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和记忆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常说的“只有爱好它,才能十分精通它”,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兴趣是有效地进行记忆的前提。
对大脑发育健全的人不应当笼统地说记忆力“好”或“坏”。因为个人兴趣的倾向性对心理活动的一切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记忆力的好与坏,也取决于一个人对所记事物的兴趣、欲望。一个人可能在某些方面对某类事物记忆不好,但有可能在另外一些方面对另外一类事物的记忆却十分出色。所以,考查一个人的记忆力是“好”还是“不太好”,甚至“很差”时,必须将他对该事物的兴趣联系起来进行具体考查,而不能笼统地下结论。
一、对兴趣的认知
可以说,不论是谁,对自己感兴趣的事都能显示出良好的记忆力。比如,对足球比赛有兴趣的人,能清楚地记住足球比赛的时间、场地、球赛进展情况、足球明星等。对此不感兴趣的人,也许会对足球赛一切具体内容一无所知,甚至根本举不出任何一个足球明星的名字。可见,兴趣对记忆活动非常重要。老年人的记忆力衰退,当然有其生理上衰退的原因,但是失去兴趣和好奇心也是一个不容否认的重要原因。正是因为兴趣和记忆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德国大诗人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所谓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与人们的需要密切相关。人饿了,就对食物感兴趣,人困了,就对睡眠感兴趣;爱打扮的姑娘对服装感兴趣,爱看球赛的小伙对球赛感兴趣……这是人所共知的。正是因为有兴趣,我国东汉时的科学家张衡才整夜整夜地数星星,然后绘成星图;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才在骄阳下连续几个小时观察昆虫;当代数学家陈景润才能如醉如痴地为摘取皇冠上的明珠进行拼搏……
兴趣引导人们不断进取,兴趣也帮助人们加强记忆,心理学研究证明了这一点。有位心理学家指出:“有助于在学生的记忆中巩固教材的一些条件中,占有一定地位的是对所掌握的知识发生兴趣。教育心理学教师的观察证明了,如果对课程的内容发生兴趣,只要付出很小的力量,则材料巩固得就比材料没有触动学生,而且使他们无动于衷的时候,要持久得多。”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自传中回忆学小提琴时说:“我渴望着把异常优美的乐曲表达出来,就逼着自己提高演奏技巧,对于那些枯燥的乐谱也就容易记住了。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强烈的兴趣是许多科学家成功的秘密。比如,一个多世纪前,德国牧师卡尔·威特有个公认天赋很低的孩子。牧师对孩子进行了早期教育,通过诱导孩子的兴趣来启迪孩子的记忆和思维,使小卡尔·威特逐步克服了记忆品质上的缺陷,8岁通6国文字,9岁进大学,13岁成为哲学博士,16岁任柏林大学法学教授。可见,从天赋差的儿童变为早慧的“天才”,兴趣显示出了多么惊人的魔力啊!
二、兴趣对记忆力的影响
那么,为什么兴趣对人的记忆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呢?原因有以下两点:
第一,兴趣会在大脑皮层中形成兴奋优势中心,这时脑神经就会处于积极的工作状态,不但不会感到记忆是一种负担,反而会处于一种陶醉或享乐之中。创立精神分析学说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做出这样的结论:意图是所有记忆和忘却的基础。所以,由于对识记材料不感兴趣,本身就留下了遗忘的“基因”。
第二,兴趣会使我们集中注意力。根据心理学实验,测定不同年龄的人保持高度注意力的时间是:7~10岁为20分钟;10~12岁为25分钟;12岁以上为30分钟。如果对识记材料发生浓厚的兴趣,保持注意力的时间就会大大延时。
同时,兴趣还能引起对事物的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和保持良好的情绪,从而激发大脑中记忆和学习的关键性动力,刺激智力活动,增强学习和记忆的效果。
兴趣与记忆的关系要求我们,在记忆活动中,要不断培养自己的兴趣,以期获得良好的记忆效果。当然,培养兴趣应该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培养对客观世界的广泛兴趣,一方面培养中心兴趣,二者是并行不悖、不可偏废的。广泛兴趣是中心兴趣的基础,中心兴趣又要求广泛兴趣的扩大。在这个广泛兴趣之上,使中心兴趣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展。因此,要想提高记忆力,达到过目不忘的目的,培养广泛兴趣和中心兴趣,二者缺一不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