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在韩国海上王张保皋纪念事业会的资助下,举办了以《中韩古代海上交流史》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的圆满召开得到了国内外学者们的一致好评和高度的评价。韩国著名历史学家东国大学的曹永禄教授评价道:“韩中日三国学者真正坐在一起认真探讨古代海上交流的会议屈指可数,此次会议是最成功的一次。”
这次会议中日韩三国一共参加了20余位学者,其中韩国学者6名,日本学者2名,中国学者大多来自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古代航海方面的专家学者。会议以一度称雄东亚地中海的新罗商人张保皋为中心议题,对8、9世纪唐、新罗和日本的海上贸易往来、日本遣唐使与新罗的关系等进行了学术交流。与会的三国学者共提交了 13篇学术论文,与同行充分交换了学术观点和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
韩国张保皋研究会金文经会长的《新罗和江南》一文,论述了新罗与中国江南活跃的人员往来、贸易关系、航路、造船业、瓷器以及佛教的传播等方面的历史事实,阐明了韩国古代和中国江南的深厚渊源。东国大学曹永禄的《唐末五代福建地域韩国佛迹》,从福建闽江边的韩国佛迹、闽南的海洋环境等作为切入点,充分论证了古闽国和朝鲜半岛之间密切的佛教交流。韩国教员大学金恩淑通过《纪三律的新罗派遣和张保皋势力》一文探讨了公元9世纪30年代日本派遣遣唐使时与新罗的交涉过程。顺天乡大学朴现圭的《山东无染院和新罗相关的研究》分析了无染院的碑文资料,无染院的重建与在唐新罗人的关系。韩国启明大学李炳鲁的《关于张保皋和文室宫田麻吕的研究》具体论述了文室宫田麻吕和张保皋的海上贸易往来,分析了宫田麻吕后来被排斥的真实原因。日本国学院大学山崎雅稔的《日本的遣唐使和张保皋》以张保皋作为焦点,具体分析考察了公元 838年日本派遣遣唐使时,与唐、新罗之间的政治关系和交通往来问题。日本关东学院大学田中史生的《新罗人与大宰府贸易》一文就9世纪在日从事贸易的新罗人在日本的法律和政治上的地位以及在大宰府管辖内新罗人贸易的实态进行了探讨。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曲金良也发表了《中国隋唐时期的沿海港口与东北亚海上交流》一文,考察了中国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有海上交流关系的几个主要港口及其海上交流网络与贸易商品市场等问题。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陈丽华的 《唐宋时期泉州与东北亚的陶瓷贸易》以唐宋时期泉州与东北亚之间的海上交往为线索,勾勒了那个时期的陶瓷贸易。陈延杭以翔实的数据材料,对中世纪泉州的先进造船技术与新安元船复原研究做了论述。叶恩典的《古代泉州与新罗、高丽的海上交通及其文物史迹探源》对古代泉州与新罗、高丽的海上交通历史作了一番简述后,着重对在泉州的一系列有关朝鲜半岛的文物史迹进行了探源和考证。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的金健人也发表了名为《古代东北亚海上交流史分期》的论文,文中把古代东北亚海上交流史分为桴筏木漂流期、舟船近海航行和远海漂流期、船舶跨海航行期三个阶段,并说明了三个阶段不同的海上交流方式及特点所带来的东北亚各民族之间不同的文化交流和社会发展。广州大学的吴建华也提交了《唐代明州造船业与对外贸易关系研究》一文。
除了2005年的《中韩古代海上交流史学术》研讨会以外,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还以中韩海上交流研究相关联,分别在1996年与韩国东洋史学会、东国大学史学科联合召开了《中国江南社会与中韩文化交流》研讨会;1999年与韩国东国大学、洛山寺以及舟山朱家尖风景区管委会联合举办了《中韩海上交流与佛教文化》学术研讨会;2011年与韩国学中央研究院联合召开了《崔溥和中韩海上交流文化》学术研讨会。在这几次会议中,中外学者也都发表了非常有价值的关于《中韩海上交流史》的研究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