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科技期刊的现状以及科技期刊体制改革与发展探讨

科技期刊的现状以及科技期刊体制改革与发展探讨

时间:2022-02-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科技期刊和学术期刊编辑部体制改革,《办法》指出,原则上不再保留科技期刊和学术期刊编辑部体制。现有科技期刊和学术期刊编辑部均并入新闻出版传媒企业;对其中具备建立报刊出版企业条件的,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可转为期刊出版企业。主管主办多种科技期刊和学术期刊编辑部的科研部门和高等学校,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可对所主管的科技期刊和学术期刊编辑部实行整体转企改制,组建专业性期刊出版传媒集团公司。
科技期刊的现状以及科技期刊体制改革与发展探讨_中国科技期刊新挑战:第九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

科技期刊的现状以及科技期刊体制改革与发展探讨

王继鸣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社上海20032)

作者简介:王继鸣,《中国临床药学》杂志社社长兼副主编

摘 要:通过分析我国科技期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现行的期刊出版管理体制对科技期刊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提出了要使科技期刊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是对现行出版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的观点和思路。

关键词:科技期刊;发展;出版;体制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期刊特别是科技期刊出版工作在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下,形成了以下两大特点:一是计划管理,单位所有,期刊结构上表现为小、散、滥,多为研究院所或大学的附属物;二是关于科技期刊到底是公益性还是非公益性的属性定位不清,致使相应的配套政策亦无法实施到位,许多科技期刊对于自身发展处于十分迷茫的状况,何去何从,无人知晓。

2005年12月,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2006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制定了《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进一步阐明了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结合我国出版发行业改革的实际,提出了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和目标任务。根据“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实施方案》中对实行事业体制的公益性单位和转企改制的经营性出版单位的改革目标和根本任务分别提出了要求。

2012年,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新闻出版总署制定了《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从事报刊出版活动、获得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但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作出部署。对于科技期刊和学术期刊编辑部体制改革,《办法》指出,原则上不再保留科技期刊和学术期刊编辑部体制。现有科技期刊和学术期刊编辑部均并入新闻出版传媒企业;对其中具备建立报刊出版企业条件的,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可转为期刊出版企业。主管主办多种科技期刊和学术期刊编辑部的科研部门和高等学校,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可对所主管的科技期刊和学术期刊编辑部实行整体转企改制,组建专业性期刊出版传媒集团公司。

我国现有公开出版期刊9000多种,其中科技类期刊占了近一半。这些科技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在传播科学知识、推广科研成果、积累科学文化、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培养科技人才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回避。

1 科技期刊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术质量普遍不高。美国Science、英国Nature年被引频次高达几十万次,影响因子高达近30;而我国的科技期刊被引频次最高的也就5000次(其中多数还是自引),影响因子最高不超过3。现有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和论文评价标准,造成了国内大量优秀稿件的外流。不少单位甚至重金奖励本单位的成果在国外期刊发表。一流的科技期刊必须依靠一流的科研成果支撑,否则期刊的质量就无从谈起,更不用说我们的科技期刊经常受到大量的关系稿、人情稿、职称稿、赞助稿等的干扰。

(2)结构布局不合理。由于我国的科技期刊出版行业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所以形成了小而全、条块分割、星罗棋布的局面。同一类型同一主题的期刊这个部门有了,那个部门就得有;这个省有了,那个省就得有;这个高校有了,那个高校就得有;各研究院所、大学、学会、协会、公司、医院、企业等都争相主办期刊,结果造成许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低水平重复办刊现象,极大地浪费了国家有限的资源和财力。

(3)同质化现象严重。由于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办刊,造成同一学科内一批学术期刊内容雷同,同质化现象严重,原有的办刊宗旨没有体现,各自的期刊特色荡然无存。

(4)办刊主体模糊,责权利不清。长期以来由于期刊的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分属主办单位和各承办单位(或第二主办单位),责权利不明确、不匹配,不少编辑部在办刊所需人、财、物配备方面远未达到规定要求;大多数期刊的人、财、物不属于主办单位管辖,因此,各期刊的生存状况完全取决于所在承办单位(或第二主办单位)领导的重视程度。

(5)经营管理简单粗放。我国现在科技期刊大多数是非“法人”编辑部,没有资格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独立经营;编辑部人数大多在10人以下。这种分散经营、小而全、市场化程度低、责权利不清晰的经营管理模式必然导致其市场运作能力低,竞争力弱;物流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低,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期刊的良性发展。

