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于2009年10月12日
陕西新闻奖三等奖
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优秀新闻奖三等奖
9月29日,陕西籍速算大师史丰收因心脏病发作在北京逝世,享年53岁。史丰收长年致力于推广以他名字命名的速算法,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多位著名学者专家指出,学习掌握史丰收速算法,提高演算速度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能促进人的思维向更高层次发展。昨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史丰收之弟史丰有。史丰有向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
史丰有在陕西省委办公厅工作。他告诉记者,哥哥史丰收是9月29日因心脏病发作,抢救无效,在北京复兴医院去世。
史丰有说,哥哥史丰收的追悼会10月3日在北京八宝山举行,40多人参加。当时,北京正在举行新中国成立60周年盛大庆典活动,家属坚持一切从简,不邀请记者参加,故媒体鲜有报道。
10月4日,按照哥哥史丰收的生前嘱托,史丰收的骨灰从北京护送回大荔县的家乡,在父母坟边安葬。县乡村1000多名乡亲闻讯赶来送葬。弟弟说,9月初,史丰收最后一次回陕西,对西安城市建设的大变化感到颇为高兴和惊叹。
通过史丰有的口述,国际速算大师史丰收教授的传奇人生轨迹展现在记者面前。
10岁娃颠覆千年计算方法
1956年2月23日,史丰收出生在渭南大荔县两宜镇一户普通的农户家里。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上算术课,史丰收向老师提出了一个怪问题:“算术能不能从左向右算起、从高位向低位算起呢?”此刻老师没有批评他问得奇怪,而是鼓励他说:“古今中外,几千年都是从低位算起的,这是古人总结的经验,你要是有本事,也可以发明创造嘛!”由此,年仅10岁的史丰收真的搞起了发明创造,他开始了从高位算起的艰难探索。从此,他每天就趴在家里的大炕上列算式、找规律。练习本写完了,就在废纸上写;废纸写完了,就在自己身上画;身上画不下了,就在地上、墙上画。
弟弟史丰有回忆说,那时,家里的墙上到处是哥哥写满的算式,本来雪白的墙壁都成了“麻子脸”,那时家里整个就成了数字的海洋。有次妈妈给哥哥两个大馍吃,没有想到哥哥却在大馍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数字。就这样,哥哥算了七个月,终于摸索出了任何数乘以2至9,从左向右,从高位到低位的速算规律,编出了“算前位,看后位,提前进位”的速算口诀。
为什么要推广速算法?
1980年,史丰收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毕业后,一直倾心致力于速算法推广工作,“史丰收速算法国际研究与培训中心”、“史丰收速算法研究所”已在深圳正式成立,并逐步在全世界设立培训中心分部。
在电子计算机盛行的时代,学习和推广史丰收速算法有什么意义?史丰收的弟弟史丰有回答记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先生曾说,长期依赖电脑计算,其副作用是导致人类思维能力逐渐退化,这对全人类来说是灾难性的后果。史丰收的速算方法,正是能够避免过分依赖先进科技工具带来的负效应。著名学者托夫勒、杨振宁、陈省身等都指出,学习掌握史丰收速算法,提高演算速度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能促进人的思维向更高层次发展。
如果将史丰收速算法与电子计算机相结合,改造它的硬件,那么,电子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是一个待发掘的极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史丰收速算法,用左手五指的伸屈,结合大脑进行快速计算,被国际心理学和脑科学专家肯定为锻炼人类右脑的最佳途径,并被列入当代智能工程。
“速算神童”邂逅大教授华罗庚
史丰收“发明”出任何数乘以2至9,从左向右,从高位到低位的速算规律后,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更加痴迷速算法的研究。有一次他和一个小伙伴在街上走,他口里嘀嘀咕咕地默算着数字,手指也不停地掐着。正好一位妇女领着一个小女孩迎面而来,突然小女孩站住不动了,惊疑地看着史丰收对她妈说:“那个人怎么啦?好像是个神经病。”这些话史丰收一点没听到,还沉浸在他一个人的数字世界之中,过后同伴告诉他,他才禁不住大笑起来:“啊,我成了神经病!”史丰收就这样算了三年,终于在解决一位数乘法的基础上,摸索出了一套多位数乘法和加、减、除法的速算规律。
1972年,经西北大学刘致和教授推荐,北京师范大学赵慈庚教授带着这位“神童”在北京进行速算表演,引起了轰动。最引人注目的是史丰收和中国著名数学教授华罗庚“竞技”。华老拿算盘,小史用速算,结果,小史战胜了华老!华罗庚高兴地说:“你现在比别人快了一个圈,希望你将来把你的速算法用到电子计算机上,再提高一个圈。”
史丰收速算法扬名世界
史丰收速算法引起世界的关注。1987年8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访华,特意会见了史丰收教授,并看了他的速算表演,惊叹不已。他当即邀请史丰收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大会。
1987年10月23日中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厦,史丰收为参加大会的158个会员国的代表进行了速算表演。出第一道题的是斯里兰卡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的夫人,当这位夫人把891876乘9写在黑板上,手中的粉笔还没有放下的时候,史丰收已经把答案写了出来:8026884。随后,裁判手中的计算器也显示出了相同的答案。
在半个多小时的表演中,史丰收进行了多位数的加、减、乘、除、开方等数学运算,并向观众介绍了速算的原理和推广情况,获得了一阵阵掌声。担任裁判的印尼大使握着这位年轻速算专家的手风趣地说:“我的结论是,你的脑子比计算机电脑快!”
