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文化消费补贴与文化服务的转型

文化消费补贴与文化服务的转型

时间:2023-02-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消费在经济和文化上的重要意义,以及文化消费的严重不足,与国民的消费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佛山南海区的方法是,财政每年拿出2 000万元用于文化消费补贴,采取政府采购与竞争性分配的方式,对文化服务的提供者进行补贴。
文化消费补贴与文化服务的转型_文化引领——南海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

第三节 文化消费补贴与文化服务的转型

在文化惠民方面,南海的一项重要工作便是探索实施文化消费补贴制度,对群众看电影、看戏、看有线电视、订报、购买书籍与音像电子产品等基本文化消费进行适当补贴让利。这也就是通过政府购买、免费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方式,拉动文化消费,刺激群众文化消费欲望,培养公众文化消费意识,营造“富而崇文”的社会氛围,提升公民素养,增强其就业、创业的能力。

一、文化消费补贴的意义

根据研究,当文化消费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当期拉动经济增长0.906 6个百分点,而且文化消费的滞后效应可以为经济增长带来1.022 1个百分点。这说明文化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大。但由于我国文化消费在总消费中的比例较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并不显著。[5]另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突破3 000美元时,国民会进入重视精神享受的阶段,文化消费市场出现井喷现象,但这个国际惯例在我国却没有出现。2000—2009年,全国人均产值从7 858元增长至25 575元,同期,人均文化消费从214.18元增长至564.94元,人均文化消费增速低于人均产值增速。按照国际经验估算,我国整体文化消费支出总量应该在4万亿元以上,而实际上文化消费却不足1.15万亿元,尚有3万亿元的扩展空间。因此,积极引导文化消费,无论对于拉动整体经济增长,还是对于促进我们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文化上讲,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的需求层次梯度递进,逐渐由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初级阶段向追求精神消费、享乐消费、发展消费的高级阶段演进。文化消费主要用于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属于人类消费需求的高级层次。文化消费对于提高人的素质、满足个体价值的自我实现,增长日常生活中的幸福感都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

文化消费在经济和文化上的重要意义,以及文化消费的严重不足,与国民的消费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资料统计,1993—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 336.54元增长至19 109.44元,恩格尔系数由50.3降到了35.7,显示出随着收入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大部分城镇居民已开始由传统的以实物消费为主导向以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特别是文化消费)并重的转变,1993—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年平均增速为13.5%,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年平均增速为13.6%,基本保持同步增长。1993年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消费支出为194元,2010年为1 627元,是1993年的8.4倍。同时,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中文化教育消费支出所占的比例也已经从1993年的9.2%增长到2010年的12.1%(在2002年曾达到15.0%),已经超过衣着而上升到仅次于食品的第二位。但是在这一貌似可观支出中,却由于我国平均超过10%的教育支出,而极大地压缩同属于这一范围的文化消费支出。[6]另外,在《人民日报》和人民网联合开展的中国居民文化消费倾向调查显示,逾六成居民最爱看电视、上网,“看电视”以62.6%的支持率位居第一,“上网”则以61.5%紧随其后;47.5%的受访者选择“阅读书报杂志”,“看电影”和“旅行”则不足4成。文化消费的主要障碍中,61.4%的受访者选择“文化消费过于昂贵”,而超过5成的居民将“缺乏文化设施或场所”作为影响文化消费的原因。[7]两相比较,可以看出国民并没有超脱传统的消费观念,文化消费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显得太过昂贵,国民更愿意选择成本较低的看电视和上网。此外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覆盖不够,也影响了国民文化消费的需求。

因此,对居民文化消费进行政府补贴,就成为政府进行公共文化服务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于培育居民的文化消费观念、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提升公民文化素质三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文化消费补贴,让更多人获得文化产品和服务,打破原先看电视、上网的单一的文化消费形态,获得观看演出、观看电影、阅读书刊、休闲旅游的机会,培养新的文化消费习惯,从而更新观念,产生多样的文化消费需要,从而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培育了潜在的消费意识,推动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其次,通过文化消费补贴,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均等化。最后,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消费过程,居民的文化修养和文化素质都可以得到提高。

