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七种药学类核心期刊学术质量分析与办刊思路探析
徐连敏,韩 凤,黄石麟,田 菁,戴 罡
(《中国药学杂志》编辑部,北京 100022)
摘 要:本文选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GCJC》)收录的药学期刊进行比较确定了七种著名药学核心期刊,并选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CAJCES》)中的计量评价数据对这七种期刊进行横向比较,重点分析了其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以及重要的网络计量学指标。
关键词:药学期刊;学术质量;核心期刊
Title:Analysis on Academic Quality of Seven Pharmaceutical Journals
Abstract:This paper choses seven core leading pharmaceutical journals which are in dexed A Guide to the Core Journals of China(GCJC).What’s more,chosed measuring data from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CJCR)and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 Comprehensive Citation Annual Report(CAJCES)to analyse the impact factor,the total cited frequency as well as important webmetrics indexes of the journals.
Key Words:pharmaceutical journals;academic quality;core journals
《中国药学杂志》、《药学学报》、《中国药理学通报》、《药物分析杂志》、《中草药》、《中国中药杂志》、《中国药理学报》是我国著名的药学类学术期刊,其中《中国药理学报》、《中国药理学通报》为中国药理学会主办,其他五种期刊为中国药学会主办,这些期刊是我国药学界创刊较早、发行量较大、反映我国药学各学科进展和动态的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学术核心期刊,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GCJC》)、《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核心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CAJCES》)为我国期刊评价最著名的三大评价体系,以下将利用这三大评价工具对七种药学核心期刊进行学术质量分析,为药学类期刊竞争发展提供定位信息,同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明确努力的方向,促进药学类期刊的办刊水平的提高,促进我国药学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推动我国药学学科持续健康发展。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本文选用近三版《GCJC》收录的前列期刊进行比较;选取2008年版《GCJC》[1]收录药学类的前四名期刊(《药学学报》、《中国药学杂志》、《中国药理学通报》、《药物分析杂志》)、中国医学类中药期刊前两名(《中草药》、《中国中药杂志》)及《SCI》核心版收录期刊《中国药理学报》共七种期刊,选用《CJCR》[2]和《CAJCES》[3]中的计量评价数据对《中国药学杂志》和其他六种药学核心期刊进行比较分析,重点分析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以及重要的网络计量学指标。
2 结果
2.1 《GCJC》收录药学核心期刊情况
《GCJC》系统为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北京十几所高校图书馆众多期刊工作者及相关单位专家参加的研究项目,该项目采用文献计量统计和专家评审的方法进行研究。《GCJC》第一版始于1992年,每四年更新一版,目前流通、使用的是最新的2008年版(第五版)。近三版《GCJC》收录的前列期刊情况见表1。
表1 2000、2004、2008年版《GCJC》收录的前四名药学类核心期刊统计表
由表1可以看出:《药学学报》在三版《GCJC》中始终排名第一;《中国药学杂志》在三版药学类核心期刊要目中位居前列,在2004、2008年版的位次由2000年版中的第四提高到第二;《中国药理学通报》、《药物分析杂志》进步较快。《GCJC》收录期刊的排名顺序也客观反映了这些药学类期刊的学术质量以及在药学科技工作者中的学术影响力。
2.2 影响因子逐年变化趋势对比
期刊的影响因子不仅是期刊影响力和有用性的重要指标,也是作者选择投稿期刊时所关注的重要因素之一。影响因子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可用于评价各类期刊的学术质量[4-8]。通常期刊影响因子越大,它的学术影响力也越大,影响因子的具体算法为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七种药学核心期刊的影响因子见图1和图2。可以看出,这七种期刊的影响因子均有不同幅度增长,增幅最大的是《中国药理学通报》,该刊在《CJCR》和《CAJCES》记录数据中,终止年份数据与原始年份数据相比,比值分别为4.90和2.99,均为七种期刊中的最高者;《中国药理学通报》和《药学学报》统计年份影响因子均值较高,前者在《CJCR》和《CAJCES》记录数据中影响因子均值分别为0.818和0.940,后者均值分别为0.729和0.935。《中国药学杂志》在《CJCR》和《CAJCES》记录年份影响因子均值分别为0.532和0.754,与七种杂志影响因子均值(0.622和0.847)相比略低。
