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对保险业的影响
首先,三菱日联金融集团的诞生对日本保险业的冲击主要表现为加速了灾害保险公司的重组。
在日本,保险公司通常是通过与银行交叉持股密切纽带关系的。因此大型银行间的大兼并必然会通过关联银行对保险业产生影响。1998年保险费率自由化等放宽管治措施实施之后,不断加速的保险公司重组趋于稳定。然而,此后的巨型银行的兼并浪潮再次成为引发新一轮保险业重组的导火线。
灾害保险公司与银行关系历来密切。例如,日联银行持有日本兴亚灾害保险公司3.8%的股份,位于日本的银行首位,三菱东京金融集团持有千禧控股(Millea Holdings)4.0%的股份的同时,还持有千禧控股旗下最大的财产意外保险公司——东京海上火灾保险1.8%的股份[9]。而这些保险公司的大股东日联控股集团被三菱东京金融集团兼并后,日本兴亚财产保险、Aioi财产保险不仅会失去银行这一大型客户,而且还会失去银行交易企业方面的客户来源。
实际上银行兼并引发财产保险业重组的实例并不少见。例如1999年10月三井海上火灾保险公司发布兼并日本火灾海上保险公司、兴亚火灾海上保险公司信息的背后,是因为樱花银行和住友银行决定合并所至。如果财产保险公司无视银行重组、一意孤行的话,必然会承受来自银行方面的强大压力。三井海上火灾保险放弃与日本火灾海上保险、兴亚火灾海上保险的兼并之后,不久就决定与住友海上兼并,招致日本火灾海上保险的极度不满。
其次是对人寿保险业的影响。与财产保险业不同,日本人寿保险业对三菱日联金融集团的诞生反应较为冷静。日本生命保险公司持有日联控股集团上市股票的2.9%,日本生命保险并没有要调整持股结构的意愿,并公开表示今后还将继续奉行“全方位外交”的中立立场。人寿保险业之所以能够坚持自立的经营路线,是因为在经营方面人寿保险对银行依赖度比财产保险业较低的缘故。
日本的金融审议会决定在2007年全面解除限制银行柜台销售保险商品的管制,届时保险市场的情况会发生较大变化。因为,在只允许银行销售部分养老金保险产品的管制体制下,人寿保险业的市场份额受到保护,而放宽管制之后,银行可以销售死亡保险、医疗保险等多种人寿保险类商品,自然会对保险业造成较大冲击。
2002年10月先行允许银行柜台销售个人养老保险业务后,对人寿保险的销售市场的力量对比产生较大影响。在解除管制后的一年半里,保险市场的累计销售额突破3万亿日元,推动了此前连续下滑的养老保险市场止跌回升。尤其是美国哈特佛人寿保险公司(Hartford Fire Insurance Co.)与三井住友海上城市生命保险联手销售的浮动式养老金保险仅用一年时间就将市场规模扩大了四倍。尤其是随着有着较大上升空间的医疗保险允许在银行柜台销售之后,与人寿保险公司扩大业务联盟成为银行战略中的一大板块。与此同时,人寿保险业为了对抗外资的咄咄逼人之势,确保获得银行的销售网络,必然也会主动与银行实行业务联盟。据此,银行柜台销售人寿保险产品的规模越大,人寿保险业对银行的依赖度就越高。日本国内四大保险公司(日本生命、第一生命、住友生命、明治安田生命)在与外资肉搏的同时,彼此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从2006年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来看,除了向包括死亡保障保险在内的医疗保险和癌症保险大举进军之外,通过不断扩大银行柜台销售网络,开发储蓄型保险成为带动业绩上升的一大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