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村寨保护神崇拜

村寨保护神崇拜

时间:2022-02-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族群的始祖神以族群为祭祀圈,而村寨保护神则以地域为单位。所以,村寨保护神往往与婚丧嫁娶、上梁盖房等这些世俗的日常生活相关,与民众的关系也更为密切,比较普遍且典型的就是“勐神”和“寨神”。勐神所承担的这些功能与地方统治者的行政目标基本一致。图2-6 祭拜色勐勐祭勐神的仪式在边境的一些地区依然保留。养喜村对勐神的祭祀,与族群无关。能够让一群从中原迁徙而来的汉族人世世代代信仰的神灵一
村寨保护神崇拜_精神世界里的欢愉——云南边境民族的民间信仰

族群的始祖神以族群为祭祀圈,而村寨保护神则以地域为单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供养一方神癨。如果说对族群始祖的崇拜是基于同宗共祖的“血缘”关系,那么,对村寨保护神的集体祭祀依据就是“地缘”关系,即为一个寨子的祖先。相对照于遥远的族群始祖,村寨保护神就在本村本寨,静静地看护着这里的男女老少,看着他们在自己管辖的地界生生不息。他与这些子民共患难,也共欢乐。所以,村寨保护神往往与婚丧嫁娶、上梁盖房等这些世俗的日常生活相关,与民众的关系也更为密切,比较普遍且典型的就是“勐神”和“寨神”。

(一)勐神

傣语“色勐”中,“色”就是神的意思,“色勐”就是地方保护神。《潞西县志》记载了潞西(今芒市)历史上曾经的祭勐神仪式:

“历史上凡是有召勐建立统治的地方,就必然有勐神。勐神是最早来建勐的首领或有功于地方的英雄。潞西坝子历史上是分属两个土司(召勐)区,即芒市和遮放,祭祀勐神活动按勐进行。芒市的勐神神房在芒市旧城‘棒贺姐’,意为‘城里平平的场子’。今州防疫站旁边。有棵大青树(傣语‘蹲埋海’)为神林标志,神房不过是间小平房,内有祭台,摆有香炉、鲜花、茶杯、酒盅,无偶像。祭勐神在每年傣历七月,择属马日为吉。这一天全勐都停止生产,即使在家舂米、织布、缝衣也不容许。坛四方插有竹篾编的驱妖除邪法器‘达料’,以黄牛为主要献牲。这头牛要选毛色深黄,周身无疤,牙口齐,长势健壮的。并指定由法帕寻购。另有鸡、鸡蛋、芭蕉、米饭、茶、酒。这一天土司虽不到祭场,但在司署内要恭谨静坐,表示虔诚敬神。同时要将土司的内衣交巫师带去供在祭台上。魂附内衣,表示土司亲临祭场。参加祭祀的属官、各头人和百姓代表,均限于男性。祭祀者有的还带来牛鞅,摆在祭场上,祈求勐神保佑牲畜平安。祭礼约在已时(约上午10时)开始。由专人先将洗过澡的黄牛的四肢和嘴巴捆住,仰置于地,由巫师面对黄牛念安魂咒后,即放炮砍牛,放一炮砍一刀,务求三刀砍死而脖子不断为吉。牛死后剥皮开膛,然后将牛尸呈匍伏状,盖上牛皮,生献一次。巫师祭献奠酒,默诵祷词,大意为:今天是吉祥的日子,芒市安抚司某某某,率领司署官员、各寨头人、百姓,备下祖传的献牲;雄壮的黄牛和鸡,献上美味的酒、茶和喷香的米饭,恭请勐神光临品尝。祷祝勐神保佑地方安宁,驱除一切妖魔邪鬼,使我芒市强盛壮大,如钢城铜墙。祷祝勐神保佑我芒市丰衣足食,庄稼长得旺盛,不受水淹,不遭干旱,不被牲畜、野兽、雀鸟糟蹋,稻谷堆满仓。之后,将牛肉煮熟,再献一次。遂即鸣炮三响,宣告祭祀结束。全体就地聚餐,也可以将分到的牛肉带回给家人分享。在祭勐神三天内,全勐停止生产活动,即使妇女织布、绕线也在禁止之列,以示敬神之虔诚。与此同时,还要祭祀归入勐神的‘贺罕’(白马将军神),‘彰胖神’等。遮放祭勐神其献牲和礼仪也大体类似上述。50年代进行和平协商土地改革以后,祭祀勐神活动自行废止。”云南省潞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潞西县志》,云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448~449页。