2.3 总被引频次逐年变化趋势对比
总被引频次是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刊登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反映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与地位[9,10]。七种期刊在《CJCR》和《CAJCES》中总被引频次总体呈现逐年增长趋势,见图3和图4。
图1 2000—2009年七种药学核心期刊《CJCR》影响因子变化趋势比较
图2 2001—2009年七种药学核心期刊《CAJCES》影响因子变化趋势比较
注:《中国药理学报》2001—2003年数据缺失
图3 2000—2009年七种药学核心期刊《CJCR》被引频次变化趋势比较
图4 2001—2009年七种药学核心期刊《CAJCES》被引频次变化趋势比较
注:《中国药理学报》2001—2003年数据缺失
在统计年份中,《中草药》总被引频次均值最高,分别达3361.7、6060.2次。这与其刊文量较大有一定关系。《中国药学杂志》统计年份总被引频次均值为1956.6和3244.8次,与七种期刊统计年份均值(2050.3、3351.2次)较为接近。这说明为了提高总被引频次,一方面要加大刊文数量,另一方面也要增加所刊登文章质量,争取更多引用。
2.4 主要网络计量学指标
2.4.1 Web即年下载率逐年变化对比
Web即年下载率是指来源期刊在统计当年出版上网并被全文下载的篇次总数和与该期刊当年出版并上网的文献数总数之比。该指标是2005年版《CAJCES》引入的一个新指标,用来研究期刊在网络环境下的传播速率,可以评测上网期刊的即年扩散速率。Web即年下载率的使用,起到了完善传统期刊评价体系、扩大期刊学术影响、提高原始文献利用率、向读者揭示期刊论文学术价值的积极作用,可以更直接地显示期刊文献被读者使用的情况,从而避免一些人为因素(如引文行为和引文动机)对引文分析数据的干扰。《中国药理学报》在《CAJCES》中没有相应数据,其他六种期刊的Web即年下载率结果见图5。除《药物分析杂志》外,其他五种期刊总体呈现Web即年下载率逐年上升的趋势,但2005年、2007年、2009年整体呈现较前一年下降的状态(《中国药学杂志》2005年较2004年略有增长),总体呈波浪式上升趋势。如果把六种药学核心期刊按Web即年下载率的平均值进行归一化值分析,《药学学报》为1,《中国中药杂志》、《中草药》、《中国药理学通报》、《中国药学杂志》、《药物分析杂志》的数值分别为0.7552、0.6830、0.6476、0.6400、0.1017。
图5 2004—2009年六种药学核心期刊Web即年下载率同行比较统计
2.4.2 网络下载量月份统计
网络传播趋势可以用月份下载统计量衡量。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六种期刊月份下载量统计见图6。除《药物分析杂志》外,其他五种期刊下载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且呈波浪式增长。非常有意思的是,所有期刊均在每年5、11月前后出现下载量峰值,可能与5月份前后研究生要准备毕业答辩、11月份前后研究生要作开题报告而大量查阅文献有关;而在2、8月出现谷底,分别与寒、暑假相对应。年度最低值通常出现在2月,反映受中国春节的影响。比较每年两个峰谷的数值,也可以大致推断高校师生可能是杂志的主要读者群。《中草药》、《中国中药杂志》统计年份月下载量均值列前两位,分别是21646和19829次,这可能跟该两种期刊刊载文章数量较多有关。《中国药学杂志》排第三(14361次),超过六种期刊月下载量均值(13331次)。
图6 2005—2009年六种期刊网络下载量月份统计图
3 讨论
国内还有两种著名的期刊定量评价工具,分别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前者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建立,但只限于理工科期刊,后者由南京大学研制,仅限于人文社科类文章,因此本文没有选用。
本文中引用的《CJCR》和《CAJCES》统计数据中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有一定差异,这是由于《CJCR》统计期刊总数远远低于《CAJCES》统计期刊总数所致。
七种期刊中,六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总体呈现不同程度逐年增长趋势,增幅最大的是《中国药理学通报》,该刊和《药学学报》统计年份影响因子均值占据前两位。但《中国药理学通报》和《药物分析》影响因子变化波动范围较大,而其他五种期刊则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显示了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势头。在总被引频次的对比中,七种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呈现不同程度逐年增长趋势,增幅最大的是《中草药》和《中国中药杂志》。对这两项指标的比较结果说明一方面要增加所刊登论文的学术质量,争取更多引用,提高影响因子;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刊文数量,提高总被引频次,达到论文质量与数量的完美统一。
研究中,选取了《SCI》在中国内地唯一收录的药学期刊《中国药理学报》进行比较,在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两项重要指标方面,发现该刊与其他杂志相差不大。《SCI》侧重于收录基础研究学科类的期刊,并不适合于应用研究学科的质量分析。而且,《SCI》主要收录英文语种的期刊,对于非英文期刊的评价较少。当然,《中国药理学报》在提升刊物学术水平、刊物国际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值得肯定、借鉴和学习。