马来西亚第三电视台称史丰收速算法是继万有引力之后世界的又一大发明。
200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在巴黎该组织总部会见了史丰收,感谢他“对人类教育事业的积极支持”,鼓励在全球推广史丰收速算法。
首例命名:“史丰收速算法”
史丰收速算法引起陕西省教育厅的重视,他被省教育厅保送到西北大学附中学习。高中毕业后,鉴于他的优异成绩,省教育厅推荐他上北京大学,但由于他没有“上山下乡”,这一申请未获批准。1977年恢复高考,史丰收高兴地参加了,却因准备不充分落榜,再一次受到挫折。
1978年1月,史丰收决定进京毛遂自荐,农历大年初四踏上了进京的列车。他的速算法也受到了中国科学院有关专家、学者的肯定。经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国科学院院长方毅批示,中国科技大学破格录取史丰收为数学系学生。
1979年3月,史丰收在学校的支持帮助下,撰写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专著《快速计算法》一书,先后发行2000多万册。同年9月,中央电视台特邀他举办《快速计算法》电视讲座,在全国引起轰动。史丰收立即闻名遐迩,成了全国青少年崇拜的偶像。
1989年2月21日,10位知名的数学家程民德、丁石孙、江泽涵、段学复、庄圻泰、赵慈庚、孙树本、孙永生、严士健、刘绍学联名给李鹏总理写了一封信,请国家对史丰收速算法予以“法律保护”。李鹏总理接到此信后,曾批示“对史丰收的成就国家要给予保护”。宋健同志专门接见史丰收,并由国家科委发文保护史丰收的发明成果。后来,国家有关部门对“史丰收速算法”正式命名,成为国家对自然科学发明的首例正式命名。
本报记者 赵福生
他应该明白“瞭望台”那地方很危险 中共南郑县委追授蒋安成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刊于2012年7月6日
陕西新闻奖一等奖
2012年7月2日至7月5日,四天。汉中市南郑县县城晴雨交替,7月5日的阳光布满整个县城,但是悲伤却在蔓延。当日18时,记者打开南郑县政府网站,已经转换为黑灰两色,最新更新的消息是,中共汉中市委、汉中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开展向蒋安成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此前的7月4日,中共南郑县委、南郑县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向蒋安成同志学习的决定》,中共南郑县委追授蒋安成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7月4日,陕西省水利厅发文——《关于开展向蒋安成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7月2日落水失踪,7月3日遗体上岸,7月4日、5日,百余人不分昼夜守候在布满花圈的南郑县殡仪馆,7月6日,也就是今天上午8时30分,蒋安成追悼会正式举行。四天,泪雨南郑,记忆不断闪回,还原着一个水利局长的平凡故事和质朴品质。
在汉中市南郑县濂水河边养鱼的唐润民,这几天明显感觉隔壁养鸡户牛新民对自己有些冷。两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走到各自养殖场门前的石梯堰水渠边转转,但都避免相遇,远远相望,各怀心事。他们都知道,心里这点隔阂都是因为7月2日县水利局局长蒋安成落水遇难这件事。7月2日早晨,牛新民被密集的响声吵醒,他起床后打开门,发现天上果真下起雨了,中雨。牛新民信步爬上濂水河河堤向下一看,河水哗哗向前冲,水流撞在石梯堰水渠的闸门上,激起了浪花,但河水水面仍在拦河大坝之下。
雨下了整整一个上午,越下越大。期间有辆小轿车来到河堤边,几个打着雨伞的人沿21级台阶登上河堤,在进水闸和濂水河的枢纽挡墙四周及河堤上花了好长时间进行查看。这情景让牛新民心里焦躁不安起来。