从上述资料来看:第一,勐神的身份是最早来建勐的首领或有功于地方的英雄。也就是说,勐神本是凡人,因为对此地有开疆拓土之功,才被列入“仙班”。芒市的勐神之一就是上文中提到的“白马将军神”,据傣文史料《芒市历代土司简史》和民间传说,大约在明朝宣德年间,由于土司承袭的纠葛,引起木邦军入侵,芒市告急,这时,一位自称“准果国王”、透身着白的白发老翁献计得胜。司官和全勐百姓感谢他的恩德,按照他的嘱咐,在芒市城东建立神庙。云南省潞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潞西县志》,云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449页。第二,祭祀勐神曾经是官方行为,有专人祭祀。如“白马将军神”的庙内设床帐、备用品,早晚令人侍奉打扫,还要在庙中养一头白色耕牛、一头花腰猪、一匹白马,每年农历七月要用一条深黄色的黄牛祭祀。祭“白马将军神”,由一家姓方的(属官)专门负责,世袭相传土司给此家一份田,每年可收获三四百箩谷子(3000~4000千克)。祭祀时,用他家的鸡、猪摆供,这些供品不杀也不吃,祭完后仍归负责祭祀者本人。云南省潞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潞西县志》,云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449页。第三,备受重视。土司即使不能亲临现场,也要将自己的魂附在内衣上供于祭台。第四,祭祀勐神是为了保佑地方安宁,强盛壮大;驱除一切妖魔邪鬼,丰衣足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勐神所承担的这些功能与地方统治者的行政目标基本一致。

图2-6 祭拜色勐勐

祭勐神的仪式在边境的一些地区依然保留。龙陵县的养喜村是个汉族人的村落,上百户人家中,有98%的都姓李。他们的祖先在明朝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年),从南京出发,一站一站地迁移,来到昆明后,又经过保山腾冲,最后来到这里,已经600多年了。这些汉族移民来到龙陵后,就在养喜这个地方定居下来。因为这个寨子以前是傣族的居住地,还有一棵傣族人祭拜的大榕树,名字叫“色勐勐”。村民们说,“就相当于汉族要供庙一样,我们是继承傣族的传统(来祭祀色勐)”,“我们这个寨子历史悠久,出的人才也比较多,算是一块风水宝地,政府来弄文明新村建设时就说了,我们村是人才的摇篮”。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案例,即汉族接受了傣族的地方保护神,崇拜“色勐勐”。在他们的观念中,这块出人才的风水宝地是得益于“色勐勐”的庇佑(见图2-6)。

2013年2月9日,是农历除夕,上午,养喜村家家户户开始忙碌起来,准备斋饭、茶酒、香、纸钱、猪头等祭祀用品(见图2-7)。“色勐勐”的祭祀所在地是被水泥围栏围起来的一大块平地,祭台上有两个一大一小的牌位,牌位前供有香、斋饭,还有小酒盅和小茶盅,大牌位用5个,小牌位用3个。接近正午时分,各家的男性代表将自己家准备的祭祀食品用一个大木盘盛着,来到祭台前。这个空旷的平地顿时热闹起来,大家一边摆放木盘,一边将鞭炮挂在树枝上。吉时已到,主祭人领着各家各户的男性代表跪拜:“老勐,行善积德,一年到头让寨子平平安安,让我们有财远招,有祸远送,读书求学的要上进,当官的步步高升,在家种农业的大丰收……”行礼过后,点燃鞭炮。这样的仪式在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一早上,还要再举行一次。

图2-7 各家各户的祭品

与史料中记载的祭勐神仪式虽然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其功能却并未因为时代的变迁甚至族群的变化而有所差异。老百姓对地方保护神的祈求,永远都是寻求福佑与庇护。养喜村对勐神的祭祀,与族群无关。能够让一群从中原迁徙而来的汉族人世世代代信仰的神灵一定有其“灵验”之处——这是一块能出人才的风水宝地。尽管这块宝地的神灵是傣族的“色勐勐”,也没有关系,因为“就像汉族要供庙一样”,只不过换成了“色勐勐”。在“灵验”面前,民间信仰的功利性特征让“色勐勐”的信仰超出了族群边界。