现在越来越多的读者从网络获取大量期刊论文资料。《中国药理学报》在《CAJCES》中没有网络计量学数据,除了《药物分析杂志》外,其他五种期刊Web即年下载率呈现波浪式上升的趋势,归一化值分析结果表明,《药学学报》、《中国中药杂志》和《中草药》Web即年下载率位列前三,而网络下载量月份统计结果表明,《中草药》、《中国中药杂志》和《中国药学杂志》位列前三,客观上说明了这几种杂志的网络计量学指标较高。加大论文的刊载量,提高文章学术质量,同时要规范期刊论文的内容与格式,规范期刊论文的标题、关键词、主题词,增加期刊论文的查询入口,将更好的服务奉献给读者和作者,增加期刊论文的下载数量,扩大期刊在网络世界的学术影响,使杂志向着更高水平的方向发展。
4 办刊思路
科技期刊是科学评价、学术交流、科学传承的主要载体,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反映了国家创新成果积累和科技竞争力[11]。衡量科技期刊水平的主要标志,主要是科技期刊发表论文的创新水平和推动学科发展的作用。具体说,就是论文的影响因子和引用次数。我国药学类期刊的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1)努力发挥主编、编委会的作用,加强审稿专家建设,严把期刊学术质量关。学术期刊主编和编委会是由本学科的权威、专家、学科带头人组成的,其除了在贯彻出版方针政策、确定方向、制定方针路线、报道重点,以及撰稿、审稿、组稿等方面发挥作用外,还可以帮助搞好期刊协办工作,组织学术活动。
(2)做好组稿工作,争取更多高水平论文刊出,提高期刊学术质量。要充分结合我国的客观实际,处理好《SCI》与国内主要科技期刊检索系统的关系,加大组稿力度,包括利用学术会议组稿、向编委约稿、建立中国药学期刊网学术交流平台,追踪学术前沿组稿,以及采取切实优惠措施,如建立绿色通道、加快稿件处理流程、缩短刊出周期、减免发表费用、给予优厚稿酬等,争取更多优秀论文在中文期刊发表,促进中文期刊的发展,繁荣我国药学学术交流。
(3)加强编辑部内部建设工作,提高编辑自身思想与业务素质,提高服务意识。科技期刊的编辑部是决定期刊质量的重要部门,编辑部内部建设关系到期刊的兴衰存亡。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既懂编辑、又懂学术和经营管理的编辑队伍,积极营造团结互助、分工协作、乐于奉献、充满学术氛围的工作环境。同时,要进一步改善编辑工作流程,规范编辑工作制度,加强内部管理,从制度上使期刊学术质量得以保证。编辑人员要增强责任意识,善于学习,培养各方面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只有具备扎实的业务知识、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思想作风,具有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一丝不苟、乐于服务的工作作风,才能更好地为读者、作者和编委服务,从而提高期刊学术质量。
要把我国药学核心期刊建成国际知名的药学期刊,就要努力发挥主编、编委会的作用,走编委、专家、一线药学科研工作者联合参与办刊的路线,明确杂志定位,加强与药学工作者的沟通,强化为药学科技工作者服务意识,争取发表更多代表药学各领域创新性、前沿性的论文,培育学科热点、新生长点,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此外,还要提高科技期刊自身的创新能力,提高科技期刊的组稿、编辑、出版和传播载体的水平,加快数字化、网络化建设进程,推动过刊上网工程,以科技创新推动学术期刊的发展;发挥期刊传统特色,把期刊建成国内知名、国际知名的药学期刊。
参考文献
[1]朱强,戴龙基,蔡蓉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2009年版[R].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3]万锦堃,薛芳渝.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9年版(总第8卷)[R].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苏成,潘云涛,马峥,等.权威因子:一个新的期刊评价指标[J].编辑学报,2010,22(4):369-373.
[5]莫京,任胜利.SCI收录的高影响因子期刊探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2):138-141.
[6]郝秀原,游苏宁,沈锡宾,等.影响因子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编辑学报,2008,20(5):463-465.
[7]张铁明,颜帅,佟建国,等.关于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思考[J].编辑学报,2010,22(2):99-102.
[8]唐晴,秦萍玲.论影响因子的衍生意义[J].编辑学报,2008,20(5):468-470.
[9]孙书军,朱全娥.内容质量决定论文的被引频次[J].编辑学报,2010,22(2):141-143.
[10]杜秀杰,赵大良,葛赵青,等.学术论文的下载频率与被引频率的相关性分析[J].2009,21(6):551-553.
[1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2010)[R].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徐连敏(1974—),男,硕士,中国药学会《中国药学杂志》编辑部,编辑。通信地址:北京建国门外大街4号建外SOHO二号楼1501室(邮编:100022)。电话:010-58698031-69,13341032876。电子邮箱:xlm319@163.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