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形成条件与效应

形成条件与效应

时间:2023-02-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旅游产业集群:概念、形成条件与效应[1]1查方勇 郭 威摘 要:产业集群理论越来越被用来指导区域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选择。②管理成本不同。到目前为止,国内很多学者对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但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赵书虹认为,旅游产业集群形成过程、发展阶段、深化趋势较制造业更具资源依赖性和社会根植性[8]。
形成条件与效应_文化治理: 文化管理的实践趋势

旅游产业集群:概念、形成条件与效应[1]1

查方勇 郭 威

摘 要:产业集群理论越来越被用来指导区域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选择。如何定义旅游产业集群,以及形成条件和效应有哪些?目前研究还不够深入、具体。本文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厘定了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探讨了旅游产业集群、旅游产业集聚及旅游企业集团在关联程度、管理成本、竞争优势等方面的联系和区别;总结了衡量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五要素,即生产要素状况、企业集群意识、市场需求能力、社会参与程度和政策支持情况;根据交易费用理论、外部经济理论、协同效应理论,旅游产业集群具有降低交易成本、遏制欺诈行为、获取外部经济、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催生新企业等效应。

关键词:旅游产业集群;形成条件;集群效应

一、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

目前,关于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学术界尚无定论。许多专家学者借助产业集群内涵,结合旅游业特性,从不同角度对旅游产业集群概念进行了探讨,归纳起来,主要强调以下几点:

首先,行为主体在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的聚集和相互关联(刘恒江等[1],2004;庄军[2],2005;毛剑梅[3],2006;张潇日等[3],2008)是旅游产业集群形成的先决条件(尹贻梅等[5],2006),也是旅游产业适应经济全球化和集群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些行为主体包括旅游产业上下游企业和相关支援企业、政府部门和非政府机构,它们交互联系、密切合作、共同进步。

第二,旅游产业集群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以旅游吸引物为基础(麻学峰等[6],2005;聂献忠等[7],2005),具有较强的资源依附性。这些旅游吸引物包括众多的自然景观、人文景点、文化娱乐及观光设施、旅游商品等。

第三,旅游产业集群是一种旅游经济集聚现象(麻学峰等[6],2005)。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能有效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创新旅游服务模式,形成持久的区域品牌效应。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旅游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以旅游核心吸引物为基础,具有竞合关系的旅游产业上下关联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和其他相关支援机构(如行业协会、金融保险服务机构、科研院所等)密切联系、相互协作,组成具有持久品牌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

二、旅游产业集群、旅游产业集聚及旅游企业集团的联系与区别

理解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必须搞清楚旅游产业集群与旅游产业集聚、旅游企业集团的联系与区别。

(一)旅游产业集群与旅游产业集聚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旅游产业集群与旅游产业集聚都强调旅游相关企业及机构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和接近,在某一空间共同发展,共享基础设施,带来规模效益。旅游产业集聚是旅游产业集群的萌芽和起步阶段;而旅游产业集群则是旅游产业集聚发展的高级阶段。

区别:①是否关联不同。旅游产业集聚强调旅游产业相关企业及机构在地理区域内“扎堆”,彼此间孤立发展,不强调合作,更多的是竞争关系;而旅游产业集群则强调旅游产业上下关联企业及机构之间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彼此关联,强调协同合作,更多的是竞合与共生关系。②动因指向不同。旅游产业集聚的形成动因主要是市场因素或者是资源禀赋优势刺激了旅游产业要素的聚集;而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动因则是为了追求合作和创新效应,共同培育“集群品牌”。③竞争优势不同。旅游产业集聚只具有产业集聚所带来的规模效应的优势,彼此分工合作不深,社会根植性缺乏,“集而不群”可能导致规模不经济;旅游产业集群则能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知识外溢与技术扩散,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明显的“集群效应”。

(二)旅游产业集群和旅游企业集团的区别

联系:旅游企业集团是指以旅游企业为核心,以资金、技术、品牌、服务等为纽带,形成联合发展的企业集合体,如中国国旅集团、陕西省旅游集团、锦江国际集团、华侨城集团等。旅游企业集团与旅游产业集群都强调集团(群)内部分工协作、紧密联系,达到降低交易成本、规避市场风险、增强竞争能力的作用。