(二)寨神

同样作为地方保护神,寨神的辖区要小些。在云南边境地区,大多数族群都曾经有过祭祀寨神的活动。

勐海佤族在云南解放前有一种全寨性的重大宗教活动,叫“克拥”。“克拥”就类似于祭寨神,“于每年秋天举祭。举祭前,要修桥、修路、淘井。全寨筹资购买祭牛、祭猪、祭鸡。祭祀活动由巫师‘魔巴’主持。举祭时,‘魔巴’带领男人诵念祭词,宰猪、牛及一只灰母鸡作祭。女人相约上山割来茅草搓好草绳,老年男人编制作为祭祀标志的篾笆插在茅草绳上,做好圈寨准备。男人们举行过宰牲祭祀后,割下一些猪肉、牛肉在‘召佤’家烹饪,共同进餐,其余肉食分给各户。下午,全寨男女老幼一起出动,用草绳圈住村寨,封闭路口,禁外人入寨。次日,召佤带领寨内老人,到寨边神树下宰杀红公鸡、红母鸡供奉树神,诵念祷词,用白线圈住神树。至此‘克拥’祭祀宣告结束”云南省勐海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勐海县志》,云南<a href=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45页。">。瑞丽的德昂族中亦有祭寨神、祭“色勐”的鬼神崇拜。“‘色勐’建在村旁的森林中,是一幢很小的茅草竹楼,它是社神的住所,平时小房内供两只陶瓶,内放清水,每年播种前都要祭祀一次,由村寨头人带领进行祭祀活动,色勐住的地方,平时不能随便进入,他们认为那是神圣的地方,平时只有为病者祈求消灾才能去。”云南省瑞丽市志编纂委员会编:《瑞丽市志》,四川辞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696页。

哈尼族最有代表性的是“昂玛翁”,“昂玛翁”是村寨的保护神,他在每个哈尼人心目中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认为即使是无意中随便动一下昂玛范围内的一棵树、一块石头都会因亵渎了昂玛而遭灾罹难。逢此类事时,通常要准备一只红公鸡来祭献。昂玛翁的仪式隆重庄严,祭日当天上午,由‘米谷’(主持祭祀活动的人)主持,用鸡鸭茶酒等物先行祭祀‘土地神’‘水神’‘碓神’诸神;下午,也由米谷带领参祭者赶着猪,携带鸡、茶酒糯米粑粑、彩蛋等祭祀物前往昂玛祭祀处聚集,在米谷指点下,由其助手摆好供桌,个人自由祭祀活动开始,一般是供上祭品,磕三下头,默祷各人所求,紧接着,宰杀猪鸡,有的地方把祭品生分一腿给米谷,连带心脏、猪肝的2/3,当晚回到家后用以请寨中的老人,其余大部分按户分给村民拿回家作家祭,少部分(含鸡鸭)用大锅煮了就地祭祀后吃完。祭祀时,在米谷主持下,全体跪拜,集体祭祀毕,分成若干桌,席地而餐,与米谷同桌者,除其助手外,必须是家庭人丁兴旺,有吃有穿,妻子健在之人。昂玛翁的日子一般是属牛日,也有的是属龙日,其形式各地不尽统一,如戈奎区,祭期三天,节日气氛异常热烈,特别隆重,菜肴质量精美,胜于过年,比较讲究的人家,还请功德,一般的人家做上一桌佳肴,用篾桌端到统一指定的地点集中,依次面朝昂玛摆好,边吃边唱。祭寨神的日子,在一地区是统一的,但祭寨神前(当月)村中若有人死,须得推到下月,若再发生此类事,以此类推,故哈尼族中有这样的说法:一个在一年之内参加三个村子的昂玛翁活动(能吃到祭品),他在一年之内不必叫魂了。所以昂玛翁实际上是为全寨人和牲畜、庄稼叫魂。米谷的选择条件是廉洁清正,儿孙满堂,配偶健在,历代无人死于非命,不是‘羊莫’(凭咒语置人于死地的人)‘拿魂汉’,不食狗肉,不曾被蛇伤过,懂祭词,村民信赖”云南省绿春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绿春县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24页。

