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暗能量与暗物质

暗能量与暗物质

时间:2023-03-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暗能量与暗物质正如爱丁顿勋爵所言,人类的终极梦想就是自由地支配宇宙间和人类身体内那种足以造福世界或毁灭人类自己的潜在能量。所谓暗能量和暗物质确实是存在的,而且它们的作用超过了常规物质。其他学者虽然没有类似李政道这样极端的观点;但就主流学界而言,几乎所有天文学以及物理学领域的研究者都倾向于相信“暗能量”或是“暗物质”占据了整个宇宙总体质量的九成以上。

暗能量与暗物质

正如爱丁顿勋爵所言,人类的终极梦想就是自由地支配宇宙间和人类身体内那种足以造福世界或毁灭人类自己的潜在能量。这种能量究竟有多大呢?看看长崎和广岛我们就能知晓。仅十几千克铀原子在核裂变时所产生的微乎其微的“质量亏损”就可以释放摧毁整座城市的恐怖力量,而这还只是对原子的“不完全的燃烧”。谁也不知道如果一个人将体内的所有物质都转化成为能量,将会用多么奇妙的方式为这个世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巨大影响!爱因斯坦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通过质能方程提醒了人类:每一个人其实都拥有摧毁抑或是重建整个宇宙的潜在可能!

这种“上帝般的神力”亦绝非人类所独有。宇宙间每一个角落,包括你我的身边,其实都散布着人类既看不见又摸不着的“暗能量”。狭隘短视的近现代科学在经历了五百多年的锤炼之后,终于(第一次)勇敢地承认错误:借助实证主义观点去解读世界已经过时了,因为宇宙中绝大多数物质存在都是看不见的!

早在多半个世纪以前,物理学家就发现:人类目前所观察到的许多天体运动现象并不符合已知的牛顿力学体系和广义相对论原理,尤其那些高速运转的银河系之外的星系团。按照传统的科学观点来看,这些星系团的运动速度太高,以至于不可能稳定存在而一定会立刻崩解,除非这些天体的真实质量比人类所能观测到的要大数百倍。于是乎,爱因斯坦便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宇宙间可能存在着人类科技所不能够发现的“暗物质和暗能量”(Dark Matter and Dark Energy)。

不过,爱因斯坦本人于日后称这个观点是他在其“科学生涯中的重大失误”,因为这个概念“明显破坏了广义相对论的简洁与优美”;然而,“除爱因斯坦外唯一理解广义相对论”的爱丁顿勋爵却坚持相信这种新颖思想已经极成功地“将宏观宇宙和微观世界区分开来”。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以内,保守的物理学家都认为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太过于神秘因而没有必要研究;但是,天文学家对超新星现象的深入观测最终还是将现代科学引入了这项玄之又玄的终极讨论。爱丁顿勋爵在剑桥大学宇宙研究所的新一代接班人、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乔治·彼得罗斯·艾夫斯塔修(George Petros Efstathiou)曾经这样总结道:(www.guayunfan.com)看来爱因斯坦早年所作出的判断一点儿也没错。所谓暗能量和暗物质确实是存在的,而且它们的作用超过了常规物质。对暗能量的解释可能涉及到超弦理论、多维空间,甚至还有“大爆炸”之前发生的事情。现在虽然还没有任何人能够解释清楚,但理论物理学家已经投入到这项极其富有挑战性的跨时代研究当中。

截止到目前,理论物理学家们已经统一了观点:“暗物质”不仅存在,而且还是宇宙间最主要、最广泛的物质存在形式!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甚至认为:“暗物质”等形式的客观存在占据了宇宙总体质量的99%以上!

其他学者虽然没有类似李政道这样极端的观点;但就主流学界而言,几乎所有天文学以及物理学领域的研究者都倾向于相信“暗能量”或是“暗物质”占据了整个宇宙总体质量的九成以上。许多科学家甚至认为:如果没有这些所谓“暗物质和暗能量”,我们如今所在的这个宇宙绝不会如此“秉性善良”,人类也不会产生!

