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拉罗什福科的这句话道出了真诚的内涵。一个人只有首先开放自己的心灵,展示出真诚,才能感受到对方的真诚。
当一个人以一种虚伪的态度去对待别人时,即使对方再真诚,虚情假意的一方也是感受不到的。道理很简单,推己及人,因为自己不够真诚,所以往往觉得对方也不可能真诚。一直戴着墨镜的人是永远不会知道阳光是金黄色的,不是太阳没有发出灿烂的光芒,而是墨镜后的人看惯了灰暗的世界,便以为整个世界都是这样昏暗的。人际交往也是一样,如果缺乏应有的“真诚”,怀着纯粹“功利”的心态,不仅感受不到一丝真诚,最终还会让原本真诚待你的人,也停止了与你的真诚互动。
一个不真诚的人要时时背负着“谎言”的压力,其所受的精神煎熬是不可避免的。人的心理规律就是这样,即使是一些无伤大雅的“不真诚”,也会令人产生心理上的负罪感。所以,“不真诚”言行的最大受害者,并不是被其欺骗了的人,却恰恰是发出“不真诚”信息者本人。
按照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阿德勒的观点,一个对别人不真诚的人,他一生中困难最多,对别人的伤害也最大。因为真诚是每个人在人际交往中都渴望达到的一种境界,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桥梁。在人际交往中缺乏真诚的人是难以构建与他人的交际关系的。
(一)安德森心理试验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展开了一个颇有趣味的试验调查。安德森筛选出了500个描述人的个性品质的形容词组成了一张调查表。所有参加调查的人需要在这张类似“菜谱”一样的调查表上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品质,之后再选出其最厌恶的德行。
所有的调查数据经过统计分析后显示:在被调查者最喜欢的8个形容词中,有6个是直接与“真诚”相关的,分别为真诚的、诚实的、忠实的、真实的、信得过的、可靠的,而撒谎、虚伪、作假和不老实是他们最厌恶的品质。也就是说,真诚最受人欢迎,不真诚最令人生厌。
由此可见,作为人际交往中百里挑一的“招牌菜”,真诚具有一种巨大的人格力量。毫无疑问,一个人要想吸引别人,赢得别人的尊重,与别人保持良好的交往,真诚是必须有的品质和交往方式。那么,为什么人们如此看重真诚在人际交往中的价值,而对于不真诚高度拒绝呢?
深层心理分析认为:每个人在潜意识中都需要一种安全感,这种安全感不仅体现在生活环境的安定和职业收入的稳定,更体现在与他人互动关系的“软环境”的安全,这种无形的安全感的建立来自于其对未来事件和动作的掌控程度。
从理论角度讲,最使人感到恐惧的,不是一件不幸事件的发生,而是要随时担心一件事情的发生。所以,在人与人的互动中,当一个人感受到对方的真诚时,就会对对方以后的行为产生一定的预见性,这种预见性可以平复其心中对未知事物的不安,带来自我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在其自我心灵舒适的同时,就会产生对对方的信任,这种信任感的增加也会让其心灵安全感更强烈,从而引发一个信任感和安全感的良性循环。在这个循环中,双方的关系自然也随之加深。
相反,如果交往一方感受到的是虚伪和欺骗,那么随时担心某事发生的不安定感就会激增。这种担心会使人长期处于高度自我防卫状态,并使人在主观上感到焦虑和不安。而这种紧张的情绪又会加强其不安定感,由此陷入一个恶性的情感循环。面对这种心理防卫压力,人们就会选择拒绝和逃避。最终,双方的交往也就无疾而终。于是,便有了很多人常挂在嘴边的“人情淡漠”、“人心不古”、“没有真心朋友”。也正是鉴于此,奥列利斯要说:“亲切不可抗拒,但它应该是真诚的,而不是虚假的微笑或伪装的面具。”无论是谁,如果经常发出没有真心朋友的感叹,那可能首先要从自己的身上找问题了。
可见,唯有真诚,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唯有真诚,人际关系才可能持久。
(二)真诚是打动人的最好方式
人际交往的心理规则告诉我们,打动人的最好方式就是真诚。但真诚不是写在脸上的,而是发自内心的。伪装出来的真诚往往比尔虞我诈的欺骗和虚伪的敷衍更令人反感。
