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管理难度不断加大,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以及城市公共危机的应对能力不足等问题不断困扰着城市管理部门。我国虽然有着悠久的建城史,但是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化起步较晚,城市化进程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早在1970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就已经达到70%以上,韩国在1990年的城市化率也达到74%,而我国,直到2010年城市化率才基本达到50%(按常住人口口径)。为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而重新建构或者改革城市管理体制仅仅是近30年的事情城市管理体制是关于城市管理的组织机构设置、地位、职责和权责关系及其相关的规章制度的总和。
美国学者奥斯本和盖布勒于1992年出版了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影响的著作——《重塑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共部门》(Reinventing Government:how the Entrepreneurial Spirit Is Transforming the public Sector),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要求:“每一位当选官员都应该阅读本书。我们要使政府充满新的活力,就必须对政府进行改革。本书给我们提供了改革的蓝图。”在这本书里,奥斯本和盖布勒提出了“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进行变革”等观点,契合了后凯恩斯主义(post-Keynesian)和新保守主义(neo-conservative)的国家管理理念,体现了新公共管理的思想精髓。
在新公共管理、公共治理等理论中,政府不再是公共服务的垄断者,一方面,各类社会组织、私营组织的参与和竞争提高了服务的绩效;另一方面,公民参与政府管理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和监督政府行为,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政府资源投入有着更好的实际结果新公共管理强调“顾客驱动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求,而不是官僚机构”,然而,美国公共行政学会前主席罗伯特·登哈特则认为顾客和公民有着显著的不同,顾客关注自身愿望的满足与实现,而公民更关注于公共物品和服务给社区带来的长期结果。电子政务的开发和运用为公民参与提供了更好、更便捷的方式,有助于实现“数字民主,建设更加透明和负责的政府”。
综上所述,政府城市管理能力的提升有赖于良好的制度设计、先进的管理理念、有效率的管理体制、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以及市民的积极参与等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