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离“历史文化名城”有多远?
叶 凤
昆山在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重视文化建设,全面实施“文化昆山”建设战略,精心打造城市文化品牌。2010年,昆山市委、政府把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抓手,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和规划建设工作。已经拥有多项桂冠的昆山,应该如何评价自己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距离“历史文化名城”还有多远?
何谓“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由国务院确定并公布,是1982年根据北京大学侯仁之、建设部郑孝燮和故宫博物院单士元三位先生提议而建立的一种文物保护机制。被列入名单的均为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纪念意义、且正在延续使用的城市。
根据《条例》,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一是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二是历史建筑集中成片;三是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四是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同时,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文化名城”根据其历史文化价值,分为国家级和省级。按规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要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在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中筛选推出报告,由国务院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与文物主管部门共同组织审查,提出审查意见后报国务院核准公布。
目前,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110座。其中,江苏省内有南京、苏州、扬州、镇江、常熟、徐州、淮安、无锡、南通9座城市入选。江苏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高邮、泰州、常州、兴化、江阴、宜兴、高淳等,其他有不少城市已经启动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称的相关工作。
一座城市一部历史一种文化
城市建设之中,需要特别注意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和抢救。一座城市就是一部历史,城市中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见证着城市的生命历程,保持和延续着城市文脉,留住了城市记忆,并促进着城市肌体的健康发展。昆山申报历史文化名城,不仅会直接推动文物保护和整个城市文化事业发展,而且对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管理以及旅游等都有直接的巨大拉动,会在整体上全面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昆山市申报历史文化名城许多方面具有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优势。
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条件来看,昆山在诸多方面符合条件,具有一定的优势。昆山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素来以锦绣江南、鱼米之乡著称于世。经过普查表明,全市已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7处。控制保护建筑23处,文物点298处。赵陵山遗址1992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经汇总整理,已积累358个遗产项目。已有18个项目列入全国、省、苏州市、昆山市四级保护名录,其中昆曲列入全国名录,4个项目被列入江苏省级名录,11个项目被列入苏州市级名录。成功申报了3名苏州市级传承人。有3处场馆被列入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此外昆山的周庄、千灯、锦溪入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昆山城自春秋时期设娄邑开始,依托两千年历史的护城河所构成的老城区城址基本没有改变,元至正十七年(1357),知州费复初开始修筑土城,有东、西、南、北、东南、西南6个城门,明弘治四年(1491年),6个城门分别命名宾曦、留晖、朝阳、拱辰、迎薰、丽泽。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顾鼎臣用砖石筑城。如今6个城门依然沿用原来的名称。城区内“坊市棋立,桥梁栉比”,水系基本保留原有格局,街巷大多沿河而筑,纵横交错。昆山现存最古老的桥是宋代石桥通匮桥,位于南后街,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有明清时期桥梁高板桥、玉龙桥、东新桥等。城区历史建筑遗存较多,有清代民国建筑毕厅、中山堂、王安故居、天丰面粉厂旧址等。一峰独秀的玉峰山上更是自然景色秀丽,名胜古迹众多。为纪念南宋时期昆山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卫泾的文笔峰伫立在紫云岩上,其他有林迹亭、顾文康公崇功专祠、刘过墓、抱玉洞等。亭林园还有玉峰三宝:昆石、琼花、并蒂莲。富庶的水土养育了一批又一批享有盛誉的名人大家,如顾炎武、归有光、朱柏庐等。名人墓葬有刘过墓、归有光墓等,毫无疑问,昆曲是昆山最具魅力的文化精粹,也与这个城市注定是有许多故事的。
古往今来,这些文化品牌涵盖了物质形态、非物质形态的许多方面,以相当的造诣,形成了昆山文化特色,延伸着昆山文化脉络,演绎昆山城市的传奇。
申报之路,任重而道远
尽管昆山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已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但按照江苏省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历史街区周边环境风貌不甚理想。“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由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目前在城区建设中,旧城改造的步伐不断加快,一些明清时代的建筑被一幢幢现代化的大楼所取代。当然这种问题不仅表现在昆山,在全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许多地方有代表性的历史街区都在消亡之中,它是一个时期的现象,是当前历史风貌保护问题的争论焦点。
二是城区范围内国家级、省级文物不多。需要进一步提升文物保护层级。
三是相关法规建设滞后。除了从国家法律上明确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与其他省市比较,昆山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立法工作滞后,亟待加强。
四是保护资金不足。由于经费财力制约,一些已列为文物保护的建筑,仍被有的单位占用,无力收归文物部门管理;一些文物保护建筑周围的环境未能清理整治,例如王安故居东侧一直被建筑工地占用,亟待投入财力,抢救保护。
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与保护工作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目前昆山还有以下任务需要完成。
(一)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一是成立机构。由市政府牵头、城建、规划、文化等部门参加的昆山市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领导小组;二是明确职责。历史文化名城申报、保护工作涉及到城建、规划、文物、旅游等许多部门,市政府根据各自的职能范围,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了以规划为龙头,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抓紧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近几年来,不少城市已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昆山应依据新的城市总体规划,抓紧组织编制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进一步明确昆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框架、保护的主题、保护的节点、轴线和区域、保护的范围和等级以及保护的目标和措施等,使昆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与此同时,逐步编制重点文物及其周边的控制性、修建性详细规划,如南后街及其他历史街区规划等,有力促进昆山名城的保护。
(三)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内涵和品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重点是整体风貌。昆山老城区内的南后街和东西塘街—亭林园街区范围内文化遗存众多,周边水系保护相对完整,可以重点考虑,划定城市紫线、建筑控制地带和风貌协调区,同时加强修缮保护。动拆迁不符合历史街区的建筑,恢复其原有名人遗迹如项脊轩、梅花草堂、拂石轩等历史建筑及街巷风貌,使其能充分体现传统特色和历史文脉。同时,搞好历史文化名城(街区)环境整治,以及城区传统民居的修缮维护,所有文物古迹保护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加快对有昆山优秀传统艺术、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和挖掘整理。
(四)加强专业人才培养。配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规划编制和管理监督工作,建议由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和保护相关人员的定期培训,加大对相关政策与技术引导,提高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业务素质,减少工作中的失误。
此外,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和建设工作没有社会公众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它必须有全民的参与,形成全社会的文化自觉,投身到遗产保护事业中来,承担起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使我们的城市成为人人共享的历史文化名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