二、南海文化消费补贴的模式

(一)补贴文化服务机构模式

《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发放“国民文化消费卡”和进行文化消费补贴的措施,佛山南海区、中山三乡镇和东莞市桥头镇作为先期试点单位,分别探索出不同的补贴方案。中山市三乡镇的做法是发行“爱心电影卡”,“爱心电影卡”主要发放给农民工群体,目前累计发放7 000余张,3万多人次免费观看电影。东莞市桥头镇的做法是发放“文化大礼包”,向东莞户籍低保户赠送一份报纸,并实行文化消费年度限额补贴。低收入人群或外来工可以享受每户每年不超过200元的文化消费补贴,买了书或订了报到镇里去报销。

鉴于针对消费者个人的文化消费补贴模式,存在个人受补额度小、地域跨度大、监管难度高的问题,以及现阶段个人文化消费的自觉程度及具体操作上的技术问题,补贴消费者个人以带动文化消费的效果难以体现,因此,现阶段南海区的文化消费补贴主要采取向文化机构提供补贴的间接补贴方式。通过对机构的补贴,增加有效供给,提供优惠服务,从而拉动消费。佛山南海区的方法是,财政每年拿出2 000万元用于文化消费补贴,采取政府采购与竞争性分配的方式,对文化服务的提供者进行补贴。

(二)补贴的领域和方式

根据需求决定服务、对机构补贴、竞争性分配和面向基层四个原则,南海区因应群众的需求,坚持以保障群众的基本公共文化需求为主导,推动面向基层的文化消费,以大众文化消费项目为主,确定以下4个补贴领域和补贴方式。

1.送戏下乡补贴

(1)每年补贴10场国家级舞台艺术精品演出。每场补贴30万元。

(2)每年采购3 000场送电影下乡(或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社区、村居等),每场补贴600元。

2.社区文化活动补贴

(1)每年补贴30场由工业园区(或科技园区、社区、村居等)为主办单位的、有省级或以上团队加盟演出的大型文艺演出活动,每场补贴10万元。活动需覆盖园区(或社区)内的单位和群众,每场观众人数不低于5 000人(次)。

(2)每年补贴40场由社会文化服务机构、NGO组织在基层(如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社区、村居等)举办的、有市区级或以上团队加盟演出的小型文化演出活动,每场补贴3万元,活动需覆盖园区(或社区)内的单位和群众,每场观众人数不低于2 000人(次)。

(3)每年补贴50场由社区文化服务机构、NGO组织举办的文化讲座、文化展览、道德伦理、核心价值观教育等活动,每场观众人数不低于100人(次),每场活动补贴3 000元。

3.送图书进基层补贴

(1)对8个镇(街道)文化站的图书馆新购的图书、订阅的报纸杂志,按实际支付金额的50%给予补贴,每个图书馆补贴总额不超过3万元。

(2)每年在全区选取24个农家书屋、36个职工书屋进行补贴,按新购图书或订阅报纸杂志的实际支付金额的50%给予补贴,每个书屋补贴总额不超过1万元。

4.文化景点门票补贴

每年由区内的文化景点提出门票优惠的具体标准、覆盖人群、优惠时段等,经区文体旅游局资格审核后,通过财政竞争性分配或政府采购方式,确定中标景点,年底按当年门票收入的20%进行补贴,年度补贴总额不超过1 000万元。

