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银行对政府提出的建议

银行对政府提出的建议

时间:2023-03-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美国模式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因此,美国的市场经济模式对世界各国具有较大的示范效应。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研究美国市场经济模式中的成功经验具有积极意义。
美国模式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市场经济体制并非一种程式化的模式,任何国家都可以采取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其本质和运行机理是一致的,但在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阶段,在不同的国家还具有不同的运行方式和外在特征,即使在同一经济制度下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各国所处的社会、历史、政治、文化、经济发展环境的不同和发展进程的差异,它们所选择的市场经济操作方式也不尽相同。这样,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较早,长期的经验积累,使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在市场经济方面日趋完善和成熟,推动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在现代发达国家中,世界公认的比较成功的市场经济模式主要有英美模式、德国模式、日本或东亚模式。在选择和构建中国模式的过程中,很有必要对这些成功的模式进行了解。

第一节 美国模式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因此,美国的市场经济模式对世界各国具有较大的示范效应。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研究美国市场经济模式中的成功经验具有积极意义。

一、美国模式的主要特点

美国模式,又称“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是一种消费者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注重发挥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功能,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经常是补救性、后发性的,它的主要特点在于:

第一,美国模式十分强调市场力量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强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自身的作用,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是防卫性的补救措施,因而不存在国民经济计划化的管理方式。美国模式十分崇尚市场效率,推崇企业家精神,实行自由企业制度,生产要素在体制内具有较高的流动性。自由企业制度的核心是私人财产所有权,私人财产受法律的保护而神圣不可侵犯。每个人可以自主地决定如何使用自己的财产,可以用之进行投资,取得投资收益,也可用于自己的消费。在切身利益的驱动下,个人会选择最有利的领域来使用自己的财产。虽然美国政府也拥有一定比例的财产,但私人财产始终占据主导的地位。在自由企业制度下,每个人都有权利自己创办和经营企业。只要依法办理登记,承担纳税义务,就可以成立新的企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向、产品和服务的定价、生产经营的规模,均由企业自行决策。当然,盈亏由企业自己负责,严重亏损的企业则应依法申报破产。

第二,美国政府鼓励市场在法治规范下进行自由竞争,并通过法律条文和执行程序来保证市场竞争,这就决定了美国模式中存在着无限制的法律诉讼特色。美国是一个崇尚法律、喜爱诉讼的国家,尤其在市场经济方面,美国政府制定了较为健全的法律制度,例如,企业的组织形式方面,有合伙法、公司法等;各个部门的经济方面,有金融法、银行法、贸易法等;经济管理方面有劳动法、税法、破产法、反垄断法等;这些法律的制定和实行,目的在于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平等竞争的规则得以贯彻,政府的监督和调控得以实施,等等。

第三,政府进行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保护消费者的根本利益,而较少从生产者角度出发。货币政策在国家干预经济中居于核心的地位。社会习惯与政府政策更多地偏重促进私人消费而忽视储蓄,这也导致政府公共财政收支出现大量的财政赤字。虽然美国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市场经济在不断地发展和改善,但近些年来已明显出现竞争力下降的趋势。美国模式的市场经济在某些经济方面显现出某些重大的缺陷,如宏观经济的管理调节能力较差、储蓄率很低和技术进步不足、大企业的管理失灵和活力降低等。

二、美国模式的决策结构与经济管理体制

从决策结构上看,美国是以分散决策为主,集中决策和局部的共同决策为辅。分散决策是指目标决策和生产决策由每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作出,决策权分散在数量众多的决策人手中。在这种分散决策中,政府决策主要是起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和协调利益的作用。此外,某些重要的决策也往往由多方力量相互商讨斗争之后形成的局部性共同决策,比如资方、工会、行业协会等。在这种决策中,美国政府一般不加任何强制,即使利益各方因谈判破裂而导致暴力冲突,政府也只是稍加干预或从中调停。

在美国模式中,决策者大概分为三类,即消费者、营业部门和政府。理论上决策权是分散在三类决策者手中,同时又相互影响并起作用。但实际上美国普通消费者拥有的决策权正在被蚕食并逐步丧失。这是由于美国的营业部门有影响消费者偏好的各种手段和主动权,政府又是众多产品和生产要素的主要购买者,因此,造成美国普通消费者决策权理论地位与实际地位的不符。另外,美国的企业决策往往取决于经理集团。由于垄断资本在美国经济中占有支配地位,又加上社会经济倡导自由企业制度和崇尚企业家精神,所以营业部门的决策权主要集中在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或其管理集团身上。由此也实现了企业所有权与决策权的分离。经理或管理集团可以独立于所有者和消费者而发挥作用,有权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治理方法。一些董事会和经理的决策不仅可以影响许多产品生产和加工程序的变化,甚至把握着工厂乃至整个城镇的经济命脉。

