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市文化空间的价值与宁波现实基础

城市文化空间的价值与宁波现实基础

时间:2023-02-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宁波而言,加快文化发展、打造城市文化空间还具有特殊意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城市发展历史,造就了宁波历史文化遗存的丰富性、多元性以及地理空间与人文环境的独特性,在同类城市中具有突出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宁波不断创造出新的文化遗产。三是与城市文化发展相联系的城市文化新空间。
城市文化空间的价值与宁波现实基础_宁波文化强市建设研究

第二节 城市文化空间的价值与宁波现实基础

一、营造城市文化空间的价值

(一)从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城市文化空间的价值表现于对城市经济发展的集聚效应和创新作用

城市文化空间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并不断延展,一是有力地促进了城市传统产业的空间置换,推进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二是促进文化与创意产业的发展,推进城市各个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培育发展了城市的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三是生产和创造出社会需要的、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与服务,进而构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为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发展动能。

(二)从城市和谐社会发展角度看,城市文化空间体现社会公正和公共精神,发挥着协调与平衡社会作用

城市化进程不仅是物质景象变化,诸如人口迁移,也是一种社会变迁和文化转型。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在其加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客观上会因城市空间变化而引起社会阶层的分化、聚合和重新定位,需要提供一种以公共空间、公共设施为载体,表达公众文化认同、体现公正平等价值观念的物质与精神文化形式和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开放式的城市文化空间体现了以人为本、公共性和平等性,有利于促进城市公共精神形成,能为中国社会的稳定有序、和谐发展提供一个重要的解决方式和行动策略。

(三)从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角度看,城市文化空间体现城市发展的人文价值与核心竞争力

城市文化空间是城市空间结构中独具的人文要素,是历史的生成并随人类社会同步成长的,它不仅聚集、积淀了以往城市精神与文化发展成果,又是在当代特有的物质条件与精神基础上创造出的文化形式,体现城市发展的目标和人类发展的本质要求。一个充满活力和持久魅力的城市,不仅在于有一个物质生活空间,更重要在于提供一个人性化、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生活空间,让不同经济收入、不同社会阶层和不同社会背景的人们各得其所、安居乐业,有强烈的家园感和归属感。因此,以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精心营造体系化的城市文化空间,将会深刻地影响经济、社会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城市发展中最具稳定性、持久性的发展动力和生命力。

对于宁波而言,加快文化发展、打造城市文化空间还具有特殊意义。宁波作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必须要以一大批保护良好、利用合理的文物保护点、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为核心载体的城市文化空间来体现和支撑。同时,当前宁波正处于全面转型时期,为顺应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加快文化强市建设,实施以文化产业发展、城市文化空间打造为重点的城市文化发展战略,应成为新的发展阶段宁波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宁波城市文化空间的现状分析

(一)宁波具有十分优越的文化空间资源

宁波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7000年前河姆渡文化发祥地、明清时期浙东学派的重心、近代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前沿城市,不仅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而且还在继续创造出新的文化资源。唐宋以来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港口城市,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航点。自唐长庆元年(821)建明州子城于三江口,至今老城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著名的江南水乡、港口城市,具山海之利,老城区史称“三江六塘河,一湖居城中”。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城市发展历史,造就了宁波历史文化遗存的丰富性、多元性以及地理空间与人文环境的独特性,在同类城市中具有突出优势。宁波城市的历史文化空间资源包涵了点、线、面三个层次。点状历史文化空间资源主要是各类的文物保护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著名的有保国寺、天一阁等。线状历史文化空间资源主要是城市的街巷格局和水系网络,宁波老城自晚清发展至今仍保留相对清晰的传统街巷格局,现存的传统民居比较集中的月湖西区、秀水街一带的历史街巷仍基本保存了原有的空间尺度和风貌特征;但原有典型的水乡城市的水系从20世纪中叶始骤减,目前老城水系仅存月湖一处。面状的历史文化空间资源主要是指以地块为单位、综合体现城市历史文化的城市区片,现存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在老城有5处,分别为月湖历史文化景区、天封塔郡庙街区、天主教堂外马路街区、伏跗室永寿街街区、鼓楼公园路街区。这些历史文化资源点和历史区片进行梳理、联系,可以形成为一些重要的历史轴线,并作为宁波历史文化空间网络的关键构成,主要有镇明路、中山路、孝闻街等代表宁波老城历史的文化轴线,江厦街、和义路、外马路等代表宁波近代工商业和港口贸易发展的历史轴线。除老城外,在宁波市域范围内还有诸如慈城、溪口、石浦、鸣鹤、前童等一批历史古镇,保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存。

