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标是在初三下午进行,这是一项竞赛活动,包括“引燃鞭炮”、“跑红酬神”、“扛旗赛跑”三项内容。“打标”即有今之“夺标”之意,首先进行的是引燃鞭炮。东、南、西、北、中五大方按各自所属方位分别集中,并将自备的大圈鞭炮挂到五个方位。如东方是将鞭炮挂在位于东方的青柴树上,南方则挂在善德桥南端的贞节坊(现已毁)上,西、北、中三方则在各自所属的方向树起一根高大的木杆,将鞭炮挂上。然后五方族人纷纷用小爆竹点燃甩向悬挂在各自所属方位上的大爆竹,以此来引燃大爆竹。哪一方的鞭炮先被引燃响起,哪一方这年就先得福祉;哪个人先引燃爆竹,那人这年就有好运气。
在燃放爆竹的同时,本村以及外村,平时来庙许愿的信众,就将家里养的会猪赶到庙前的广场来杀猪放血还愿,名曰“跑红酬神”。这种宰杀方式与平时不同,是屠夫和帮手将猪架在两人相互顶着的膝盖上,屠夫一抽刀,两人顶着的腿便迅速分开,猪便四腿落地拼命地奔跑。当赶到场的猪都准备妥当时,只听一声令下,一齐开刀,手起刀落,猪便惨号地奔跑着,以猪血洒地酬神。猪死以后,各自抬走。谁家的猪跑得越远,死得越迟,谁家就越吉利。当场死去的被视作犯忌。
接下来是“扛旗赛跑”。五方壮汉分别举着一丈多高的五色彩旗出场,他们各自扛着代表本方的青、红、黄、白、黑的布制大旗来参与比赛。比赛的路程是从庙前出发跑到300米开外的水口庵免征地结束,谁先到谁得胜。五方到齐后,再用香纸焚化祭旗后回到庙前。
最后是“掷筊”。许村的“筊”是用尚未出土但却已经竹化的冬笋做成的(据说只有这种冬笋才有神力)。在山间找来后,将之对半锯开即可。冬笋外皮的一面被称为“阳面”,锯开的内平面被称为“阴面”。“掷筊”就是用双手将两瓣筊合拢,在香上绕三圈,同时嘴里许着愿,然后将筊向上抛出,如果是两个阳面同时朝上,即是顺筊,为吉;如果是两个阴面同时朝上,即是反筊,为凶;如果是一阴一阳,即为中筊,吉凶参半。打标活动结束后,由当头司账将五大方收集的人丁、头髻费,收支账目抄具清单,在庙前当众宣读,然后在神前掷筊。如为反筊,即被认为是账目不清。需要立刻复查,查后再掷筊,到了不是反筊时,方可将账目张榜公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