区别:①聚集度不同。旅游产业集群则强调旅游产业上下关联企业及机构在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的聚集和相互关联;而旅游企业集团可以跨越地域空间范围组合成集合体。②管理成本不同。旅游产业集群内的企业都把生产能力收缩到自身最具优势的环节上来,其他自身不具优势的要素都通过市场采购或群内配置,不但显著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而且大幅减少了企业的管理成本;旅游企业集团尤其是多元化经营的综合性旅游企业集团,需要充足的企业家资源,管理成本较高,尤其是委托代理成本居高不下。

三、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

旅游产业集群不同于制造业产业集群,因此,旅游产业集群因旅游产业自身的特征而需要有不同于其他产业的形成发展条件。到目前为止,国内很多学者对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但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赵书虹( 2009)认为,旅游产业集群形成过程、发展阶段、深化趋势较制造业更具资源依赖性和社会根植性[8]。王兆峰( 2011)认为,旅游产业集群推动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主要是通过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两个主体进行传导,并最终通过优化产品结构、经营模式、部门结构和技术结构等途径,推动旅游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9]

结合旅游产业集群概念辨析和已有研究结果,本文认为,旅游产业集群形成的首要条件是生产要素状况(尤指旅游资源和交通设施资源状况)和企业能力(如协同合作和创新获利能力),市场需求和政府政策在促进旅游产业要素集聚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社会参与程度(当地居民、银行、中介协会等)也是旅游产业集群形成、成长、升级的重要条件。

(一)旅游产业集群的要素供给:生产要素体系完善

生产要素主要包括旅游资源和设施设备资源,这是旅游产业集群的供给。旅游核心吸引物是构成旅游产业集群的基础,旅游资源的丰度、品位、知名度等直接吸引着旅游主体,驱动着其他旅游相关要素聚集到一定的地域空间,形成旅游产业集群;设施设备水平,尤其是交通设施状况是发展旅游的先导条件。发达便利的交通条件和舒适充足的交通设施,对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二)旅游产业集群的行为主体:旅游企业分工协作

旅游企业是旅游产业集群形成的行为主体,是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的媒介,并直接参与旅游竞争和合作。旅游企业间的竞争是否合理、公平、有序,以及旅游企业间的分工协作是否密切、有效,直接影响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大小。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发育增加了旅游产品的供给,使集群内的范围经济优势可以弥补单个企业规模不经济的弊端。龙头企业(景区)在旅游产业集群形成的行为主体中发挥着主角作用,这就需要龙头企业(景区)要有较大的规模、实力,要有较好的企业创新、获利、危机处理能力,要有较强的集群意识。

(三)旅游产业集群的成长动力:市场需求充分

市场需求是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发展过程中必不可缺的重要条件和成长动力,因为市场的需求可以给旅游产业集群带来机会和创新的动力,如荷兰之所以形成全球最知名的花卉产业集群,得益于他们对花卉的巨大需求偏好。衡量市场需求包括本地市场区位与生活环境,外部市场规模和增长空间,市场进入壁垒等。本地市场与外部市场的需求状况决定着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空间和成长寿命。

(四)旅游产业集群的社会支持:社会广泛参与

旅游产业集群不同于旅游企业集团,需要有广泛的社会参与,因为运行良好的集群内部应存在共同的文化传统、行为规则和价值观。本地居民的好客程度、中介机构的参与水平、行业协会(如旅游协会、酒店协会等)及科研院所的智力支持,是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支持系统,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协调服务体系。

(五)旅游产业集群的政策保障:政府积极支持

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当地政策的配合与支持。政府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通过公共服务职能优化工作环境,通过培育区域诚信文化消除机会主义行为等,增强旅游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协同效应和竞合效应。只有这样的政策支持,才可能使大量企业愿意而且能够快速地集聚到区域中来,形成旅游产业集群。

四、旅游产业集群的效应

近年来,有关集群效应的分析也是旅游产业集群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旅游产业集群的优势在于优化了产业组织、产品结构,带来了资源集聚效应、分工协作效应、竞合效应等竞争优势,下面根据交易费用理论、外部经济理论、协同效应理论,探讨旅游产业集群的效应。

(一)从交易费用理论来分析旅游产业集群效应

科斯于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本质》一书中首先提出交易费用的概念。他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打交道不是免费的,而是有成本的,即“交易费用”,因此交易费用就是指各种经济实体为了使交易行为实现而在交易过程中所必须支出的各种费用的总和。旅游产业集群中的行为主体合理分工、密切联系,这就极大地降低了交易费用。

