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 体育中人际关系研究的方向
近10年来,我国有关体育中人际关系的研究进展较慢,其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研究的关系从过程到结构都比较复杂,且具有很强的动力学特征。我国现有的心理学理论已不能满足解释这些复杂性,加之又缺乏有效的研究方法,使得这一领域仍然存在很多未知成分。以下我们基于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努力的方向。
第一,理论的本土化验证性研究。我国“体育中人际关系”的研究正处在起步阶段,研究普遍缺乏足够的实证数据。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我国的体育人际关系的理论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而更多的时候是依赖于研究人员的感性认识。因此研究的深入还需要不断地移植国外运动心理学或其他相关心理学科中的概念和理论模型。但这种简单的知识迁移会导致研究效度下降,研究的结论不准确等问题。
西方运动心理学研究人员在进行实证调查时,往往直接采用西方心理学中的概念来操作,而不需要作大的调整。在国内缺乏“体育中人际关系”研究的现状下,许多研究的开展不可避免地要建立在西方运动心理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事实上,源文化中的概念在另一文化中尽管可以被接受,但它也许并没有准确或全面地反映另一文化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在我国这样相对特殊的训练体制下,运动员与教练员的关系存在着许多的特殊性,因而考虑体育中人际关系时,更需要基于现实情况作全面细致的分析,充分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人际行为的异同,对国外成熟的相关理论进行适当的本地化验证,以保证理论的结构效度准确反映中国的实际情况。
第二,把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我国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大多都采用单一被试的研究范式,运动心理学对此的依赖则更明显。这种研究范式要求被试根据量表自述对于社会环境的主观反应。但是,社会关系不是发生在单个主体上,而是两个主体共同参与过程形成的产物。我国的体育中人际关系研究需要开始进行双向和交互的思考,需要探究个体对他人以及关系双方互动产生的影响。因此,重视关系所处环境或关系参与者之间联系的研究可能比不重视这些方面的研究更能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更能帮助研究人员深入了解观察对象的行为、感觉和认知,以及三者之间的关联。出于这个原因,我国的相关研究想要在未来的探索中有所突破,就必须改变现有的单一研究范式,以获取更有价值的数据信息。鉴于过去30年国外的关系研究所产生的影响,我国的研究可以从中批判性地汲取其有益的、更科学的思路。
从方法学角度看,我国的研究多采用基于感性认识的分析,存在定量研究方法使用不足的问题。而且,这些经验和现象的描述性分析,缺乏有深度的定性解释。这种状况或多或少是受到方法学上的限制。尽管在心理测量工具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其所呈现出的多样化发展趋势,但这些量表在实际使用中是否具有令人满意的信度和效度仍值得商榷。可以说,直到目前依旧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因此,需要研究人员发展更多能够量化人际交往行为的变量,或针对关系本身的定性、定量分析,而不仅仅是观察上的描述性探索。
如前我们讨论的,我国多数研究以个体作为研究的分析单位,从教练员或运动员单个方面切入研究主题。例如,有的研究只关注教练的指导或反馈对一些结果变量(如满意度、自尊等)所产生的影响。这样做往往忽视了关系本身及一些潜在关系内部的更为复杂的现象。同时,也容易在研究中形成思维定式,难以呈现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关系的全貌,使研究显得不完整。Poczwardowski等采用不同分析层面、单位(如个体、伙伴、关系成员间的互动)和理论结构,对研究在方法学上进行了改进。这是值得借鉴的。在今后的研究设计中,可考虑将参与关系的主体双方视为一个整体加以分析,以克服单一维度思考所造成的偏见。
我国的很多研究都是根据个性特征事先确定一种类型(如“教练员—运动员关系”),因此缺乏对关系动态变化特征的考虑。有的研究在设计上就将运动员与教练员的关系进行类别的划分,如“德行式”、“仁慈式”、“权威式”等。这一点固然重要,但往往忽略了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练员和运动员作为社会参与的个体,其关系必然会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把握关系的动态特征,进行动态分析也是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具体体现。
第三,具体研究努力的方向。人际关系通常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具有多维性和交互性。因而,有关人际关系的研究必然要求有完备的理论和一系列可供选择的研究工具作为支撑。这就迫切需要发展新的系统理论,应用能够解释运动情景中人际关系的理论框架,来发展测试工具。这对于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从对国外现有研究的简要回顾,不难看出近年来不再强调单一维度的考虑,而是开始重视综合全面理解这种关系,尝试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建立模型或结构展现这种关系的全貌,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变量分析的发展趋势。这对我国研究人员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同时,也是借助国际研究成果发展自己的好时机。
要建立自己的关系理论,并且向着多样化发展。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提升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在“体育中人际关系”领域的研究呈现出理论的多样化特征。多样化的理论结构能将关系研究相关的问题解释清楚。根据Carron等的建议,国外研究人员发展了理论的多样性。Carron等认为,在研究中运用概念的结构化框架不仅有助于研究复杂的领域,而且可以帮助理解现象中的一些混沌的关系。因此,通过现有的研究成果及对现有理论的扩展,建立一个理论的或结构化的研究框架,能够深化对运动中人际关系的理解,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系统的研究思路。我们要努力发展相互依赖的理论体系,用于检验个体的动机、环境的特征,以及关系本身的特征,并探索如何确定相互依赖的结构,了解这种结构依次改变关系的单方或双方动机。
要发展多样化的研究方法。研究不仅要采用一系列常规的研究方法(如对变量的深度描述和定性解释、个案研究,以及基于问卷和量表的定量分析等),也可以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以期取得研究思路和方法上新的突破。通过在具体行为中找出有潜在意义的观察变量,建立变量间的联系,形成动态的机制,并在特定的情景状态中对其进行解释和验证。因此,系统化的研究方法有助于对体育活动中的人际关系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实践证明,仅仅依靠问卷获得的数据往往不能适时、准确地反映关系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细微变化。因此,通过干预研究追踪关系发展的全过程,并对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根据已有理论基础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可以获得更为有效的实证数据,以及增强理论的实用性。此外,还可以考虑发展适用于个人及集体项目的通用研究范式。
要把研究重心放在考察人际关系中双向互动的动态关系的诠释,将关系整体作为一个研究对象,而不是孤立地通过关系中的一方来推测关系可能出现的变化。为此,将关系双方作为整体包含在研究设计内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根据Poczwardowski等的建议,考虑以系统的观点看待体育活动中的人际关系,将两者的关系置于特定的团队、制度和文化背景下加以观察是一个可取的思路。
要通过不同的研究视角发掘有价值的研究内容。学习运用跨学科领域知识来研究关系问题。例如,Wylleman基于自己的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个在竞技运动中理解和评价人际关系的模型。其理论构想还在《国际运动心理学杂志》中引发了一场有关是否应在对运动情景下人际事件的研究中加入方法学和伦理学的考虑。另外,Poczwardowski等关注人际关系中双向和相互的动态关系,提出的一个定性的理论结构来解释教练与运动员的关系。这些研究都为我们未来研究的发展提供了不同的研究视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