风儿,扫得窗棂纸簇落落的响,吹得那盏灯青焰焰的光摇不定。他不觉一阵寒噤,连打了两个呵欠,一时困倦起来,支不住,便伏在手下那本卷子上待睡。
窦天章也是在查看窦娥文宗时,嫌恶同姓之人犯罪,准备别看一宗:
(窦天章云:)我将这文卷看几宗咱。“一起犯人窦娥,将毒药致死公公。……”我才看头一宗文卷,就与老夫同姓;这药死公公的罪名,犯在十恶不赦,俺同姓之人也有不畏法度的。这是问结了的文书,不看他罢,我将这文卷压在底下,别看一宗咱。
(做打呵欠科,云:)不觉的一阵昏沉上来,皆因老夫年纪高大,鞍马劳困之故。待我搭伏定书案,歇息些儿咱。(做睡科。魂旦上,唱:)
之后的情节亦相类似,娄养正梦中见到何焯说成字六号安骥的卷子当中,醒后娄养正想:
“……不要理他,且干正经!”说着,剪了剪灯花,仍待批阅他手下那本卷子。及至一看,可煞作怪!那一卷倒丢过一边,手下放的依然是“成字六号”那卷。
窦天章则是梦中见到女儿端云,醒后也是发现:
呸!好是奇怪!我才将这文书分明压在底下,刚剔了这灯,怎生又翻在面上?莫不是楚州后厅里有鬼么?
可见,文康的此段描写是以《窦娥冤》第四折的情节为蓝本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