和牛新民一样为自己养殖场安危担忧的养鱼户唐润民,同样坐卧不宁。雨滴像小石子敲打着头顶草帽,他看着鱼塘里不停跳上跳下的鱼苗,心里思忖着“是不是河堤真的有危险。”
下午三点,牛新民跑过来告诉他,濂水河枢纽挡墙与石梯堰水渠闸门连接处,发现一条裂缝。唐润民赶紧向县防汛办拨打了报警电话。
阳春镇镇政府、南郑县县政府、防汛办干部领导迅速赶到现场。唐润民说这些人自己看着面熟,其中两位水利局局长还和自己拉过家常,叮嘱他“多操心。有事赶紧打电话。”
雨滴在空中扯成了线。牛新民心里一阵阵发紧,他把自己散养的上千只土鸡关进棚子里,然后打着伞走出屋子上到河堤上,一方面观察水位上涨情况,再则,他感觉屋子里也有些危险了。
脚下濂水河的水面越发湍急起来,牛新民向河中央拦水坝望去,看到两处已经发生坍塌,水面高出坝顶四五十厘米。他摸出手机一看,失声叫出来:才半个小时,水位就上涨了三米多。这时他看到一辆轿车从北面小路上开到河堤下,车刚停下,下来三个人,迅速爬上台阶登上坝顶。
“应该是县上的领导吧。”这个猜想在牛新民心中闪了不到三五秒钟,耳旁就听到轰隆一声,他再回头看时,河堤上那排树不见了,那三个人影也不见了。事后牛新民获悉,落水者有县水利局局长蒋安成。
三个人都知道危险但在“瞭望台”观察汛情最清楚
付家河村村支书付春塘当天心思一直在濂水河上。那天一大早,镇干部下村检查计划生育工作,下午四点,送走镇干部后,付春塘赶紧跑到村南两公里外的濂水河边,到场时,已是一片繁忙,周围四个村三百多名群众正在向河堤下运沙包,河堤下那个半搂粗的大杨树倒在石梯堰水渠的入口处,一辆装载机正向水渠中倾倒石料。
付春塘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他告诉记者,濂水河是汉江一个支流,平时水不大,但在汛期担负着上游七八个上百立方水库的泄洪任务,所以水位可在30分钟内上涨三四米高,这次发生濂水河枢纽挡墙坍塌的地方,在1975年建有石梯堰水渠闸门,该闸门平时处于半开状态,对下游四个村8000亩土地起着灌溉作用,同时也是沿渠两岸数十个鱼塘水源地。付家河村村民牛新民、唐润民就是借助水边的优势开展家庭养殖,但是,这个水源枢纽地带既给他们带来了便利,同时也给他们的养殖场带来威胁,这个已经运行30年的水利枢纽工程面临洪水的一次次威胁。
唐润民清楚地记得在去年成功保住河堤之后,今年1月县上对拦河大坝河堤都进行了维修加固,石梯堰水渠同时也得到全面硬化,就在这时,唐润民决定承包下距离这个三角地带50米远处的那口老鱼塘,他说能看出政府一直在为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做努力保障。但是,危险在汛期再次考验当地干部和驻地群众。
据付家河村村支书付春塘介绍,7月2日,南郑普降大到暴雨,濂水河流域的忍水、两河、新集、黄官等地发生50毫米以上的强降雨,导致濂水河洪水爆发。至15 时30分,洪峰达到350m3/s,濂水河石梯堰段堤防发生严重险情,进水闸有决堤垮塌的险情,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付春塘说,他们已经在旁边徐泽新的养猪厂里储备了大量的抗洪抢险材料,但是没想到险情来得这么快。牛新民事后分析道,自己把险情告诉唐润民后,唐又将濂水河枢纽渠裂缝的险情告诉给了防汛办。水利局、防汛办和镇县两级政府干部现场查看后应该意识到这次濂水河面临的威胁不同于往年。县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蒋安成带领副局长公烨、总工程师刘文忠亲自赶到现场查看濂水河险情,即可见一斑。
“蒋局长应该是知道他的脚下就是危险。”养鱼户唐润民向记者回忆当天蒋局长带来的副局长公烨,听说毕业于西安一所大学的水利专业,在南郑县水利局工作多年应该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总工程师更是当仁不让的专家。牛新民告诉记者,最初自己发现濂水河枢纽墙与石梯堰水渠连接处的裂缝处,不到三十分钟就裂开了5厘米宽的大口子,这个地方的危险程度蒋局长显然是知道的。但让大家始料不及的是,蒋局长和他的同事刚踏上去就发生了坍塌,为什么蒋局长和副局长公烨、总工程师刘文忠会选择这个地方作为观察点,周围的村民都清楚,该处地势最高,俯视观察濂水河与水渠险情一览无余。