改革开放以来,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宁波不断创造出新的文化遗产。一是与现代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城市文化新空间。在宁波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国际港口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以北仑港、北仑电厂、镇海炼化等临港大工业为代表的一批现代化生产场所,以及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园区等现代产业集聚区,体现了一种现代化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二是与现代化城市建设相联系的城市文化新空间。伴随着加速城市化、中心城市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出现了天一商圈、鄞州万达广场商圈、南部商务区、东部新城、湾头休闲区等城市功能区域,建成了“三江六岸”滨水核心区、杭州湾跨海大桥等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和功能项目,这些新的城市功能空间和城市公共设施形成了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式样和独特的城市风景线。三是与城市文化发展相联系的城市文化新空间。在建设“文化大市”的战略下,随着重大文化基础设施的建成、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了一批城市文化“点、线、区、块”新资源和新空间的形成。主要有:(1)相继建成了一批城市标志性设施和文化基础设施。进入21世纪后,根据“三江文化长廊”的战略构想,以三江口为核心进行了史上规模最大的八大文化设施的建设,宁波大剧院、宁波美术馆、宁波音乐厅、时代广场、宁波博物馆、宁波书城等一批高品位、标志性的文化设施也相继建成,极大地改善城市文化设施条件,丰富市民文化生活、促进了文化交流。(2)形成了有地方特色的博物馆体系。截至2010年年底,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以及对外开放文物保护单位(点)109处(国办81处,民办28处),其中向社会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有84座,占总数的77.06%。鄞州区荣获“中国博物馆文化之乡”荣誉称号。(3)启动建设了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近年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得到重视和促进发展,新芝8号、江东228创意园区、鄞州128创新园、和丰创意文化广场等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聚发展成为城市的特色文化区块。(4)提升和打造了一批重要文化旅游景区。如溪口山水人文化景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天一阁文化旅游区、河姆渡文化旅游区、梁祝爱情文化旅游区、石浦渔港渔文化旅游区等,促进了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质,满足了人民的文化休闲需要。(5)培育出一批知名的文化旅游节事品牌。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和产业基础,经过多年培育发展,宁波形成了以国际服装节、中国开渔节、中国开游节、梁祝爱情文化节、河姆渡文化节、港口文化节、慈孝节为代表的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和生命力的文化旅游节事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城市形象。(6)城市形象得到提炼和初步认知。2009年,经过市民投票,确定了“书藏古今,港通天下”城市形象口号。宁波在形成一种整体的城市文化意向方面又向前迈进一大步。

从总体上而言,宁波已初步形成由城市意象、特色文化区片、文化场点和文化设施构成的城市文化空间发展格局。

(二)宁波城市文化空间发展存在问题

1.城市整体文化意象不明显

宁波具有悠久的工商传统,历史上以工商业发达、对外港口贸易繁荣的中国港口城市闻名于世,尤其是近代宁波商帮名扬世界,东方商埠的城市形象十分鲜明。在思想文化领域,宁波“人文渊薮”,尤以王阳明、黄宗羲为代表的浙东学术文化影响深远,其“致良知”、“经世致用”、“知行合一”等思想,深刻地塑造和影响宁波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孕育了诸如叶澄衷、包玉刚、邵逸夫、余秋雨、陈逸飞等一批著名的宁波商界精英与文坛名士,成就了宁波“工商名城”、“殷实人家、书香门第”的城市形象,有极强的文化原创力和文化影响力。

自20世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在加速工业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宁波依托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区域开放政策,以及工商传统和人文优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但城市的形象、个性、文化创造力和影响力未能体现出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弘扬、升华和与时俱进,经济文化发展不协调。与北京的“中国文化”、上海的“海派文化”、杭州的“休闲文化”相比,宁波城市文化个性丧失,社会文化认同减弱,城市整体的文化意象模糊,难以概括提炼。

2.城市文化空间体系不完整

主要表现:一是历史文化空间支离破碎、缺乏整体环境。20世纪30年代,宁波老城城墙被拆;80年代以来,经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宁波老城的传统街巷格局消失过快。月湖东区成为“城市盆景”,仅剩几幢孤立的建筑,街巷肌理少有留存,丧失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完整性;郡庙、鼓楼公园路区块被改造成商业化氛围浓厚的“现代古董”,丧失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原真性;现存的历史文化街区,古建筑残旧破败,周边环境拥挤杂乱,公共卫生、交通等基础设施配套差,消防安全隐患严重。历史文化资源没有发挥其在提升所在区域土地价值等方面的应有作用,反而成为限制地块发展与提升、影响整体形象的因素,陷于一种恶性循环。二是现代文化空间缺乏城市个性、人文精神和人性化设计。城市建设受功能主义规划思想影响,偏重经济功能、分区功能。集中体现于港口的开发建设、岸线资源利用完全让位于大工业生产、贸易运输功能需要,成为一个封闭的生产性区块,洋洋东方大港没有城市生活空间、现代化生产方式的感受与体验空间;新建的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只有经营性的商业空间,缺少社会交往空间,更不是一个文化空间,都市休闲娱乐等项目、道路标识指示系统、停车场、公共卫生等人性化、基础性的公共设施配套不全;城市广场缺乏公众性、休闲性,大型文化设施风格单一,建筑的连续性与空间的集聚性不足。三是传统文化空间与现代文化空间不相协调,缺乏融合发展。中心城区总体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现代城市建设重心长期偏于城市东区,西区发展停滞;体现于城市空间上,城市东区建筑密度高,时尚现代,交通条件好;西区主要保留一些传统民居,基础设施严重落后与不足。在城市建设的“大拆大建”中,历史文化遗产未能主动地融入、共享和促进城市发展,实现自身的独特价值并与现代城市文化空间相融合、相协调、相促进。老外滩滨水区域被现代民居、过江桥梁所隔离、分割,历史文化空间尺度狭小,限制了文化业态的合理布局和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3.城市文化空间形成和发展机制不完善

从深层次上分析,宁波城市文化空间发展不足的原因在于整体文化自觉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于缺乏城市文化空间发展战略。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文化发展的战略地位,通过战略引导,促进文化发展与宁波的产业发展、城市发展相融合,努力促成一种有利于城市文化空间形成和发展的体制机制。在此基础上,有计划地解决诸如城市文化空间不足、地区及空间分布不合理、城市文化整体意象不明显,以及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不足、大众性文化活动不丰富等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