凡此种种,我们无不应该从现行的期刊出版管理体制来寻找深层次的原因,并期待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对于期刊特别是科技期刊给出正确的定位,进行分类管理指导,提供适合科技期刊发展的政策与财政支持。

2 现行的出版管理体制对科技期刊发展的阻碍

(1)管理部门层层叠叠,编辑部门穷于应付。一个小小编辑部(杂志社)的管理部门(或相关联部门)通常有十多家,一是期刊的主管单位、主办单位、承办单位;二是期刊业务管理部门,如出版局、版权局、邮政局物价局、审计部门等;三是本专业、行业或相关专业、行业的学会、协会组织。要接受他们的管理或业务指导,应付各种检查,上报各种表格,参加各种会议,缴纳各种费用,书写各种备件报告等。本来办刊人员就少,人人超负荷工作,凡此种种更使编辑部难以招架、穷于应付。

(2)办刊人员和办刊经费无法保障。科技期刊一般都挂靠于所在地单位(研究院所、大学、医院、企业等),实际编辑人员数取决于所在单位领导的重视程度及编制情况,大都未能达到规定人数。办刊经费更是难以得到全额的投入与支持,有的甚至就根本没有投入。

(3)出版单位(杂志社或编辑部)缺乏用人自主权。现行的管理体制不授予出版单位选人用人的自主权,想要的人进不来,不想要的人挡不住,有的出版单位成了帮助解决年老体弱职工和临近退休人员的场所。出版单位能否按需进行社会招聘完全取决于挂靠单位的编制状况,而非出版单位的工作需要。

(4)期刊成附属物,办刊人员被边缘化。由于科技期刊基本上没有形成集团,大都成了各个大学、研究机构的附属物。刊物分布在不同的部门和行业,尽管刊物的行业协会、学会等组织开展的活动不少,但其内容的封闭性特征还是十分明显。因此,办刊人员在各单位始终进入不了主流群体,有逐渐被边缘化的趋势。

综上所述,现在的不少(可能不是全部)科技期刊是在一种看似多头管理、实则少人关心或关心不到位,且又要处在许多难以改变的办刊理念、难以革除的办刊模式以及政策壁垒的氛围下办刊。在此情况下,使我们大多数科技期刊很难办成世界一流杂志,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得到世界各国同行的认可。

3 通过分类管理与体制改革增强科技期刊发展的活力

(1)本着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的办刊理念,由政府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各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在对现在近5000种科技期刊进行分类并全面分析后,对于一些确有条件独立经营的科技期刊提出期刊社(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并对不同期刊制定分类发展战略,将期刊社从挂靠单位独立出来,经核准登记后,取得法人资格,成为自主经营、独立运作和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单位;对于一些几十年传承下来的品牌杂志以及现在无法完全走入市场或市场化后有可能影响杂志品牌优势的科技期刊,必须仍然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并制定政策给予重点支持。

(2)相关单位要转变观念,放松对出版单位的束缚,有关领导不要去兼任出版单位的领导,更不要按照自己的亲疏和喜好随意点名安排干部或插手业务工作。

(3)对制造精神产品和讲究社会效益为主的科技期刊,国家在政策、税收等方面应予以相应的倾斜与支持,改变现在出版单位与一般企业同一税制的政策,使改制后的出版单位能轻装上阵。

(4)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市场竞争中,单个期刊难以树立品牌形成优势。在确保期刊质量的前提下,进行集约化的组合、集团化的经营和多媒体的整合;降低成本,扩大规模,扩大市场;并在借助一切社会力量整合资源,向集团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以自己的特色品牌为中心,形成期刊群体优势。

(5)条件成熟时,实行股份制改建,建立董事会,主办单位和挂靠单位均可通过作为股东的合法身份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而不再包揽管辖出版单位的一切事务

(6)长期以来科技期刊发行主要只能靠邮局征订,严重阻碍了期刊发行的发展。邮局发行存在时效差、不专一等弊端,致使老品种发行量上不去,新品种又迟迟打不开市场。应该尽快打破期刊发行国有单位一统天下的垄断局面,吸收更多民营资本组建具有总发行权的民营发行公司。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相信,只要坚持党的领导不变,坚持正确的舆论方向不变,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我们就一定可以走出中国式的期刊发展新路,迎来科技期刊发展的春天,为繁荣我国的社会主义科技文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