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许氏家族的婚姻问题

许氏家族的婚姻问题

时间:2023-02-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县城嫁于许村的仅记有两例,歙南几乎没有。许氏女儿出嫁的氏族,与男子婚配的情况大体相当。与男子婚配情况有差异的是宋姓,男子娶宋氏为妻的居于第三位,而嫁入宋家的仅有2人。从出嫁的地域分布来看,集中在歙北与歙西,歙东集中在江村,歙南仅烟村一例。出嫁半径也多集中在以许村为中心的十公里以内。男子娶小姓为妻则不可,为妾则尚可通融。
嫁娶婚配_徽州传统村落社会—许村

过去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它既要考虑家庭的情况,还要考虑家族的情况。家族就是看祠堂级别,最直观的就是看祠堂大门门槛的高度,如果两家门槛的高度大体相当,就是“门当”。家庭考虑的是两家的经济地位与政治地位,如果两家彼此相当,就是“户对”。

《许氏家规·男女婚嫁》中对婚嫁问题有明确的阐述:“男女居室,人之伦。而婚姻嫁取,以及时为贵。方聘定许配之初,尤宜慎择,必其年相若而德相似也。上世以来专尚阀阅,阀阅相宜,贫可也。吾不能厚,而亦不能责人之厚也。阀阅非宜,虽富不可也。吾以厚望之,而彼将以厚责之。所谓婚姻论财之俗,既辱门第又取讥笑。惟求其富而不论阀阅,今时之弊也。吾岂愿族人而有是哉?戒之慎之!”无他许氏的“宗约”中对婚嫁问题也强调:“年齿必相若,门户必相当;贫富固可不计,良贱不可不辨也。”可见,许氏婚嫁重门第而轻财富。

我们把《歙县许村许敦本堂神主簿》中记载的许氏配偶的姓氏情况加以统计,列表3-10如下。

表3-10 许氏敦本堂一世到三十九世配偶氏族统计表

续 表

另外,仅出现两次的姓氏有:陈、项、毕、潘;仅出现一次的姓氏有:季、杨、石、童、魏、甘、陶、苪、饶、田、淡、庄、周、孙、朱等。东支大墓门谱中明确记有侧室的姓氏有:方、侯、水、霍、潘、杨(镇江人氏)等。

从统计列表中,我们发现,在与许氏通婚的氏族中,汪、程二姓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歙北大姓宋、罗、叶、江等。明隆庆谱中谈到“罗与许世为婚姻,十室居其九”。从地域分布来看,大都集中在歙北,其次是歙东和歙西。县城嫁于许村的仅记有两例,歙南几乎没有。其婚娶半径集中在以许村为中心的十公里以内,远则西乡潜口、东乡江村,近则本村,另有一些是在外经商时带回许村的。被列为侧室(即妾)者,大都非徽州大姓。许村民间有许、宋两姓因争夺昉岭山场而导致“许宋不通婚”之说,但从统计情况来看,这不是事实。倒是许、朱的通婚情况有些不正常,朱与江姓都聚居于塔山,离许村不过十里,人口比例也大体相当,更何况朱姓在龚自珍编的《徽州府志氏族表》中位列十五甲族。而许氏与江姓的通婚情况则较为普遍,朱姓则较少,不知是何原因。

婚姻重门第,重视的是家教。门第高,家教严,女儿有修养,娶来之后才有可能“宜室宜家”,而成家道。《许氏家规·正始闺门》中这样载道:

闺门之中,正始之地也。幸而娶妇之贤,宜室宜家。而家道之成也,恒必由之。其或娶妇不贤,所谓家睽,必起于妇人。所谓妇人有长舌,为历之阶。不事姑嫜,不顺夫子,仇妯娌而欺比邻,慢尊长而贼奴婢,放纵无耻而坏我门风,嫉妒尤甚而索人宗嗣。妇道至此,为之夫与为之舅者,尚优容之以长其恶,其一正始之仪何有哉?吾宗不幸而有上妇,初犯责其夫,再犯责其妇,三犯谕其父母,告诸宗庙而出之。

当然,名门出恶女的可能性也是有的。一旦出现了上面提到的这些问题,许氏家族有权做出处理。首先责成丈夫进行批评教育,即丈夫要履行所谓的“堂前教子,房内训妻”的职责。再犯就交由宗族来教育,如果是犯了通奸之罪,则是开祠堂门杖责。民国时期,郡伯门就以这种方式惩戒过不守妇道的女子。如果还不改过,就会“告诸宗庙”,通知父母,将其逐出家门。所以,《正始闺门》不仅是针对媳妇,更是针对女儿,告诫女儿出嫁夫家要孝敬公婆,尊敬长辈,相夫教子,妯娌相亲,邻里和睦,不可长舌多事,放纵无耻,败坏门风。

许氏女儿出嫁的氏族,与男子婚配的情况大体相当。统计明隆庆东支谱十八世至二十七世中记有女儿出嫁情况,凡有记录的都是许村周边的一些大姓,具体如下表。

表3-11 许氏东支十八世到二十七世女儿出嫁氏族统计表

续 表

在女儿出嫁的氏族中,嫁入汪姓的有26人,占24.3%。居于首位;其次是罗姓有19人,占17.8%;后依次是郑姓10人,吴姓9人,江姓8人,程、谢姓各7人。与男子婚配情况有差异的是宋姓,男子娶宋氏为妻的居于第三位,而嫁入宋家的仅有2人。从出嫁的地域分布来看,集中在歙北与歙西,歙东集中在江村,歙南仅烟村一例。出嫁半径也多集中在以许村为中心的十公里以内。有的尽管人数少,但都是当地望族,如棠樾鲍氏、潭渡黄氏、灵山方氏、富山余氏等。

婚嫁不单单是个人问题,还事关家族和家族。男子娶小姓为妻则不可,为妾则尚可通融。如果女儿嫁入小户人家,则是万万不可的。民国时期,茶商许声远之女擅自嫁到东乡一小户人家,结果是断绝父女关系,永不得进家门。直到父亲去世,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才有所缓和,但仍然不以亲戚关系往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