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精博丰富的典籍收藏
扬州藏书在全国藏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清代有七大藏书阁,分藏《四库全书》,它们是北京故宫的文渊阁、圆明园的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沈阳的文溯阁、扬州的文汇阁、镇江金山寺内的文宗阁、杭州的文澜阁。扬州御书楼于1780年修建,“文汇阁”是乾隆的赐名。1782年,上发《四库全书》,贮存于此,后又发仿宋版《五经》等书。
《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的规模最大、搜罗最广、内容最丰富的类书,由陈梦雷等编成。陈奉康熙帝第三子诚亲王之命,从康熙三十九年(1700)开始编纂,到康熙四十五年(1706)才完成初稿。10年后,上呈康熙帝。康熙帝将原来书名《古今图书汇编》改为《古今图书集成》,并且又请一些著名文人重加编校。雍正时,由蒋廷锡等主其事,复经增删润色才最后竣工。全书分历象、方舆、明伦、博物、理学、经济6编,下分32典,每典又分若干部,每部先汇考,次总论,有图表、列传、艺文、纪事、杂录、外编等项目,共 6109部,10000卷,分成5000册。此外还有目录40卷,分成10册。雍正四年(1726)以铜活字排印,仅印64部。
除官家藏书外,扬州多私人藏书家。清代扬州著名藏书家有:马曰琯、马曰璐、陈本礼、陈逢衡、季振宜、阮元、江藩、汪喜荀、秦恩复、程晋芳、刘台拱等。他们都有自己的藏书楼、馆,如马氏小玲珑山馆、阮元琅環仙馆、陈氏瓠室、何氏壶园、吴氏测海楼等。其中又以二马、二陈和季氏藏书最多。更可贵者,他们不仅是藏书家,而且是目录学家和校勘家,对我国文化典籍的收藏、校勘、出版贡献极大。
扬州对“文选学”的贡献当推隋代的曹宪和唐代的李善。南北朝时,梁代的萧统编纂的《文选》,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文学总集。《文选》成书以后,隋代的萧该曾作《文选音义》,这是最早的研究《文选》的专著,但影响不大,且久已失传。真正传授《文选》,以至创立“文选学”的,当从由隋入唐的曹宪开始。“文选学”的名称就见于《旧唐书•曹宪传》。
曹宪是扬州人,以博学著称,尤精于小学和文学,他聚徒教授,受业者常至数百人。曹撰有《文选音义》一书,很为人们推重。当时很多的文选学家都是他的门生,其中最突出的是李善。李善(约630—689),其先祖是江夏人,后移居扬州。他认为曹宪对《文选》注释过于疏略,于是决定重新诠释,于是撰成《文选辨惑》10卷和《文选注》60卷,从此《文选》和《文选注》同时行世,并为士人重视。李善《文选注》的特点是征引繁富,疏证详明。对每一注释,他都能做到保存旧注,注明出处,即使迂阔乖谬的,也留存备考。旧注不完备的,则予以补充、修改,提出新说。他治学严谨,所征引之书近一千七百种,不少现已失传,从他注释中可搜讨已失传的典籍,如《耆旧注》、《风土记》等。
扬州对文字学的贡献当推宋代徐铉、徐锴兄弟。徐铉(916—991),五代宋初的文字学家,扬州人。他幼时即有文才,10岁能属文,后与韩熙载齐名,在南唐并称“韩徐”。其弟徐锴(920—974)亦为文字学家,世称“大小二徐”。二徐最大功绩在于校订《说文》。
《说文解宇》是我国第一部从形音义角度释字的字典,由东汉古文经学家许慎用22年时间著成。他收集了小篆、古文(战国时文字)、籀文(西周时文字,又称大篆)共9354个文(独体为文,如日、月等)字(合体为字,如江、河等),解说每一个文字的形体、声音、训诂(字义),极为简要,全部解说不过13.3万余字。这部巨著,集西周以来文字之大成,也集古文经学训诂之大成,成为学习古代汉语,尤其是查阅汉字本义时必备的工具书。宋太宗雍熙三年(986),《说文》由徐铉等校订,付国子监雕版。
针对李阳冰对《说文》的窜改,徐锴在《说文系传》的《祛妄》篇中详细予以驳斥。当二徐本《说文解字》行世以后,李阳冰的书即自行消亡。二徐本分徐铉所校订的大徐本、徐锴所作的《说文解字系传》的小徐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