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西何家村村民的城市新生活

西何家村村民的城市新生活

时间:2023-02-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西何家村,早已成了西荷社区,西何家村村民,已经过上了城市新生活。西何家村的拆迁改造,从2005年7月15日开始,2008年1月9日5栋高层封顶。赵建平的赤诚追求实现了,西何家村成为城中村改造的样板和村转社区的典范,赵建平被评为西安市碑林区十大楷模人物,省、市人大代表。利民益民的“城改西安模式”■薛晓燕很是羡慕西何家村村民的城市新生活:有房、有业、有工作,无忧无虑。西何家村的改造只是西安城中村改造的成功范例之一。
西何家村村民的城市新生活_蝶变:纪念三秦都市报创刊20周年:全3 册

刊于2012年9月19日

陕西省“走转改”好新闻奖

秋阳艳丽,在西安市碑林区西头,我们放慢车速,寻找着西何家村。没看见西何家村的牌子,却一眼瞧见西荷花园社区门前“西荷集团”四个红色大字。疑惑犹豫之际,电话通了。于是恍然知晓,这就是我们要去的西何家村。老记忆中的村落已无影踪,尽收眼底的,是拔地而起的高层建筑群,宽阔笔直的城区道路,姹紫嫣红的园林绿地,繁华热闹的商业市场……西何家村,早已成了西荷社区,西何家村村民,已经过上了城市新生活。

爱上屋顶花园的何师傅

西荷花园不仅有绿地景观,还有一个3800平米的屋顶花园。上电梯到四楼,屋顶花园就到了,西斜的秋阳下,花园绿意盎然,长廊里挂满了青的、黄的葫芦,橘红色的南瓜,飘出乡野风情。一位姓何的师傅正在给植物浇水,攀谈起来,他很惬意地说,旧村改造后他家分了六套房,住了三套,租了三套,生活富足安宁。自己闲不住,应聘到小区物业办工作,每天步行百米,不出小区就到了工作地点,活儿不累,他喜欢侍弄绿植。问起双休日、假日做什么,他微笑着答,和驴友们登山、穿越,很有意思。

陪同我们采访的西荷集团年轻帅气的副总经理李俊指着偌大的屋顶花园介绍说,屋顶建造花园造价很高,但满足了村民休闲、纳凉的生活需求,也改善了社区的空气和环境。社区还建有卫生所、图书馆、康复中心、心理咨询室等一应俱全的城市生活配套服务项目。村支部是真心实意为村民着想,村民们也诚心诚意地拥护党支部,感激政府。

“我家三口人三套房,每年收入小10万,西何村2000多名村民,日子过得都挺滋润,没有一个贫困户。”李俊笑着说。

石卿云老人的全家福

还没进石卿云老人的家,就已被她的故事吸引。上世纪60年代受到周总理的接见,47年党龄,老模范,老支书,2005年城改拆迁时,家有68间出租房的她第一个交出钥匙,带头拆迁,是西何家村的名人。

当精神矍铄,满面春风的石卿云老人站在我们眼前时,真不敢相信,她已是76岁高龄。“家底殷实,生活无忧,不光我,村里的人都显年轻。”老人乐呵呵地说。

“大半辈子种庄稼地,住低洼房,做梦也没想到能搬进这130平米的楼房里。”说起生活的变化,石卿云的眼神格外明亮。

新社区建成后,石卿云一家人分了六套房,两套自己居住,其它的都由孩子们经营。“光租金收入一年就有9万多元。到年底,村集团还给每人分红1万多元。”说起入住新社区后的生活,石卿云欢喜地说,“不想做饭了,就下饭店,小区周围菜市场、超市都有,生活很方便,还有专人清理楼道、草坪、街道卫生,很舒坦。跟过去相比,我们现在是生活在人间天堂里。”

好当家:西荷赤子赵建平

时至今日,碑林区西荷社区的男女老少还清楚地记得,2008年1月9日全村人庆祝新建住宅楼封顶,全村1800多名村民共吃流水席的壮观场面。

“那一天,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不断,40多名厨师齐上阵,准备了1000斤面条500斤肉,几口大锅都数不清下了多少锅面,高兴劲甭提了。”

西何家村的拆迁改造,从2005年7月15日开始,2008年1月9日5栋高层封顶。两个月内完成拆迁,无一人上访;9个月主体完工,建设速度之快,质量之高,堪称城中村拆改之最。

村民没了土地,就发展集体经济。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实现了“村民”转“股民”、“资源”变“资产”的两大转变,每位居民拥有股份13万元。人均拥有1套100平方米住房和60平方米商业用房,18-50岁的村民全部就业,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过上了城市新生活。

说起这些变化,村民们都说:多亏了政府让利于民的好政策,也全靠了好当家人赵建平。

在西荷集团7楼的办公室,我们见到了赵建平,他是西荷社区党支部书记、西荷集团董事长。

赵建平告诉我们说:“西何家村的成功改造,除了政策好,市、区党委政府重视,最关键的是政府真心让利于民,不但让广大村民成为改造的最大受益者,而且确保了失地农民今后的生计。”过去的农民变成了城市居民,过去的村民成了我们股份制企业的股东,医疗、养老都有了保障,城中村改造从体制上根本的改变了过去农村的面貌。

“赤子情怀天可鉴,岂负故土一片情。”赵建平的赤诚追求实现了,西何家村成为城中村改造的样板和村转社区的典范,赵建平被评为西安市碑林区十大楷模人物,省、市人大代表。

利民益民的“城改西安模式”

■薛晓燕

很是羡慕西何家村村民的城市新生活:有房、有业、有工作,无忧无虑。

很是感慨西安市委和政府最大限度让利于民的城中村改造政策,让村民实实在在地得了利,舒了心。

城中村作为中国城市的一种特殊的现象,普遍存在。无序的街道,逼仄的建筑,脏乱差的环境,恶劣的治安秩序,一直是城中村的标签。改造城中村,建设新家园,不仅是党和政府的重要民生工程,也是渴望由穷变富向往现代文明的村民们热切的期盼。

西何家村的改造只是西安城中村改造的成功范例之一。据了解,自2002年西安市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至今,已完成142个整村拆除,已有22.75万人迁居,73个村15.39万人完成回迁安置。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利民益民,科学规划,综合改造的原则,迅速拆除一处,按时回迁一处,尽快富裕一处的目标,成功推进的“城改西安模式”也已在全国广为传播。

西何家村改造的成功范例告诉我们,只要各级党委政府以群众根本利益最大化为终极目标,群众一定会拥护、支持和配合,党和政府的威信也会因此更高,更能聚民心。

失去,是为了更好的获得。有资料表明,城中村改造对西安人居环境改善效果明显,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财产收入效果明显,对拉动经济增长,提升城市形象效果明显。

期盼这样的民生、民心、德政工程,在下一个十年里更多,更完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