1.旅游产业集群内的资源聚集效应降低了交易成本

在旅游产业集群内,交通设施、宾馆饭店、人才资源、金融服务机构有序“扎堆”,使得同行交易过程透明,降低了企业在交易过程中收集信息所必须支付的成本,如获得有关交易对象资质、信誉、交易价格、技术、质量,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信息成本。群内产品的需求只需一个电话就可解决,甚至无须讨价还价,因为价格已是群内公开透明的信息。

2.旅游产业集群内的重复交易遏制了机会主义和欺诈行为

由于地域临近,交易的重复性、配套的竞争性和信息的快速传递,从而使得在集群内部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和欺诈行为受到很大程度的遏制。在产业集群区域内部,口碑相传是一种速度很快的信息传播机制。由于同行的集聚,一个人的信誉的好坏在同行之间传播得很快。

3.旅游产业集群内的网络根植性减少了监督成本

旅游产业集群内纵横交织的社会关系网络以及良好的社会信任环境,有利于减少监督成本。紧密的关系网络大大提高了合约签订速度并充分降低了交易费用。重复博弈和频繁交往增加了旅游产业集群的内部信任等社会资本,有利于促进行业技术标准和商业惯例的形成,从而有效地遏制不正当的竞争行为,使企业竞争向更高层次迈进。

(二)从外部经济理论来分析旅游产业集群效应

按照马歇尔的分析,外部经济是指整个行业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个别厂商得到好处。包括服务、运输、人才供给、科技情报等方面的便利条件,从而使个别厂商降低生产成本,获得外部经济,包括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使得群内个体很容易获得外部经济效应。

1.旅游产业集群外部规模经济效应

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使机构的空间分布更加紧密,使企业之间、企业与其他支援机构(包括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之间分工协作互补性更强,使信息传播更快捷便利,可以充分发挥各自在资本、生产、人才、科研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减少重复建制,优化资源配置,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尤其是资金少、规模小、对外依赖高的中小微旅游企业,在集群内,很容易获得外部服务,降低交易成本,集中力量实行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加快整个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

2.旅游产业集群外部范围经济效应

当两种或更多产品在一起生产比单独生产便宜时,我们就认为有范围经济。通过前面的分析,旅游产业集群内部交易成本较低,因此旅游产品的成本较低,故而多个旅游企业聚集一起生产会更有效率。

当然,旅游产业集群也会存在负的外部性。哪怕一家旅游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如无视周围环境的破坏,整个旅游产业集群都会受牵连,影响整个旅游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这就需要通过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的调控、矫正和弥补。

(三)从协同效应理论来分析旅游产业集群效应

所谓协同效应,是指企业从资源配置和经营范围的决策中所能寻求到的各种共同努力的效果,即1 +1>2的效应。旅游产业集群内部,通过生产上优势互补、技术上共同创新、销售上共同推广,提升集群竞争力,塑造集群品牌。

1.提升旅游产业集群内企业竞争力

旅游产业集群内的成员企业利用纵横交织的社会关系网络为纽带,形成资源、信息、品牌等优势,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既有分工又有整合,通过统一对外促销、规范品质标准、共享集群信誉等,谋取单个中小微企业很难具有的差异化优势,大大增强旅游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促进整体效益的提高。另外,重复博弈和频繁接触加速了先进经验、技术、技能外溢,引导创新方向和提升创新速度。

2.催生新的旅游企业和旅游产品

旅游产业集群内由于需求集中,使得人们更容易发现市场和服务缺口,从而催生新的旅游企业和相关支持性企业,涌现新的旅游产品。新的旅游企业的加入使得集群不断扩张,提升“集群品牌”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恒江,胡小纯.世博会与上海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J].上海综合经济,2004( 11) :41-43.

[2]庄军.论旅游产业集群的系统构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4) :11-15.

[3]毛剑梅.旅游业与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比较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6( 6) :125-128.

[4]张潇日,邓林.关于长江三角洲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探讨[J].江苏商论,2008( 1) :95-97.

[5]尹贻梅,刘志高.旅游产业集群存在的条件及效应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2( 6) :98-102.

[6]麻学锋.湘鄂渝黔边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8( 8) :73 -75.

[7]聂献忠,张捷,刘泽华,等.我国主题旅游集群的成长及其空间特征研究[J].人文地理,2005 ( 4) :65-68.

[8]赵书虹.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及演化[J].统计与决策,2009( 24) :149-150.

[9]王兆峰.基于产业集群的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传导机制与途径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32( 169) :105-109.

[10]常叔杰,王苏喜,姜军.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 5) :52-55.

【注释】

[1]原文刊在:2013年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