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又叫做“共情”、“同理心”等,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作为态度,它表现为对他人的关切、接受、理解、珍重;作为一种能力,它表现为能充分理解别人的心事,并把这种理解以关切、温暖与尊重的方式表达出来。具备共情的人容易和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和他人产生矛盾时,也能心平气和地以建设性方式处理问题。共情不论是作为态度还是能力,都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提高。以下介绍几种训练方法。
(一)移情训练系列法
李辽(1990年)曾通过“移情训练系列法”来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移情训练系列法包括情绪追忆、情感换位、作品深化和作品评价4个子方法。情绪追忆是运用言语指示唤醒被试者在过去生活经历中亲身感受到的最强烈的情绪体验,加强情绪体验与特定社会情境之间建立的联结;情感换位则是提供一些假定的社会情境,要求被试者转换到他人的位置去体验情境。假设情境举例如下:①如果你或是你的亲人是残疾人,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有许多不便,有人因此而取笑,你的心情如何?你觉得该怎样对待残疾人? ②岁月的流逝会使黑头少年变成白发老翁。如果你是一个行动迟缓、无人照顾的老人,你的心情如何?你觉得该怎样对待老人?③如果你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挫折、甚至不幸,你的心情如何?你觉得该怎样对待别人的挫折、不幸?
通过情绪追忆和情感换位,被试者更易于把过去的情绪体验迁移到相应的社会情境,使自己置身其中,加强对情境中他人状态的替代性情绪情感反应。
作品深化则是对上述活动的引申,让被试者以书面言语记录自己的真情实感,将被试者引向更高的社会认知层次,使他们不再拘泥于具体情境,而是掌握抽象的普遍性的做人规范。例如,一些被试者在作品中写到“人应当有同情心,有人情味”;“要是人与人之间能将心比心,人们相处得会更好,矛盾会更少,世界就会充满更多的和平与幸福。”作品评价是指通过对被试者作品的评价,提供反馈信息,强化被试者作品中的正确反应。
(二)移情3步训练法
1.提高自己的感受性 指提高自己对他人情绪反应的敏感度。
(1)摆脱自我中心,学习关注他人。
(2)对情绪描述语进行词汇替换练习。如“烦恼”的替换词有不快、郁闷、心烦、苦恼等,“高兴”的替换词有快乐、欣喜、愉悦、兴高采烈等。
(3)通过对电影、小说、诗词等的观赏与分析体验人类情感。
(4)培养对人需要的敏感度。如一声叹息,一个欲言又止的表情,一次嘴角的牵动,都可能反映出人的需要,要学习从这些细微的表情变化中迅速察觉别人的需要。
2.提高对他人的理解力 理解以倾听为前提,以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理解为结束。
(1)学会倾听(专注、不做价值判断、通过提问确认问题、表达理解与关心等)。
(2)通过观察非言语信息(表情、目光、站坐姿势、人际空间、语气、语速、语调等)增加对他人的理解。
(3)用换位思考法提高对他人的理解力。
3.学会表达共情
(1)表达对人情感的理解(参考句式:“你感觉……”)。
(2)表达对人意图的理解(参考句式:“你想说的是……”)。
(3)表达对人情感与意图的尊重(“我知道这对你很重要……”)。
(4)表达对对方的关心(“你需要我为你做些什么吗”)。
以上介绍了一些培养共情的方法。其实方法是因人而异的,只要我们有对他人的关切、理解和尊重,就可以以无限多样的方式表达我们对他人设身处地的理解与关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