河堤坍塌后,牛新民仔细观察发现河堤下早已被湍急的河水冲刷悬空。据牛新民回忆,河堤坍塌后一分为二,站在前面的公烨和刘文忠被甩进了濂水河里,幸运的是公烨被水流冲到了岸边,自己爬了上来,身体较弱的工程师刘文忠也在群众的帮助之下成功脱险,让他非常难过的是水利局局长蒋安成再也回不来了。
所有栀子花都被祭奠者摘去撒到河水中
牛新民对蒋局长的不幸遇难一直心存愧疚,他说河堤坍塌时他就站在50米以外,发现身处危险忙跑下河堤,想着尽快穿过水渠下的那座小桥跑到安全处,待他定下神后,发现邻居唐润民耷拉着头走过来,唐告诉他,刚才县水利局蒋安成局长在河堤坍塌时掉进了水渠里。唐润民在水渠边只发现,随着河堤坍塌,河水瞬间涌入水渠,水位从平时的80厘米以下升高到渠岸上,“那可是一米八深呀。我只看到那渠水疯跑着向前,二十米处一块条格布鼓起一个包,随即就没了踪影。听蒋局长的司机说,那是落水的水利局局长蒋安成。”牛新民一直暗地里责怪邻居唐润民当时追着搜救落水者时,没有大声呼喊报警。唐润民后悔地称,水太急了,自己就想着救人。在这两位养殖户印象里,他们和蒋安成局长都没有过直接接触,或者见过面但忘记了。他们告诉记者,经常有领导在河堤巡查时,会到他们养殖场的院子询问经营状况,临行免不了拉住他们的手叮咛“常到岸边看看,有险情及时通知呀。”唐润民从这些领导口中了解到,如果发生河提坍塌,水渠涌入洪水,除了他们几户养殖场首先受灾外,下游8000亩农田,10多个鱼塘及20家企业及黎坪国家森林公园也避免不了受灾。
“他真是个好领导。这样的大雨天气,他完全可以发号施令,坐在办公室当指挥,可他明知道有危险,还是亲自来了。真不容易。”蒋安成落水失踪后,沿岸五百多名群众自发寻找。汉中汉山复合肥有限公司的4位职工也自发参加到搜寻队伍之中。昨天上午,付家河村9岁的刘娇和同村一群小朋友来到河提溃坝处,她们对记者说,老师在课堂上说了,那个落水的局长是个为你们和爸爸妈妈着想的好人。应该记住他。“这两天来这祭奠的人很多。”在岸边办养猪场的徐泽新老人一天要在蒋安成遇难处看三四次,他常常一呆就是两个小时,一边在岸边抽闷烟一边嘴里念叨,咱老百姓眼睛是雪亮的,干部是不是为咱着想,为咱干实事,我们心里有一本账。这个局长把命都丢了,我们想他呀。唐润民每天要接待一拨又一拨的祭奠群众,他说,院子里树上的所有栀子花都被祭奠者摘去撒到河水中。
生命缘何闪射最耀眼的光华
一位县水利局局长的以身殉职何以让一位省委书记“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位基层水利官员的因公献身何以让素不相识的普通百姓悲伤落泪?昨日在南郑,记者的现场采访给出了答案。
那一段河堤是汉江支流濂水河上最危险的地段,瞭望台就建在最高处,可以查看到全局情况,汛情正紧,上还是不上,是亲自上还是让别人上,蒋安成毫不犹豫选择了前者,正如省委书记赵乐际在批示中指出的:“关键时刻冲得出、顶得上。”
一种精神是一以贯之还是偶然绽放?事发四天里,泪雨南郑的不断闪回,像是失去颜色的黑白电影,最后一张药方价值17元,最后一个承诺还来不及兑现,最后一程百余位同学日夜守灵,生前身后太多的故事,震颤着我们内心最柔弱的部分。是的,也许生命原本质朴,品质原本平凡,但是当一场无情的洪水袭来时,迎难而上果断担当,更像是一场精神的洗礼,浸润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田。
这便是南郑县水利局局长蒋安成,最危难的时候以最英勇的壮举,诠释出一个基层领导干部最为豪迈和壮丽的人生。今天上午,泪雨南郑送别蒋安成,让我们在默默缅怀之中,向因公殉职又感动了千万群众的这位党的好干部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记者 刘根社 张念贻 陈卫平 张亮 孙涛 贺龙 李杰 李宗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