根据一些最前沿的科学研究,物理学家们猜测:“暗物质”或许是宇宙间最高级的能量转化模式。人类目前最棒的能量转化形式是核反应。核反应前后会出现少许“质量亏损”;而这部分“凭空消失”的质量最终转化成为巨大能量。但是原子是不会彻底消失的,仅仅是转化成为新原子而已。“暗物质”却从来不这样工作;而是将客观存在的质量做到“全亏损”——一丁点儿也不剩,全部转化为人类依旧看不见的“暗热能”!

这种新发现事实上为某些科学家所不能够解释的“超自然现象”提供了一条思考方向。许多高层次的修炼者,无论是印度教、佛教、道教还是共济会,似乎都能做到“辟谷养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吃不喝却依旧健康,甚至比寻常人还要健康!就连美国国防部和前苏联克格勃等机构都曾经专门研究过类似的现象,希望能获得增强士兵战斗力的秘方。虽然所谓的医学专家,尤其是那些整天就知道背诵营养成分表却从来没有参与过哪怕一次军方“辟谷”实验项目的营养学家会跳出来自信满满地大声宣称:没有食物和水分的摄入,人体生命能量根本维持不了十天!但是——这种“但是”在狭隘的科学家身上往往很致命,哪位科学家又敢站出来莽撞断定人类能获取的生命能量仅仅源自食物和水?谁能保证没有任何一个人——尤其是那些高阶修炼者——不会“摄取”宇宙当中无处不在的看不见的能量——比如“暗能量”或是“宇宙背景辐射”(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Radiation)?

科学家习惯套用已知的法则去解释未知。当然,这样做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借助已知法则去盲目否定未知而非解释未知——科学家经常这么干,那么科学家就和罗马教廷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了。科学似乎越发展越使人走入了一种思想的自我封闭,接受新事物的挑战已然变成科学家们最不愿意面对的话题。曾经参加过多次外太空生命探索项目的加州理工学院微生物学教授肯·尼尔森(Ken Nealson)倒是很坦诚:

我认为生物学家是寻找外星生命最糟糕的人选。因为他们对于究竟什么是生命了解得最清楚。所以如果遇见了一些新生命形式碰巧和他们之前所了解的有所不同,他们就一定会漏掉。人类曾经从火星上采集土壤,然后试图用仪器分析是否有微生物存在过的迹象,结果什么也没找到。这是因为生物学家套用了地球生命的判别标准。我想说的是:请以后不要再这样做事了!去寻找生命,但是不要用你们对生命形态已有的知识作为判别标准。

哪怕是从最狭隘的科学立场出发,我们也必须勇敢地承认:这个宇宙的真正主体其实是人类所看不见的。在这些“暗能量”中,谁也说不好究竟隐藏着什么。至于实证主义科学所检验不了的事物,没准都舒舒服服地躺在“暗能量”的摇床里,嘲笑着人类的自负与无知。灵魂啦,上帝啦,多么玄妙的概念都有资格成为客观之可能。心灵研究会昔日的著名学者弗里德里克·迈尔斯就曾经指出所谓的灵魂是一种“看不见的能量”:

与其将“鬼魂”描述为一个能和生者进行沟通的已逝者,我们还不如将其定义为一种可以恒久存在的、人类肉眼所看不见的生命能量之表现形式。

迈尔斯这套定义堪称准确而深刻。虽然那个年代的物理学家对此极力批驳。不过历史之鉴终将映出哪些人掌握着超越时代的真理,而又有哪些人阻碍了时代的前进。爱因斯坦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即使他认为“暗能量”是其“科学生涯中的重大失误”,亦早就向后辈们指出了如何构建科学方法论:并非只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才具备资格走进科学的大门。1926年,这位宗师如此教育后起之秀海森堡:

难道说,你是认真相信只有可观测量才应当或者说有资格进入物理学理论吗?一个人将其实际观察到的东西记在心里,会有启发性帮助的。在原则上试图单靠可观察量来建立理论,那是绝对错误的。实际情况完全相反,恰恰是理论决定了我们能够观测到的东西。有且只有理论,即只有关于自然规律的知识,才能使我们从感觉印象中推论出基本现象。

可供观测的仅仅都是些表象,视所不见的才是自然哲学背后的物质实体和隐秘的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