佤族的“梅吉”即灶神,它统领诸神,既是村寨的保护神,也是家庭的保护神,是万物的主宰。祭村寨之梅吉有特定的场所——“梅吉房”,建在村寨上方,“平时由村寨之族长‘给若’管理。以小母猪为祭品,由‘给若’祭供,村民分摊费用。祭时,每家每户送一碗米、一块盐和一包茶叶,祭品全在‘梅吉房’分享,除妇女和有妻子怀孕的男子外,全寨的男性都可参加。祭祀活动由给若指定懂村寨历史,会念咒语的召毕(祭司)主持。正常年份祭奠4次,即春季播种以前和以后,秋收前、后各祭一次,分别在佤历的3月、6月、9至10月和12月。古时,3月或6月祭梅吉,砍人头祭奠,同时进行拉木鼓、剽牛活动。此习俗多已革除,据传,砍人头祭祀并非每年进行,只有疾病流行、天旱洪涝、虫害严重的年份,才猎取人头祭祀灶神。如果村民生活安定、庄稼收成好,说明原祭人头仍在保佑村民,即不必再猎人头祭灶神”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沧源佤族自治县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第887页。。曼暖远村祭祀的“公房”也是全寨的行为,据村长介绍:

“到公房去拜,(隆重的)除了农历十一月十五号过丰收节外,还有就是我们一年过一次,有点似傣族的关门节。就是那天下午五点左右关门到早上七点钟就开门。就只一个晚上的时间,外来的人不让进寨子,我们本寨的人不能出。外寨子的亲戚必须要出去。不出去的话,要那家的主人拿一根香、五块钱、一斤酒,去那里(寨神)说一下,拜一下,轻轻地说一下,有外人进来在我家这里。如果出不去就这么做,能出去还是尽量出去,如果你家的家属,孩子出去回不来了,就拿一包烟、一斤酒、五块钱,说今天我们要关门了,我家人不在这里,他回不来,让寨神保佑他在外面,不要把他忘记了。那天在外面工作的人,都要尽量赶回来。嫁出去的人,还是可以回来的。以前是关三天的,但是现在为了小孩读书之类的方便,就改了。……傣历三月三这天是以前我们老人,看山种地,过了三月三就要到山上去看地,以前我们住山谷嘛,就在三月三拜好以后,神就保佑我们种谷子、种山药什么都有大丰收。三月三那天拜神的主要意思是祈求家庭平安、今年种的什么都要大丰收、要给自己家祈福。关门节那天要杀鸡,猪不杀。不是家家户户都杀,(这个寨子)选两只鸡,一公一母。因为我们有村规民约,一年之中,有夫妻吵架,如果那个女人大声哭出来了,老人就要去罚款五块钱,寨子里一般不能随便哭,我们一般是人死了才能哭,小孩可以哭,大人就不能随便哭。我们有罚款。还有结婚的时候也要放(公房)五块钱,老人就用这些钱去买,实在没有就由集体出钱买。关门节的时候就拿着一公一母的鸡,还有一包烟去拜,说(祈祷),整个寨子每个人都要平平安安,下一年种了什么都要丰收,养鸡养猪要发长。……那天大家一起用竹子编一个席子,很大的,要4个人抬的那一种,每个人用泥巴捏成自己的像,自己养的猪和鸡也要用泥巴捏了,摆在上面。老人搞一个大的泥巴神像,每家捏的泥巴(人像、牲畜像)放在神像身边,让神来保护,就去拜,拜了以后抬出去,每家每户绕一圈,说是可以辟邪。抬的时候,还要拿沙子洒一下,意思是赶走那些恶魔鬼怪。每家每户都是自己捏的人像,捏小一点,不要捏太大,神像稍微大一点,有水壶那么大,都放在席子上。我们每年要抽出6家,6个人,轮流抬。4个人抬(席子),两个人抬沙子,撒沙子。赶走那些妖魔恶怪,嘴里还要说,‘快点走,快点走’。然后把这个东西抬到寨边,大门出去200米左右,专门摆在那里,扔出去,就关门。关门了以后我们寨子里的人可以在寨子里面走动,但是不能大声喧哗,喝酒也不能随便大叫。除两只鸡外,我们还可以买一些菜,关门了以后男人就在公房那边吃,可以自己带桌椅,不带的话,就蹲着吃。……我们是收割完了之后,才过丰收节,农历十一月十五,(这个时候)不管你做什么都收完了。每家每户的女人拿着糯米饭,最主要是鱼头,拿给老人,老人就拿去献给寨神,说,某某家来了,某某家来了,(祈求祝福的意思)。”访谈人:原源,访谈对象:曼暖远村村长,访谈时间:2013年8月13日。

