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成为有效的沟通者,我们必须理解感知对我们的影响,比如,我们怎样和他人沟通以及我们把通过沟通获得的什么信息当作现实来接受。我们常常把感知的有效性视作理所当然,而没有看透信息的实质。例如,假设你是教微积分课的老师,你班里的一名学生钱丽丽不是每节课都来上课,即使来了,也几乎总是迟到。你觉得她很懒惰,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她在课堂上很少说话,除非你问她问题,这让你感觉她没有准备好、没做家庭作业。你进行了第一次考试,她得了96分,在班级里排第二。你可能会推断,钱丽丽确实很聪明或者她作弊了。无论你选择哪一个原因,都是在推断,如果你不通过沟通确认这个推断,你就不是在准确地沟通。要成为更有效的沟通者,你一定要意识到,你的感知是片面的、主观的,有可能是错误的。为了避免错觉,你必须做一个主动的感知者,认识到你感知到的可能和别人不一样,要知道事实不同于推论,了解感知在沟通中的作用,保持开放的思维,并且,如果有可能,应经常进行感知检验。
第一,作为感知者,我们一定要积极。对于特定的人、事物、时间或者情境,我们必须愿意搜寻尽可能多的信息。我们获取的信息越多,理解越深人,感知也就越准确。我们必须质疑感知来确定其准确性。承认我们可能会误解信息,会促使我们在确认事实和印象以后再得出结论。应花些时间去收集更多的例子。比如:钱丽丽上课迟到,是因懒惰,还是因为在上微积分课之前她还要穿过校园去上另一门课?她上课缺席,是因为对课程不感兴趣,还是因为有时没有公交车?积极的感知者在必要时会问钱丽丽上课迟到或缺席的原因。
第二,必须承认我们思想体系的独特性。要记住,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可能只是众多看法中的一种。每个人都有一扇面向世界的独特视窗,以及理解和存储数据的独特体系。有些人基于外表对他人做出判断,而其他人基于能力、收人、教育、性别、种族或其他因素做出判断。这些方式的不同表明,我们往往根据不同的感知体系进行判断,认为一种体系优于另一种体系,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区别我们感知和解释能力的第三种方式就是对事实和推断或猜想做出区分。事实就是被提出来的能够被证实的客观真实。例如,世界上哪座建筑物是最高的,钱丽丽这学期迟到了五次,这些都是事实。推断是一种我们不知道是否真实的解释。例如,钱丽丽几乎总是上课迟到,在第一次测试中得了96分,通常在课堂上也不多说话。这些事件或者行为如果都是你观察到的,是可验证的,那么是事实。当你说钱丽丽是懒惰的、毫无准备的、混乱的和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你做出的也许是并不准确的推断。
因为事实和推断总是很难区分,所以容易混淆,使得我们有时把推断看作事实。一种陈述,比如“钱丽丽是懒惰的”听起来像是真实的,人们总倾向于把那些言论看成事实,而不通过沟通去弄清哪个是事实,哪个是推断。在沟通的时候,我们要把自己的陈述说成是推断。例如,说“钱丽丽似乎是懒惰的”,这样的说法更多的是试探性的,而不是作为事实或者确定无疑的陈述。下一步可能是更多地了解钱丽丽,努力让她活跃起来,弄清是否有什么影响着她的生活,或者更多地了解她的背景,然后再对她做出评判。
改善我们感知和解释的第四种方式是意识到感知在沟通中的作用。为了充分利用我们获取的信息,我们必须首先对信息进行评估。应该核实信息源以及信息获取的背景,确保自己没有过多解读信息。为了保证感知的准确度,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提问并得到反馈。没有经过检验,就不足以确定我们的感知是否准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