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青年志愿服务评价体系的实践
该评价体系于2006—2007年在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志愿者服务队进行了试点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健全志愿服务管理队伍,完善志愿服务组织机制
众所周知,健全的管理队伍和完善的组织机制是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为了确保该评价体系的顺利实施,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志愿者服务队(以下简称“志愿者服务队”)首先对自身队伍和各项制度进行了建设和完善:
(1)在学院学生组织整合化的模式下,志愿者服务队拥有从其他组织优先调配资源的权利,如志愿服务的外联、宣传工作得到学生组织其他部门的配合;学代会监督部划拨专人负责志愿者的考评工作。
(2)建立长期志愿者招募制度、完善学期注册制度。在每学期初招募新志愿者,并对新老志愿者进行注册。
(3)建立志愿者档案管理制度,为每位长期志愿者建立个人档案,主要包括其基本资料、特长、参加培训情况、参加服务情况、学期考评情况等。
(4)完善志愿者培训制度,每学期安排数次志愿者培训,包括具体技能培训(如“社区老人学英语”项目)、礼仪知识培训、新老志愿者心得交流等。
(5)完善志愿活动开展机制,进行项目化运作的尝试。
(6)建立优秀志愿者表彰制度,每学年对志愿者工作进行年度评定,并根据评定结果表彰志愿者活动优秀项目、先进个人。
2.项目化运作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者服务队原拥有近十个服务项目自行组织开展,而组织管理人员有限,造成活动开展数量多、质量不高,导致志愿者参与热情受到打击。
因此,志愿者服务队对服务项目进行了梳理,每学期初以项目招标的形式向全院学生招标,投标人需提出完整的项目开展计划。学生也可自行联系服务项目,经志愿者服务队确认后,纳入学院的志愿服务评价体系。
招标完成后,中标学生或集体作为项目负责人,在该学期内负责该项目的组织工作。若项目完成情况良好,在下次招标过程中,享有优先权。
该项目志愿者的招募和培训可由项目负责人提出方案,志愿者服务队负责招募和培训;也可由项目负责人自行招募和培训,但需经志愿者服务队审批。
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志愿者服务队派专人负责协调,学代会监督部则派专人进行问卷调查,收集部分指标的评价资料并进行评定。
从实际情况来看,采用项目化运作后,志愿者服务队的管理职能更加清晰,而志愿者参与的热情更为高涨,部分志愿者除认真参与服务外,还积极参与到项目运作中来,在其中锻炼了管理、协调等各方面的能力。此外,部分项目由班级中标、班级同学集体策划开展,无形中也大大加强了各班级的凝聚力。
3.各项评价指标的评定实践
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评价指标的评定工作由学代会监督部完成,而非志愿服务项目负责人或志愿者服务队干事,提高了评价指标的信度。以下是各项评价指标的评定方法:
(1)“按时注册情况、获各类表彰情况”2个二级指标,由志愿者服务队根据记录直接评定指标得分。
(2)“思想道德素质(志愿奉献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工作认真负责、道德规范)、身心素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人文素质(个人精神风貌)、能力素质(具体工作技能、交流及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总结提高能力)、参加服务情况(总体表现)”,共计14个二级指标,采用“问卷调查法”完成。
由学代会监督部根据不同项目的实际情况,对部分指标进行细化,设计问卷,本人自评,并向活动项目负责人、同项目其他志愿者、受助对象等群体发放一定量的问卷,最后综合自评和他评结果,给出相应的指标得分。
(3)“人文素质(志愿服务基本知识、礼仪知识)”2个二级指标在培训完成后,由志愿者服务队通过测试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给出相应的指标得分。
(4)“参加培训情况(总结情况)”二级指标在培训完成后,由志愿者服务队组织专人负责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给出相应的指标得分。
(5)“参加培训情况(参加次数)、参与服务活动(参加次数)、参与志愿活动组织工作情况”3个二级指标由项目负责人和学代会监督部专人共同考核,经公示后确认,由学代会监督部计算给出相应的指标得分。
(6)其余加减分指标,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经志愿者服务队审核后予以评定。
4.评价体系的实践成果
评价体系试运行的一年中,志愿者服务队、学代会监督部和志愿者们予以了积极的配合,各项指标的评定工作基本无疏漏,评价结果也较合理。
根据评价结果,学院评定了5名“志愿服务活动先进个人”(其中2名为项目负责人、3名为普通志愿者),参考各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员的评价结果的平均分并综合各方面评价资料,评定了两个“志愿服务活动优秀项目”,还召开了表彰大会对获奖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
总的来说,评价体系的试运作较为成功,可以考虑在更大范围内开展,并可根据更多的评价资料对各项指标进行修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