与一个寨子休戚与共的另一种信仰形态是祭“寨心”。寨心,顾名思义,就是寨子的心脏、中心,也是一个寨子的保护神。寨心是神圣的所在,一般人不许触摸,严禁在其周围泼污水、丢脏物、大小便等。

据《潞西县志》记载:“历史上每个寨子在建寨之初,都要用稻谷来占卜择地。通常是由寨老和头人,到准备建寨的中心地带,挖一小坑,坑内置稻谷成圆形,每粒稻谷代表一种生命和物质财富,如人、牛、猪、鸡、金银、五谷等,其上覆碗,次日揭碗观看,若稻谷零乱散开或被虫吃,则弃地另择;若稻谷仍旧有序或呈聚拢之势,则视为吉祥之地,即立为寨心。择寨心是建寨必不可少的步骤,寨心深处要埋金银宝石等,其地表有的立木柱,有的栽枝叶繁茂的铁刀木、柞桑等树木,以此免灾祈福,寨子兴旺。”云南省潞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潞西县志》,云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449页。

图2-8 小寨寨心

在澜沧县勐根村的小寨,我们看到了寨心(见图2-8),陪同我们的刀会计说:

“要把寨心围起来,底下要埋金子和银子,当然只是装一小点了嘛,就是装了心。装金子和银子,象征着发展和富裕。中间的那个就是心啦,做心的树要直、虫不吃、又不枯,一定是好的树,把树干劈成四四方方的一截。(小寨寨心)是‘黎树’(音译),这个树比较硬,比较好,一般的树还不行。寨的心就像人的心一样,一定是要最好的嘛……寨心里面有专门管我们寨子的神,像小孩子不知道去动也没事,像我们如果知道了还去做(对寨心不尊敬的事)就有事啦,他的身体都会有影响的……”

结婚也好,进新房也好,都要拿四对蜡烛给他(祭祀寨心的人),就是要到寨心那里去说一下的,就说是我们寨子哪家要结婚啦,祝他们什么什么那种……访谈人:原源,访谈对象:刀会计,访谈时间:2013年1月12日。

寨心与寨神勐神的祭拜仪式有所不同,寨子里只有一个人能够祭祀寨心,这个人是家族传承,就像刀会计调侃的:

“就像是皇帝一样,不能传给别人,而是我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这样。”

这一点我们在勐满镇的邦善村也得到了验证,邦善村长的原话说:

“我们不是自己拜,是给一个人,通过那个人,让他去拜,别人拜不行。”访谈人:源源,访谈对象:邦善村长,访谈时间:2013年8月10日。

但是,在更进一步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这只是水傣的规矩,水傣寨心的主祭人郭文斌告诉我们:

“旱傣的祭祀人是选举的,选那种爹妈都是旱傣的。水傣就不行,就必须是我,我死了就要传给我儿子,我儿子死了要传给我孙子。我是最小的儿子,我哥哥在老挝,如果他在这里就是他。”访谈人:原源,访谈对象:郭文斌,访谈时间:2013年8月10日。叶,围成一个小槽槽一样,用泥巴捏小牛、小猪,很多(小动物)嘛,然后抬着把它们送走,进我们的寨子有6条路,要从这6条路送出去,意思就是不好的东西都送出去啦。访谈人:原源,访谈对象:刀会计,访谈时间:2013年1月21日。

对于这一点,被“天赋神权”的郭文斌似乎有点无奈,他说年轻的时候,他父亲很少跟他讲管理寨心的事,后来他父亲过世后,寨子里的老人就跟他说,应该是他来继承。当时郭文斌说不想干,老人们说不行的,这是祖传的,不管你年纪大小,都必须是你。所以,郭文斌管理寨心都是村里老人教的。尽管村里那些老人也有会祭寨心的,但是必须是郭文斌来主持才“灵”。

邦善村的旱傣和水傣各有自己的寨心,寨心就相当于保护这个寨子的神明。并且寨心有自己的名字,以前傣族的祖宗第一天搬到这里,就给寨心取了名字。郭文斌告诉我们,水傣的这个神明叫“召猛龙”。

