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研究
青年志愿者行动作为一项群众性公益活动,自1980年代以来,在全社会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和示范效应。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的倡导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社会各界群众投身到志愿者行动中来,成为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重要推动力量和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中国奥运会、特奥会的成功举办,奥运志愿者热情、真诚的服务为国家赢得了尊严和荣誉,青年志愿者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作为有着良好素质和专业背景的大学生已成为这支青年志愿者大军中的主要力量,他们利用课余时间,不计报酬,向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奉献爱心。同样,志愿服务为当代大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的招募中,青年大学生是最活跃的群体,他们已成为世博志愿者的主力军。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认真组织大学生参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指出:“推动志愿服务有一个新的更大发展,使更多的学生成为志愿者,使更多的学生志愿者成为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实践者,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可见,志愿服务活动在高校德育工作和人才培养计划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已受到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