三、南海补贴模式的经验

(一)利用财政撬动作用,提升公民文化消费的层次

文艺演出及送戏(电影)下乡一直是最受群众欢迎的文化活动,但目前对社区、村居送戏下乡的有效供给不足,尤其是高水平的演出由于成本高于基层承受能力而“送”不下去。在无法降低演出成本的情况下,对文艺演出活动给予适当补贴,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效应,既能够推动更多高水平的文艺演出下基层,又能够减轻群众的负担,刺激群众群众的文化消费意愿,方便群众在家门口看到更多高水平的演出。如刚刚发布的《关于开展2012年南海区文化艺术活动承办财政资金竞争性分配项目的通告》中就指出这一补贴的目的主要用于扶持高雅艺术进剧场项目,邀请省级以上艺术团队、省级以上艺术院校演出队演出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剧目,要求演出不能少于8个艺术门类,演出艺术门类应包括交响乐、民乐、歌剧、舞剧、戏剧、大型歌舞、话剧、杂技等,项目要求演出10场以上,且各场内容不重复,其中至少有1场是国际性的剧目,6场剧目须到南海区内符合剧目演出条件的镇(街道)剧场演出。此外,项目要求每场剧目销售门票要合理设置版面,明显体现政府对公共文化的扶持政策和南海公共文化元素符号。其中,一等票优惠价为50元(门票原价为350元,政府补贴300元);二等票优惠价为30元(门票原价为230元,政府补贴200元);三等票优惠价为10元(门票原价为110元,政府补贴100元)。这就大大地保证了文艺演出品位的高雅、剧目的丰富和观众的受惠。

(二)扶植社会文化主体的发展,转变政府文化管理方式

目前南海区“城乡十分钟文化圈”的建设已经成型,加上文化共建共享等惠民过程的推进,不少文化服务机构、NGO组织陆续扎根基层社区,为发挥其优势,对这些机构开展的小型文艺演出、文化讲座、文化展览、道德伦理、核心价值观教育等活动给予适当补贴,既能提高他们开展活动的积极性,扶持其发展壮大,又能活跃社区文化生活,让群众受惠,促进邻里关系和谐,探索加强和改进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体系建设。政府通过补贴的方式,服务基层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转变自身的文化服务职能,创新文化管理方式。

(三)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实现文化资源共享互惠

实行基层图书补贴、资助订阅报纸杂志,是解决基层图书馆(室/屋)的图书投入费用偏低,增加镇(街道)文化站图书馆、社区书屋、农家书屋、职工书屋的图书存量,推动文化消费的一项最易见效、又最受群众欢迎的举措。为实现资源共享和资源最大化,对各镇(街道)图书馆获得当年补贴购买的图书由南海区图书馆统筹,实行“区内流动”,让更多读者共享新增图书。相比东莞为低保户购买报纸或者向居民买书报的定额报销,南海区的图书补贴方式的优点较为明显:其一,惠及面更广,与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结合,使其能够惠及所有的居民,而不仅仅限制在低保户;其二,选择面更大,集中补贴与分别补贴的差别就在于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可用于购买各种形式的杂志和书籍,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其三,共享面更大,文化共享的区内流动方式使图书能够得到较大范围的流通和更新,这就使得文化公共服务不仅能够均等化,还能够满足多样化的要求;其四,借助文化消费补贴的固定财政投入,激活基层图书场馆的设施使用,弥补基层图书场馆经费不足的问题。

(四)带动区域文化旅游发展,传承地方文化精神

南海区的文化景点(如西樵山、黄飞鸿馆、康有为故居、叶问纪念馆等)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群众得到文化享受的重要场所。财政通过对其门票进行适当补贴,能减轻群众负担,预期将带动更多群众到文化景点游览,使群众得到实惠,而同时对于提高区域文化旅游服务意识、增强区域文化旅游品牌化发展、促进区域文化旅游的产业化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如在《关于开展2012年南海区文化景点门票补贴财政资金竞争性分配项目的通告》中,南海区确立了文化景点项目扶持的原则:一是通过文化景点补贴,进一步加强在文化旅游发展中的政府引导作用,促进区内主要文化旅游景点强化文化建设、提升服务和品牌意识,打造知名的区域文化旅游品牌;二是对突出文化惠民、注重文化旅游品牌建设、龙头带动作用明显的文化景点给予扶持。这两项原则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发挥文化补贴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消费的双重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