寨子是哪天成立的,就在哪天祭寨心。事不凑巧,2013年1月21日我们来到小寨的时候,听说他们在17日刚刚祭过寨心,无奈之下,只好请刀会计为我们回忆当时的情景,得以管窥:

17号那天,三四个大佛爷都来了,如果还不够就请别人来。从早上6点就开始啦,就是搭棚啊,拿一些被子来啊,就是准备工作嘛……然后念经,念过经文后还要送(不好的东西),像我们送,就用芭蕉关于祭寨心时要送泥塑的小动物,相邻的大寨老人这样解释:

“做了一头猪就等于是给他杀了一头猪嘛。还有大象、马、牛、狗、猪、鸡、鸭,那些。”

图2-9 邦善水傣寨心

图2-10 邦善旱傣寨心

然而,在同时居住着旱傣和水傣的邦善村,旱傣和水傣各有自己的寨心(见图2-9、图2-10),因为早年两者的居住区之间隔着一条路,现在已经杂居在一起,所以,就形成了村长说的“旱傣拜寨心,水傣也来拜,水傣拜寨心,旱傣也来拜。什么东西都要搞两份”的现象。

据郭文斌介绍,作为邦善水傣寨心的祭祀者,他每个月都要在固定的时间祭寨心。

“那天早上要洗洗头洗洗澡,身上要搞干净,你不搞干净祖宗会看不起你。早上七八点过去,拿两根蜡香,我们寨子里的水果等,有什么就拿什么拜,但必须有酒有水有饭和盐巴。然后就是祈祷保佑寨子。”访谈人:原源,访谈对象:郭文斌,访谈时间:2013年8月10日。

除了每个月的祭拜外,还有就是在傣历十一月十三日,整个寨子拜寨心的仪式:

在那一天,派民兵在寨子的各个路口设卡,外人在中午之前都不能进寨子,中午之后就可以过来了。那些外来打工的人,如果住在我们寨子也要搬出去,不搬出去就要出一点钱,就像有外面寨子来的亲戚,不愿意出去,也一样要交点钱,五块、十块那种,一种形式,不是罚款。祭寨心从头一天下午6点就开始封闭寨子,一直到第二天中午12点才开。每个路口都派有民兵守着,到那时候会拉一根线,那种用茅草编出来的绳子,把寨子都围起来。寨子里的人不能出去,寨子外的人也不能进来。而且在寨子里像汽车摩托车这些都不能发动。家家户户自己在自己家。第二天早上,在寨子中心这里每家每户就拿鸡来、拿酒来,有人专门在这里收的。然后统一到寨心那边杀鸡。搞这些,女的、小娃娃都不能去,家里成人才能去。每家至少去一个,多去几个也没关系。到时,我先点两根香,其他老人也点,然后说好话,保佑寨子里的人,到哪里的都平安。其他人就在旁边搞饭,都是男的搞。收来的钱买点菜,杀鸡煮饭。自己带桌子,自己带碗筷。这些祭拜搞完了,吃饭,民兵就撤回来了。

……旱傣是过了春节以后,第二天就开始封闭,要封闭几天,有时候一个星期。封闭寨子要多长时间不一定,等到好日子。我们从初一开始封闭,你们的初一是我们的三十,我们比你们晚一天。人可以走路进来,机动车那些都不能发动,外人能走路进来,但是骑摩托车就要罚款。因为要求平安,寨子里人多,车子过路就很危险。还有那些绿色的菜都不能拿进来,(家里)有什么就吃什么。肉不可以带进来,酒可以。在寨子范围内的东西都可以吃,自己种的菜可以吃。访谈人:原源,访谈对象:郭文斌,访谈时间:2013年8月10日。

平时有人求平安、结婚、盖新房,都要通过他去祭拜寨心。到时要给他一包烟、一瓶酒、十块钱、六根香,还有菜。比如:

“今天他们杀牛,那就要一碗牛肝那些,杀猪就猪肉一碗。结婚的当天早上,我拿去祭神。要等他们杀好了,炒一碗,肉拿去祭神。必须是祭神之后才能吃,结婚的人不吃,祭拜的人吃……庙长佛爷和我各有各的分工,不矛盾。和尚就不管祖先的事。”访谈人:原源,访谈对象:郭文斌,访谈时间:2013年8月10日。