魔术师可以说是靠“欺骗”观众来谋生的,世界著名的魔术师斯瑟顿也是靠着在40年的魔术表演生涯中“欺骗”了超过600万的观众而成为一位大富豪的。当有人把斯瑟顿的成功归于他高超的“骗术”时,斯瑟顿却发表了一番让人深有感触的谈话。他说,世界上有不少魔术师在表演时,把台下的观众当成“傻瓜”、“笨蛋”、“乡巴佬”,因此观众不买他的账。而自己的成功秘诀是真诚地“行骗”,在演出中时时想着观众,把观众当作衣食父母,“我爱我的观众”是舞台上的斯瑟顿提醒自己最多的一句话。在斯瑟顿的表演中,没有轻蔑的戏谑,更多的是尽心尽力的技术表演。
斯瑟顿这种“真诚的欺骗”在赢得众多观众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数百万美元的财富,这是对戴尔·卡耐基的交友秘诀“一个人只要对别人真诚,在两个月内就能比一个要别人对他真诚的人在两年之内所交的朋友还要多”的完美演绎。
即便是不好的事情,人们也更愿意听到真话而不是经过粉饰的虚情假意。很多时候,比起那些耍心眼、绕弯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敢于开诚布公、实事求是的人往往是最后的赢家。
(三)表达真诚的三大心理策略
1.情感真实,言语适度 真诚强调的第一层含义就是“真”,“真”就是“真实”,但真实并不意味着口不择言。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表达对他人的看法和评价时,要能让人体会到你是真心为别人好,在情感上表达出关怀与重视,这样才容易让人接受。
在与人交往中,如果我们发现对方的缺点和错误,不应该掩盖和隐瞒,但将这个问题指出来的时候,则需要一定的技巧。从人的心理规律出发,每个人的心理都有一个承受力极限,超过了会适得其反。虽然“诤友”难得,但被人说到自己的短处,谁的心里都会不太舒服。所以,在指出别人的不足时,应注意讲明自己希望帮助对方的初衷,并指出缺点,提出有助于对方改正的建议。当对方通过你的谏言,认识了缺点,改正了不足,有了进步之后,就会理解你的良苦用心了。对于批评与帮助过自己的人,每个人都会心存感激,彼此之间的关系自然而然会在这种互动中得到加深和巩固。
2.恪守微小承诺 真诚的另一层含义就是“诚信”。“人无信不立”,可以说,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而造成信用缺失的并不是曾经许下的“大承诺”,反而是言谈中应承的“小事情”。就是因为这个诺言“小”,所以更容易被忽视、被遗忘,甚至有人会把这种应承“小诺言”当成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当这种无心的小诺言一次次地被忽略之后,许诺者的人心也就跟着散了。所以,即使是在笑谈中许下的诺言,也要当成很严肃的事去完成。如果在答应后因为情况变化而一时不能办到,也应如实讲清原因。
3.举止中流露真诚 举止中流露出的真诚,可以被人迅速地感知,并为交往关系加深添加砝码。请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眼神:左顾右盼和游离的眼神最容易出卖你心不在焉的态度。切记你的目光一定要直视对方的眼睛,但不是盯着看,而是笑意盈盈。
(2)身姿:交谈中,没有人喜欢面对一个左右摇摆、肢体抖动、一副玩事不恭样子的人。所以,无论是坐姿还是站姿,都要端正。
(3)语气词:诸如“好像”、“挺”、“是不是有点儿”、“很”、“特”、“我感觉你有点儿……”、“我的看法和你的不太一样,我的观点是……”等词语和句子将会让你的话柔和很多。
(4)语言要素本身:语音、语调、语速、语气上的变化也可以表现出关心和重视对方的情感与态度。譬如,在表达看法、建议或要求时,语速要尽量慢一些,过快的语速,容易使人产生压迫感。
真诚换来的是别人或者对方对于我们的信任、欣赏和帮助,带给别人的是温暖和传递这份真诚的勇气。这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隐形财富。如同人际关系大师卡耐基说的,输出真诚就如同输出微笑一般简单,如果你做了,你很快就能相信自己,而后由衷的真诚感觉将随之而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