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看到天则经济研究所茅于轼关于“抗美援朝”的一番奇谈怪论,很不爽。
茅于轼说:“八年抗战中美国是中国的盟军,我们一起打败了日本。中美是同一条战壕里的同志。可是朝鲜战争使两国反目成仇,互相杀戮。把一个二战的盟军变成敌人,对我们有利吗?”
“青年人牺牲在战场上。……百万条生命就这么轻描淡写地交代了。……是谁应该对他们的死负责任?这些人有胆子站出来回答这个问题吗?”
“一个母亲绝不会同意让自己的儿子为了一个说不太清的目标去送死,一个妻子也绝不会同意让自己的丈夫为了一个说不太清的目标去送死……但是一个政府可不是这样想问题的……死人对他们来讲不是一个问题。政治家和老百姓对待生死的态度截然相反。他们的区别在于‘以国为本’还是‘以民为本’。”
众所周知,二战结束后世界分成了两大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朝鲜战争的背景就是两大阵营的对立,是两大阵营在朝鲜这块土地上展开的一场角力。中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美国属于资本主义阵营,中国的立场和态度是明确的。朝鲜战争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部队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对近在咫尺的新中国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以毛泽东为首的新中国领导人洞察形势,应朝鲜领导人的请求,果断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定,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出兵朝鲜。怎么在茅于轼嘴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就成了“说不太清的目标”了呢?还质问:“这样的结果值得吗?”茅于轼的立场究竟在哪里?茅于轼说朝鲜战争使中美两国反目成仇,其实“抗美援朝”战争中,台湾的国民党是和美国站在一起,而且随时准备反攻大陆的。茅于轼在这里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茅于轼不区分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公然挑动民众对新中国领导人做出“抗美援朝”重大决策表示不满,认为他们让青年人去送死,让母亲失去儿子、妻子失去丈夫。还声色俱厉地质问,真是狂妄至极!
如果茅于轼只是个70、80后的青年人,或许可以另当别论。因为他们可能不清楚、不了解那段历史。可偏偏茅于轼是个年过八旬的老人,还是有影响的、著名的经济学家,是那段历史的经历者,是那场战争的见证人。他跳出来反对“抗美援朝”,质问中国政府领导人,就显得很怪异了。他到底想干什么?他站在什么立场上说这番话?为什么要翻历史的案?
从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不会有无缘无故的恨。茅于轼应该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他必须做出明确的回答!
2月1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