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吴地科技
吴地的科技进步与本地区经济发达、思想解放、文化繁荣、教育昌盛互相促进,形成了培育科技专家的文化氛围。
1. 天文学
吴地原始社会遗址中的墓葬排列一般取南北向,说明当时已能根据天象定方位。传说中先秦三大星象家之一的商代名臣巫咸是常熟人。三国时,吴太史令陈卓“始列甘氏、石氏、巫咸三家星官,著于图录”,并同存异,综合成283个星官1565颗星的星图。陈卓星图是我国星象观测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北宋沈括曾主持司天监,他连续3个月观察极星,得出“离天极三度有余”的结论。他用实验演示月相盈亏以说明“月本无光”,“日耀之乃光耳”。他著有《熙宁晷漏》四卷。五代吴越国钱元懽及其王妃的墓室顶部有我国现存最早的两幅石刻星图。宋代黄裳所绘的苏州天文图是我国最重要的古星图,精度极高。清初吴江王锡阐是当时中国最著名的天文学家,他反对崇洋与守旧,吸收中西优点,所著《晓庵新法》六卷,提出的很多方法超过当时的西方。他强调“以天求天”,反对以天文异象来预测祸福。
2. 数学
东吴赵君卿(赵爽)曾为著名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作注,自著《勾股圆方图》。到了明代,西方数学传入我国,主要是《几何原本》及《同文算指》、《天学会通》几套丛书。徐光启在与利玛窦合作翻译时,由利玛窦讲授内容,徐成文录下。他们把geometry译为“几何”,所确定的译名如平行线、三角形等等,沿用至今。徐光启在北京主持编印的《崇祯历书》中有《割圆八线》、《测量全义》等,系统介绍了三角函数及函数表。清代苏州人李锐的《开方说》是我国方程理论中的重要著作。
3. 地理学
宋代流传下来两幅石刻地图《平江图》(1229)和《地理图》(1247)弥足珍贵。《平江图》上方位、比例相当准,说明当时已有较高的测绘水平。《地理图》碑宽约1米,长约2米,黄河、长江等河流走向基本符合实际。明代最伟大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是江阴马镇人,他自21岁起游历中原、华东、华南各地16省,考察各处地形、地貌、植被,并作了大量的文字记录,流传至今的《徐霞客游记》只有原文的六分之一。李约瑟评价:“他的游记读起来不像是17世纪的学者所写的,倒像是一位20世纪的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录。”
4. 吴门医派
吴门医派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吴中医学甲天下”的美誉。苏州历代名医辈出,从周代至今,有记录的名医1200余人,吴医古籍530余种,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中医学的各个方面。《马可•波罗行纪》中写到苏州“有许多医术高明的医生,善于探出病根,对症下药”。清代乾隆年间,唐大烈将苏州31位医家的医论汇编成《吴医汇讲》。吴中医家以儒医、御医、世医居多,善于总结前人经验及个人行医心得。苏州是温病学派的发源地,清初叶天士《温热论》的问世,更确立了以苏州为中心的温病学派的学术地位,从而形成了“吴中多名医,吴医多著述,温病学说倡自吴医”的三大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