美国不制定全国性的经济计划,但是在某些州和县镇却存在编制计划。国家往往通过政府订货和采购影响经济,政府也对能源、尖端技术、农业和环保等部门实施管理。一些规模很大的公司也会制定自己的计划管理制度,包括编制长期发展计划与销售计划。

三、美国模式的宏观调控政策

美国宏观经济政策是建立在凯恩斯的理论基础之上的,主要强调的是需求管理。美国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主要采用财政手段和金融手段。财政手段包括税收和政府预算两个方面,由政府操纵。金融手段在美国不直接受政府操纵,而是由作为中央银行的联邦储备局操纵。联邦储备局有很大的独立性,政府无权直接干预,只能磋商。

(一)美国政府对经济实施宏观管理的演进过程

1776年美国建国标志着美国政府对经济实施宏观管理进入第一阶段,建国最初形成了以州为主的经济管理体制。1789年的《美国宪法》,确立了联邦、州、地方的三级政府体制。1860年,南北战争爆发前,第一阶段结束。

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美国政府对经济实施宏观管理进入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美国建立了以征收公司和个人所得税为主的财税制度,对货币与银行制度进行了改革。1863年国会通过国民银行条例,对开办银行所必须拥有的最低资本额进行了规定,并对银行资金的使用与钞票发行作了详细规定。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存在着无法消除的矛盾,再加上制度缺乏集中管理,美国差不多每隔十年就发生一次金融危机。1933年罗斯福新政府上台,第二阶段结束。

1933年罗斯福推行新政后,美国的消费者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进入了逐步完善阶段。政府在相当程度上放弃了传统的不干预经济自由发展的做法。

(二)宏观调控体系

1.财政预算体系

20世纪30年代以前,美国实行自由的市场经济,财政政策主要以保持国家预算的收支平衡为出发点,并不主动运用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政府认为供给与需求可以实现自我平衡,因此放任市场供求关系自由发展,以达到市场自动调节经济的目的。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美国人开始寻求摆脱困境的良方,后来逐步接受了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凯恩斯认为:“经济不可能自动达到其产出潜力。经济活动会停留在低于产出潜力的水平,而需要通过增加总需求措施以刺激生产并增加就业。”他主张国家干预,认为通过政府的充分就业政策可以使经济从衰退中得到恢复。许多经济学家接受了凯恩斯的理论。美国随后调整了财政政策的方向,放弃了搞预算收支平衡的办法,转而以保持物价稳定并促进就业充分为目标,税收成为政府调节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

税收手段主要调节的是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即通过增税减少财政赤字,紧缩投资和生产,或通过减税扩大社会总需求并刺激投资和生产。美国政府为了搞活宏观经济、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及帮助政府实施社会目标,运用了税制结构与失业保险等手段。美国联邦政府可以凭借其财力,对州和地方的发展进行干预与影响,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全国经济较平衡地发展。美国政府还通过国家对商品和劳务的采购来扩大市场,刺激投资和生产,其中最主要的是军事采购。

2.银行金融体系

美国政府对银行的管理经历了复杂的变化过程。银行最早成立于1782年,最早的国家银行成立于1791年。1837—1863年期间,是美国银行的自由发展时期,那时美国的商业银行都在其所在州注册。由于各州对银行缺乏严格管理,大批银行倒闭。1863年,美国通过了国民银行条例,并在其后的补充条例中,规定了在联邦政府注册的国民银行体系。联邦政府在财政部内设立了金融监察局,控制信用和管理银行。这样在美国银行体系中,存在着联邦管理银行与州管理银行的双轨制。1929年的金融危机,使大批银行破产。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提出了银行法,以支持银行系统改革并集中了联邦储备银行的权力。该法律体系中,明确了联邦储备银行的领导体系与组织。

目前,美国政府对银行的管理,法律规定了三个调控系统。一是联邦财政部的金融监察机构。政府对商业银行实行中央和州二级管理。二是联邦储备体系。由联邦储备区内的12家联邦储备银行及其领导机构联邦储备委员会组成,对领导机构组成也作了一系列具体规定,以保证不受短期的政治影响。三是建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以保护居民存款,使其在银行倒闭后少受损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