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对房地产财富效应概念进行丰富和深化(研究视角创新)。
本书描述的房地产财富效应沿用了股票财富效应的研究视角,仅限于房地产价格波动引起房地产财富增减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研究。然而,房地产与股票的特性不同,房地产是一种特殊的具有双重属性的资产,既是人们生活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又是人们投资获利的金融资产。房地产财富变动不仅对居民日常总消费有影响,还可能对居民的住房消费和住房投资,对企业投资(包括房地产投资)产生影响,进而对总需求变动产生影响,最终对物价及整个宏观经济产生影响。房地产作为银行贷款的主要抵押品,房地产财富与银行信贷相互作用,还可能对金融稳定产生影响。房地产作为居民家庭财富的主要组成部分,房地产财富差距分化还会加剧收入差距,对社会产生影响。这些由于房地产价格波动引起房地产财富变动,最终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都可以概括为广义的房地产财富效应。房地产财富效应概念的丰富和深化,不仅把研究层次由微观层面的房价对消费和投资影响,拓展到宏观层面的房价与信贷、金融稳定、物价稳定以及经济增长波动的关系研究,不仅拓展了研究视野,而且也使得房地产财富效应的研究更加深化和系统化。
(2)利用非平稳面板计量方法分析我国房地产广义财富效应(研究方法创新)。
本书采用最新发展的非平稳面板计量方法,包括面板单位根、面板协整、面板DOLS、面板因果关系检验等,对我国房地产价格的非理性繁荣、房地产财富效应存在性以及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以往国内同类研究中,采用的是全国总体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时间序列计量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在研究方法、指标选择和数据使用上并不存在太大差异的情况下,最终得出的结论却差异巨大。这可能与国内房地产相关的统计数据时序较短有关,采用时间序列计量方法是低效果的,结论可能会有偏差。本书采用的非平稳面板计量方法,克服了以往同类研究中小样本带来的低效果以及忽略了各城市间差异的问题,提高了结果的可靠性。
(3)采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大型家庭微观调查数据分析房地产财富与消费的关系(研究对象创新)。
首创性地采用CHNS大型家庭微观调查数据,对房地产财富与消费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得出我国近十年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房地产财富的增长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抑制”效果的结论。微观家庭调查数据的使用,不仅能解决现阶段利用宏观数据研究我国房地产财富效应所存在的样本量不足的局限性,而且在揭示家庭房地产财富效应的微观机制方面,有着宏观加总数据不可比拟的优势,可以更深入、细致地分析我国房地产财富效应在不同地区、不同收入层、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住房类型家庭之间的差异。
(4)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分析我国房地产财富差距的分化(研究内容创新)。
本书把“位置消费”理论引入房地产消费,对房地产价格上涨、居民住房财富增长的宏观层面效应,即住房财富差距的分化及社会影响进行了分析。与国内相关研究仅限于描述性分析不同,我们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微观家庭面板调查数据,借鉴“基尼系数”和“收入流动性”测度原理,首创性地对我国城镇居民住房资源和住房财富占有的“静态”差距,以及住房财富差距随着时间推移的流动性进行“动态”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住房财富快速向高收入人群积聚,不平等程度越来越高,加剧了收入的不平等,房改后房价上涨给特定人群带来的社会福利改进却是降低的。
(5)采用动态相关性DCC-MGARCH模型分析我国房地产价格上涨的金融加速器效应(研究方法创新)。
本书在采用一般均衡模型和存量-流量模型对房地产价格上涨、信贷扩张和金融不稳定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借鉴金融资产时间序列的动态相关分析DCC-MGARCH模型,对我国房地产广义财富效应和金融加速器效应的存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房地产信贷风险暴露被低估;我国近十年的房价上涨促使了房地产投资和信贷的增长;房地产价格上涨的金融加速器效应在我国是存在的。
【注释】
[1]数据来源:http://jiech.blog.sohu.com/78134423.html,2008年9月2日。
[2]虚拟经济理论认为:虚拟经济是一种以价值关系为基础的特殊的经济运行关系,无论哪种资产,无形或有形的,金融资产或是房地产,一旦以资本化定价方式来定价,它就具有虚拟资产的运行特征,就应该纳入虚拟经济的研究框架。
[3]所谓的金融资产,是指现金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贷款等货币债权、股票、公司债券等有价证券,以及由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所产生的净债权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