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救亡图存要求与军国民教育思潮的兴起
一 中国人的救亡图存要求与军国民教育思潮的兴起
西方近代体育的传入和传播,是在当时社会政治变革和救亡图存的影响下进行的。中国近代史上体育的发展,也始终是围绕着救亡图存的历史主题而展开的。
维新派人士严复,从全面教育的角度论述了体育是强兵之本,是富国之基的道理。他说:“盖生民之三大要,而强弱存亡莫不视此。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虑之强,三曰德行仁义之强。是以西洋观化言治之家,莫不以民力、民智、民德三者,断民种之高下。未有三者备民生不优,亦未有三者备而国威不奋者也。”(25)又有梁启超在其《中国之武士道》的文章中,亦强调“强其筋骨,而使人人可为兵也”。1906年,《学部奏宣示教育宗旨折》更是把“尚武”列为五条宗旨中的一条,并规定“凡中小学堂各种教科书,必寓军国民主义”。1911年,在孙中山的领导下,辛亥革命爆发。鉴于民主革命的需要,蔡元培曾竭力主张实行军国民教育,把军国民主义或军事训练作为体育。例如他在《对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中,曾把军国民主义作为体育,列入他的教育思想理论。他说: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者,皆今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者也”(26)。
辛亥革命后,建构学校体育的思路仍基本沿袭清朝末年的做法。如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的教育宗旨中,仍明确规定“以军国民教育辅之”(27)。蔡元培曾说:“我国强邻交逼,亟图自卫,历年所丧失之国权,非凭藉武力,势难恢复。”所以“则如所谓军国民教育者,诚今日所不能不采也”(28)。他又说:“完全人格,首在体育,而体育最重要之事为运动。”(29)又如徐一冰先生指出:“强国之道,重在教育,教育之本,体育为先,人种不强,国家安赖?”(30)
1915年,《大总统颁定教育要旨》对教育中的“尚武”问题更是作了详尽的解说:“国何以强,强于民;民何以强,强于民之身;民之身何以强,强于尚武”;“尚武之道分之为二,曰卫身,曰卫国。合之为一,卫身即卫国,卫国即卫身也”;“今之言国民教育者,于德育智育外,并重体育。……凡所以图国民之发育者,无所不至。此民之所以能卫其身也”。(31)这种军国民教育意识,在当时的中国教育界和知识界有着广泛的市场。其背景原因是:在国际上,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国内,则是因为1915年日本提出了灭亡中国的21条。当时全国上下掀起了大规模的爱国运动,纷纷提出要加强军国民教育,加强军事训练和体育,以实行全国皆兵,挽救国家危亡,从而使军国民教育思潮一度兴盛。(www.guayunfa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