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啄食顺序理论(The Pecking order Theory)
1、理论出处:
王晨《文化企业管理》第185页,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9月
2、理论释义:
美国经济学家梅耶(Mayer)很早就提出了著名的啄食顺序原则——①内源融资;②外源融资;③间接融资;④直接融资;⑤债券融资;⑥股票融资。即,在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中首选内源融资;在外源融资中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中首选间接融资;在直接融资中的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中首选债券融资。其中内部融资主要是指公司的自有资金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积累部分;外部融资又可分为通过银行筹资的间接融资和通过资本市场筹资的直接融资(直接融资包括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
3、理论要点:
当公司要为自己的新项目进行融资时,将优先考虑使用内部的盈余,其次是采用债券融资,最后才考虑股权融资。也就是说,内部融资优于外部债权融资,外部债权融资优于外部股权融资。所以从本质上说,Pecking Order理论认为存在一个可以使公司价值最大化(公司发行的股票和债券的价值最大化)的最优资本结构,并且以对不同性质的资本进行排序的方式,给出了决策者应当遵循的行为模式。美国企业融资顺序。经过长期的演进和发展,美国的金融市场体系已经相当成熟和完善,资本市场十分发达,企业制度也已非常完善,企业行为非常理性化, 完全在市场引导下进行。 美国企业融资的选择,先依靠内源融资(留利和折旧),然后才外源融资。外源融资中, 主要是通过①发行企业债券;②发行股票,从资本市场上筹措长期资本。可见,美国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遵循的是“啄食顺序理论”。中国企业融资顺序。目前我国企业融资顺序是内源融资比例低,而外源融资比例高。而在外源融资中,股权融资比例高,债券融资比例低。中国企业融资的啄食顺序是①外源融资;②内源融资;③直接融资;④间接融资;⑤股票融资;⑥债券融资。中国企业之所以会采取这样的顺序,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信用缺失。“股权融资﹥内源融资﹥债务融资”的偏好,与“啄食顺序理论”不同。日德企业的融资模式。在日德模式中,以日本银行融资模式最为典型和突出。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主要企业的融资始终是以银行为中心。这种融资结构模式是在企业自我积累能力低,而证券市场又不发达的情况下形成的。20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终结,企业经营战略的转变及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日本企业的融资方式从以银行融资为中心,转变为以证券融资、间接融资和内源融资等三种方式并重。进入80年代以来,日本主要企业内源融资成为主要融资方式,借款所占比重急剧下降,与高速增长时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它说明银行融资已逐步退居次要地位,证券融资比重则大幅提高。1985~1988年,证券融资比重已高达28.7%,成为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方式。从公司治理结构来看,日本作为一个后起国家,证券市场不发达,其融资体制也不同于欧美国家,主要采取的是“银行导向型融资”。日本所有大企业都有自己的主办银行。与此相对的是,日本公司在证券融资中形成了独特的法人相互持股的股权结构。企业通过这种持股方式集结起来容易形成企业集团,有助于建立长期稳定的交易关系,也有利于加强企业经理者对公司的自主控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