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南州有个当地人们一起参加的宗教民俗活动,叫作插箭节。这个节日是藏族民间流传的古老的由祭祀仪式衍化而成的节日,在离天最近的地方,也就是每个村落所在最高的山上,人们要把武器交给天神,为了以后可以长久地得到和平。这个节日是属于男人的,女人是不允许参加的,据说是因为男人和战争是相关联的,而战争和女人是没有任何关联的。
关于这个节日的来历,还有一个小小的传说:
据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英雄战死沙场,百姓们为了纪念这位英雄,就把他奉为当地人的山神。为了祭奠山神,他们把英雄当年佩戴的箭插在山顶,用它来驱逐鬼怪,祈祷他的灵魂能庇佑百姓。到了每年这个节日的时候,百姓们都会拿准备好的兵器作为祭奠的物品。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五彩的神箭作为供奉的标志,“插箭节”也由此而来。
在远古时期的藏族,当人们进入农牧经济后,相对而言人自身的力量就慢慢地体现了出来。紧接着人们对动物图腾慢慢失去了以往的热情,更多的是开始崇拜人类自身。
部落里的英雄,逐渐被人们奉为可以为他们驱除妖魔鬼怪的神。藏族人们一般信奉“保护神”,有赞神、“敌神(战神)”、“阳神(男神)”等等。而插箭节这个节日,其实就是祭祀神的,每年人们都会进行插换新的彩箭,其实这是供奉神的一种形式。
和别的节日不同,插箭节并没有固定的举行时间,都是由部落根据宗教的方式来定日期。在节日快要来到的时候,人民就会积极的准备箭杆,做箭羽,印经旗,摘柏枝,拌煨桑等。在节日来临的前一天,人们已经做好了箭,把箭杆下面做成箭头的样子,顶部绑柏枝,柏枝下面扎有三棱式彩色木板质箭羽,最下面再缠哈达或彩布条、羊毛之类。做出来的不仅是箭,而且又像杼子,在箭羽上还会画上宝珠、白螺、吉祥轮等图案。
在煨桑前,首先需要做的是把箭台造好。在做箭台的时候,需要在箭台下挖好一个正方形坑,约一米深,在里面埋上以五谷为主和各种药物、珍贵金属混合成的一种包,俗称“代尔”,寓意是“宝”,此外还要把刀、枪、弓箭等武器埋在里面。最后还要在面做一个一米高的石台,这样一来着就是箭台。
节日那天早上,各家各户要先派出年轻力壮的男子骑马聚到山头的箭垛前。当参加插箭的人们都到齐后,就开始煨桑,此时也就标志着整个插箭活动的序幕拉开了。然后,大家一起念“桑义”,一起高呼“天神战胜了”,藏语为“拉加罗”。之所以要高呼“天神战胜了”,是因为来源于三十三天之主帝释的部下天神和非天主金曜的部下为争夺如意树上的果实而引起的异常连绵已久的战争,如果得不到结果,世界就会灭亡,牧人们高呼这个口号表示是支持天神的意思。
插箭节是在欢呼、鸣炮、螺号声中开始的,可以说是十分热闹的。这一天,年轻力壮的男子们手中高举着彩箭,骑着马自左向右绕箭垛三周作为这个节日的热身。节日上的活佛、头人的彩箭等,高大而气派,彩绘也制作的十分讲究。农牧家庭则会根据自身的情况,制作出来属于自己的一只彩箭。
在箭垛地基里埋藏着寓意吉祥的贡品,比如经文等等。前一年旧的箭会在新节日来临前人们会清理掉一部分,插箭节这一天人们将箭翎插进箭垛,新箭旧箭插在一起。这些新的旧的箭都矗立在山巅,象征着这个部落拥有战神的威严,不可侵犯。等人们把箭都插完,就会用羊毛把箭堆牢牢缠住。随后,到离插箭处较远的插旗地点,开始煨桑、插旗,然后扬风马,藏语的意思为“隆达”,即四角印有虎、狮、鹏、龙四物。寓意是希望运气如同奔腾的骏马,威武的猛虎,凶猛的山狮,翱翔的大鹏,飞跃的玉龙一样好运连连。这一天,无数的风马会腾空而起,飘满整个山冈,因为这代表着当地藏族人们美好的愿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