勐满的邦善村与澜沧县勐根村的小寨在祭寨心时有一点很明显的区别,就是庙宇中的佛爷是否介入。邦善村是分工明确,是“和尚就不管祖先的事”,而小寨祭寨心时却要请佛爷来参与念经,这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与本土信仰的融合。这一点在《潞西县志》中也有记载:“如今,寨心多以‘借地’或‘厅坦’通称,‘借地’是巴利语,有佛塔和佛迹之意;‘厅坦’是傣语,意即‘经亭’。这是佛教渗透原始宗教所致。如今有的寨子,寨心处已建有干栏式的厅坦为标志,祭祀寨心也演变为佛事活动,以法帕寨为例:祭寨心在每年傣历六月(农历三月)撒秧时节。祭祀这天,全寨停止生产,寨内不能冲(石碓去掉土旁)、纺线、织布、劈柴,不放牲畜外出。由已经‘上奘’即皈依佛门的陶曼(乡老),以竹篾编的法器‘达料’四个,分别插在四方寨门,并派人把守,不准寨内人外出,更不准外人入寨,同时又用绿茅草反手搓成长长的草绳,视如法器成为‘达料哈秀’,将寨心厅坦围起来,厅坦四方插有篾片编成如盘状‘浪板’(用竹篾编成状如托盘,内盛供品;下用竹竿支撑,高度两米左右,专用于屋外献神供佛祭祀)各一个,内盛鲜花、米花、芭蕉等供品,‘厅坦’内设供桌,陈列有稻谷、米饭、红糖、芭蕉、茶、鲜花、彩纸小旗等供品,并点燃线香、蜡烛。傍晚时分,佛寺长老率沙弥至厅坦念经,经文主要内容为:一年之始,驱祟除秽,祈安求福,保寨兴旺。念经时间约半小时左右。之后,由四位已经上奘的乡老将所有供品抬出寨外,放入河水中冲走,这不称‘送鬼’而称‘送仙’,实为禳解,驱祟祈福。”云南省潞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潞西县志》,云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449页。

从法帕寨的例子中可以看到,寨心的祭祀事宜已经全权交给了寺庙,似乎成为佛教的一种法事。尽管祭祀寨心的目的都是为了寨子的平安兴旺,但法帕寨的寨心与“祖先”已经全然无关。

同在芒市境内的德昂族,与勐满的邦善一样,祭寨心是“祖先”的事,与“佛祖”无关。“每个寨子都有寨桩,视为是寨子的保护神,代表本寨的祖先,称为‘贺芒’。寨子里有结婚、离婚的,要出一升米、一元钱,请巫师和寨子头人祭祀‘贺芒’。遇丧事也要到贺芒处祭祀,请巫师和寨子头人报告:某人死去了,祈求寨神保佑寨子平安。巫师是祭祀寨神和人们婚丧的主持人。三台山德昂族乡出东瓜寨把寨子保护神又称‘尖芒’,意思是‘寨心’。据说到1990年,该寨建寨已经145年,寨心就是建寨时栽下的,祭寨心就是祭祖先。传说那儿埋着一块石板,石板上刻着当时选寨址的几位老人的名字。其地表标志是一根高2米左右、直径约15厘米的木柱,底部以竹笆围起填土约1米高,篱笆逐台收缩,近似塔状,中心木柱顶端为宝塔锥形。本寨选5人承头祭祀寨心事务。祭寨心在每年播种之前,全寨都要停止生产,寨心桩要换成新的,寨门上插上木刀、木斧和竹篾编的达料,都是为驱祟除邪。祭祀时不准外人进寨,从下午太阳将落开始封寨,直到第二天中午祭祀结束。全寨男女老少除孕妇外都参加祭祀。本寨佛寺的和尚都不去,他们认为祭拜的祖先还要朝拜佛祖。祭祀尖芒,是为求寨子吉祥平安,六畜兴旺,五谷丰收。”云南省潞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潞西县志》,云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455页。在三台山乡出东瓜寨,本土信仰与南传上座部佛教同时存在,然而两者并未融合,从寺庙和尚认为“祭拜的祖先还要朝拜佛祖”来看,与邦善各司其职的泰然相处不同,出东瓜寨的两种信仰体系之间还在调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