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家里的天使,他们总能给家庭带来无穷无尽的欢乐。
其实,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已会用幽默的力量来进行沟通,并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有的小孩为了得到某些东西,会故意向父母要一样自己不想要、也不可能得到的东西,然后在遭拒绝后再提出真实要求。
例如,有个小孩对他的朋友说:“我妈妈不让我养小狗。”
他的朋友说:“你不能这样直截了当地去要。应向你的妈妈要个小弟弟,这样她就会给你买只小狗。”
似乎有的小孩子更知道幽默的作用,甚至还能用幽默的方式来逃避父母的责罚。
有位父亲怪女儿太吵,便责骂道:“你不是答应过我要保持安静的吗?不安静,就要挨打!”
女儿对此表示同意,说道:“是的,爸爸,但我没有遵守诺言,因此你也不用遵守诺言。”
一定要记住,不要轻易责罚自己的孩子,要多用幽默的方式来对待他们。
一位妻子说:“我们的孩子做事一点都不靠谱,以后他要做什么职业才好呢?”丈夫回答:“很适合去气象台当天气预报员。”此话虽有些无奈,却不失幽默感,或许这更有利于孩子改掉“做事一点都不靠谱”的毛病。
孩子犯的“错误”,也许在成年人看来是很“低级”的,但不要嘲笑孩子,说不定这正是孩子发挥想象力的途径。孩子的想象力本身就是一种很宝贵的财富。
另外,孩子是天真无邪的,大都没有成年人那么多“九曲回肠”,因此,大人所做的一些事情,还是应回避小孩为宜。
例如,孩子问:“妈妈,天使是什么啊?”妈妈回答:“长着翅膀,并能在天空飞的就是天使。”孩子又说:“真是奇怪,昨天爸爸对女仆说:‘你就是我的天使。’可她并不会飞啊?”妈妈说道:“今天我就让她飞走!”
孩子说的这番话本是无心的,但妈妈会很伤心。因此,在孩子的面前,父母一定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不然就会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不利影响。
儿子和小朋友打架,为此,父亲十分恼火,伸出手就要打:“这么小点就打人,看老子今天不打死你!”儿子连连求饶。父亲又问:“以后还打不打人?”儿子哭着说道:“以后不打了,等我长大后当爸爸了再打人……”
虽然父亲在口头上说“不许打人”,但自己打儿子的行动又表明“打人是被允许的”,于是,父亲言与行的自相矛盾只能灌输给儿子一个观念:只要“长大后当了爸爸”,就能随便打人。
梁启超是近代史上的一位巨人,他的聪慧早在幼年时期就已表现出来,而这正是得益于父亲对他的正确教育。
梁启超10岁时,一天,他随父亲到朋友家去做客。刚进院里,他就偷偷将一枝蓓蕾初绽的杏枝折下,掩在宽大的袖袍里。没想到他的这一举动正巧被父亲和朋友的家人看见。父亲虽平时教子甚严,此时却不便当面指责。之后,酒筵上父亲总为儿子的这件事惴惴不安,并不动声色地暗示儿子。梁父当众说:“开宴之前,我先出对联,若谁能对出下联,方可举杯畅饮,要不就只能为长辈斟酒沏茶,不准落座。”梁父略加思索后,做出上联:“袖里笼花,小子暗藏春色。”顿时,梁启超心中一凉,有所领悟,但他也并未失色,随口就对出下联:“堂前悬镜,大人明察秋毫。”
父亲面对儿子的不雅之举,不是当面点破,而是采取了文雅、含蓄的方式来对其表示批评。此举可说是一箭三雕:既暗示出批评,又不让孩子当众出丑,同时还显示了严格的家教。
当然,我们不能要求每位父母都像梁父一样“饱读诗书”,但有一点不难做到:用幽默的态度、方式对待孩子,并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缺点,使错误得以改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