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学术化与专业化模式的延伸

学术化与专业化模式的延伸

时间:2023-02-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以四川大学出版社为例,探讨了出版社如何立足高校,不断探索经营模式,走出一条学术化、专业化出版的道路。近年来,四川大学出版社立足高校,不断探索经营模式,在塑造学术品牌、注重教材建设方面做出了较好的成绩。例如,四川大学出版社组织出版的大型丛书《儒藏》,是首次对中国儒学的成果和史料进行系统收集、校点和编纂出版,是中国儒学成果的总汇,也是中国儒学历史资料之集成。
学术化与专业化模式的延伸_四川大学出版社经营模式探索与实践_现代出版的探索与创新

孙滨蓉

摘要:大学出版社的宗旨是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具有传播学术与知识的功能,具有影响社会、启迪思想的教育功能,同时还具有为高校反映科研成果、推行办学理念和树立特色形象的宣传功能。大学出版社不仅要为社会服务,更应着眼于社会的更长远的利益。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大学出版社所特有的本质,即通过出版的手段达到弘扬学术思想、建设和创新文化,是大学出版社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四川大学出版社为例,探讨了出版社如何立足高校,不断探索经营模式,走出一条学术化、专业化出版的道路。

关键词:大学出版;学术品牌;教材建设

大学出版社一直处在是追求社会效益,以传播学术思想为目标,还是追求经济效益,以出版利润为目标的矛盾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对立统一,依然是出版工作者的一个主要矛盾。在纷繁复杂的图书市场竞争中,大学出版社不能急功近利地照搬市场机制,不能社会上流行什么畅销读物,以及“热门”专业等,就加大这些方面图书的出版,而对见效缓慢的基础学科、学术专著等不予重视。大学出版社不仅要为社会服务,更应着眼于社会更长远的利益。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大学出版社所特有的本质,即通过出版的手段达到弘扬学术思想、建设和创新文化。作为大学出版社这样一个有特别内涵的文化机构,就要把自己摆在推进和弘扬大学学术成就这样一个地位,走一条学术化、专业化出版的道路。

作为大学出版社,立足本校,面向社会服务,是其基本的也是主要的职能。在多年的出版竞争中,四川大学出版社努力追求以社会效益为主,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发具有经济效益的图书;不断探索出版业的发展规律,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坚持自己的特色;探讨文化与商务的平衡,追求二者融合中的超越,发挥高校出版优势。

大学出版社应强化其学术功能,因为大学出版社与大学天然的学缘和地缘优势,最易站在学术前沿。近年来,四川大学出版社立足高校,不断探索经营模式,在塑造学术品牌、注重教材建设方面做出了较好的成绩。

一、塑造学术品牌

党的十八大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作为为高校科研服务的大学出版社,更应该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任。四川大学出版社依托大学的学术力量,从出版方面反映大学的学术成就,专注学术积累,塑造学术品牌,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坚持服务于大学科研这一办社宗旨的前提下,逐渐加大了学术图书的出版力度,涵盖文、理、工、医等学科,以求更充分地开掘高校的优势学术资源,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为受众服务。

四川大学出版社充分利用四川大学的优势学术资源,塑造学术品牌。四川大学的古籍研究所、历史文化学院以及文学与新闻学院的科研力量在国内名列前茅,其学术优势自不待言,出版社充分利用学术资源,以及古籍图书出版经验,在古籍图书选题的开发策略上,非常注重重大项目的开发。因为这样的项目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关注,围绕大项目还可以进行二度开发,形成一个自成系统的产品群。例如,四川大学出版社组织出版的大型丛书《儒藏》,是首次对中国儒学的成果和史料进行系统收集、校点和编纂出版,是中国儒学成果的总汇,也是中国儒学历史资料之集成。《儒藏》的编纂是一项规模宏大、头绪繁复的课题,既可实现中国学人数百年的梦想,又能为出版社创造品牌效应,使出版社在出版古籍学术领域居于领先地位。2004年4月10日《中国文化报》报道:“《儒藏》的编纂工作是一项空前绝后的大型工程,四川大学古籍所同仁走过7年的探索之路,深知还有很多困难需要他们去克服,许多重要的学术难关等待攻克。好在现在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和支持甚至投身到这项事业中来。薪火相传,儒学文献的宝藏正闪耀奇异的光芒,它不仅照亮了历史,也将照亮现在和未来。”该丛书现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国家“985工程”创新基地规划项目、中国孔子基金会重大项目。出版社的古籍图书品牌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和知名度,在高校出版社独树一帜,为文化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川大学出版社的宗旨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倚百年名校,出图书精品。经过多年的出版实践,出版社已经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出书风格,如文物与考古系列、方志系列、古籍整理系列、抗日战争史料等学术专著系列图书,在出版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二、注重教材建设

作为为高校教学服务的大学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十分注重教材建设。近年来,出版社在发展基础学科建设上,加大了出版力度。四川大学出版社立足四川大学,面向西南地区各高校,以最快速度了解大学课程改革与设置信息,直接参与理论攻坚和创新以及新教材的编写工作。出版社积极开发基础学科的出版选题,从早期开发的师范院校21世纪系列教材到现在的“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内容涵盖政治理论、心理学、社会学、法学、新闻传播、广告、外语、历史、物理、化学、医学、电子、计算机等学科。出版社一直都很注重教材的开发出版。

基础学科的出版相对其他出版物,其经济效益见效缓慢,容易被出版社忽略。但从长远来看,高校的基础学科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加之近年来曾被视为“冷门”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专业在高考录取中成了“热门”,不少高分考生争相填报。这一方面说明考生填报志愿时更加务实,认识到基础学科的熏陶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另一方面,基础学科已越来越显现出其在就业、深造等各方面的优势。基础学科倡导的是“厚基础、宽专业”的“通识教育”,对学生将来拓宽专业、转向其他领域有积极的意义,因此,现在基础学科扎实的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基础学科的受欢迎反映出考生选报志愿更加务实,同时也说明了基础学科的优势。四川大学出版社及时抓住机遇,与高校教师一同积极开发基础学科选题,强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优化和完善选题,提高基础学科出版物的质量,不仅为高校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还为出版社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高等教育正处于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教育阶段的转变时期,高等教育总量增加,大学出版社在高等教材、教学参考书的研发和出版这一传统领域里,将有着更好的发展前景。大学出版社通过自己的出版活动,促进了高校教师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对高校的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弘扬大学的学术风范,都起到别的出版机构所无法取代的地位。

作为大学出版社,归根到底要靠丰富的、高质量的图书去赢得读者,创立品牌。面对图书市场的激烈竞争,一方面我们要立足于大学出版系统,发挥自身优势,做好服务工作,在服务中发展壮大自己;另一方面要勇于参与市场竞争,力求服务社会大众,力争多出有竞争力的精品图书。大学出版社应该适应市场竞争,结合自身出版特点,明确出版社的发展方向、目标和任务,坚持将出版业务与学校办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将发展壮大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树品牌、创特色、促发展为目标,才能在各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参考文献

[1]蒋东明.大学出版社的真正理想是什么[J].大学出版,2003(4).

[2]中国文化报[N].2004-4-10(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