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的十八大和中国梦的提出为标志,中国社会治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正确研判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势,科学预测中国未来社会治理创新重点,对于指导中国社会治理、推动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实践也在基层。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典型基层案例,梳理做法、总结经验、预判趋势,以期为中国社会治理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大连西岗日新街道:“民生十梦”让中国梦照进现实
西岗区日新街道位于大连市中心区域,辖区面积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万余人。先后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安全社区、全国敬老爱老模范单位、辽宁省先进党委、辽宁省文明单位标兵、大连市先进党委、大连市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之际,日新街道积极思考将宏大的“中国梦”与每个人建立联系,通过建立“民生十梦”,实实在在解决百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每个人参与“中国梦”、受益“中国梦”,让“中国梦”就在百姓身边,使“中国梦”走进每一个人的心中。
为民服务的光荣梦
日新街道现有党员2490名,建成3个非公党委、10个党总支和75个党支部。为了做好服务工作,日新街道将社区党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保障民生,服务群众”上,充分利用社区各级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和发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走进社区,走进楼院,走进居民家庭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困难,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实现梦想。
目前,48个楼院党支部共成立了160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建立了82个党员示范区和240个党员模范岗,做到“一人一岗、一岗一责”,在楼院里带头开展绿化美化环境、维护楼院治安、宣讲文明道德、调解邻里矛盾、解决邻里困难和温暖空巢老人等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为确保党员服务工作扎实到位,日新街道给每个人每年提出了五项“硬指标”,即每人负责一个社区网格,每人承包一个和谐楼院,每人帮扶一个贫困家庭,每人解决一个民生难题,每人撰写一份民情报告。根据统计,2013年以来,街道党支部共收集社情民意86条,为群众解决难题210件,赢得了居民群众的认可。
当家做主的主人梦
从2000年开始,日新街道所属6个社区就成立了社区居民议事协商委员会,通过协商,解决社区居民群众心里的疙瘩与矛盾,让居民群众当家做主,参与管理辖区事务。多年以来,有关社区的事和百姓的事,街道放权让居民自己管、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做;每一个涉及民生的决策,百姓都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和评议权。在此基础上,日新街道在每个楼院里都成立了楼院事务协商管理委员会,委员会经楼院的全体居民选举产生,由5—7人组成,代表楼院居民对上沟通协调,对内管理服务,承担起管理楼院服务居民的责任。具体包括:组织居民对楼院的建设和发展问题进行讨论和决策,及时向社区、街道反映居民群众的要求和楼院建设的困难,组织居民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楼院活动,组织居民在楼院内开展护绿、矛盾纠纷调解、环境卫生保洁、治安巡逻、邻里互助等方面的自治活动。
日新街道居民议事协商活动,就是让百姓能摸着自己的心过生活,实现楼院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与自我监督,给居民重新审视自我的机会,把自己放在社区主人的位置,在让居民享有自治权利的同时,也减轻了政府社会治理任务。
中华美育的公德梦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也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最终目标。日新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让文明新风吹到居民楼院的每个角落。街道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举办了节日升旗仪式、中华经典诵读、民俗技艺展示、传统文化展演等喜闻乐见的节庆活动,传承民俗文化,厚积民族自豪感;以“文明在身边”为主题,开展了文明行为大家拍、大家画、大家查、大家评等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提高了居民道德素养,形成了昂扬向上的文明风尚;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一批居民身边的“道德人物”“社区好人”“身边雷锋”“好楼长”“好邻居”受到表彰;以“志愿服务在社区”为主题,组织开展“认领楼院示范岗”“环境美化我先行”“文明礼仪我示范”“文明交通我维护”等志愿服务行动,吸引更多的居民为大连这座文明之城增添色彩。
大连日新街道“民生十梦”主要内容
和谐稳定的平安梦
平安稳定是社区和谐发展百姓安居乐业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西岗区日新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通过建立和实施社情民意收集机制、居民诉求表达机制、矛盾纠纷调处机制、警民群防群治机制,排查隐患,化解纠纷。对内,街道将辖区划分为170个网格,设立了8个社情民意收集队,随时随地了解和听取居民的意见和需求;街道下属6个社区都建有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接待室,定期接待居民来访,及时掌握民情舆情,快速解决各种问题;街道还结合365服务内容,设立窗口,专门负责接待来人来访、接听热线电话、查看网络留言,汇总当日民情,形成“每日民情报告”。对外,街道建立了360名“五老”人员和楼院保洁员组成的12支邻里互助、义务看护队伍,180余人参加的社区维稳志愿者队伍,设立了49个报警点,形成了以公安为主力军、专职治安员为骨干、义务巡逻队为辅助的社会治安群防网络;同时,他们还在辖区重点区域、主要路街、繁华商业区和居民区安装了70个电子监控探头,实施24小时电子监控。而在“红梅调解室”这一品牌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下,日新街道6个社区相继成立了“法律驿站”“律师帮你办”“登门唠嗑队”等矛盾纠纷调解服务组织,普及法律知识、化解民生纠纷,让邻里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亲和更友善。
日新街道党员五项“硬指标”
老少皆宜的教育梦
从2009年起,日新街道利用社区教育基地开设了20个课堂,每年设计30个专题教育内容,服务百姓。这些教育内容从形势政策教育到公民道德教育、从国学讲座到健康讲座、从法律知识到科普知识、从青少年教育到老年人教育等,全方位多角度地吸纳了辖区居民的多种需求。仅在2012年,日新街道就举办了47场次文化教育活动,面向居民设置了时事政治、健康生活、家庭理财、安全常识、科学普及、心理辅导、艺术鉴赏、网络技术等多领域的知识内容。
日新街道将教育引入社区,让百姓重上学堂,把“知识点亮生活”的种子播在每个人的心里。也许居民们学的东西不专业不高深,但在不断的积累实践中,他们找到了自我价值,也找到了生活乐趣。
信息时代的智民梦
日新街道建立智慧家居管理系统,开展智慧家庭建设工作。智慧家居系统具有开启家里的电器、启动安保设施等功能。另外,智慧家庭包含智能医疗功能,可以通过服务平台将个人的健康指标传输到社区的医疗单位,医护人员确诊后会将诊断结果反馈到居民手里;还可以通过信息平台自助缴纳保险,查看物业公司发布的各种通知和公告,并可通过网上支付等电子应用系统实现多种缴费功能。
除了智慧家庭,日新街道还准备加强智慧社区建设,实现养老助残、智慧医疗、便民服务、电子政务和物业管理五项突破。日新街道正通过种种智能化手段,帮助辖区的每一个家庭打造智慧生活。
乐在其中的文化梦
近几年来,街道充分挖掘居民文化骨干并发挥他们的特长,相继成立了书画、舞蹈、音乐、摄影、集邮、戏曲、诵读等81支由1500余名文化骨干组成的特色文化团体和队伍,他们常年活跃在社区楼院中。街道为他们提供活动场所、活动经费和奖励经费,为他们购置所需的乐器和服装。为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日新街道还在腰鼓队等团体和队伍中成立了功能性党组织。在街道的指导和帮助下,各种文化团体逐步发展壮大。而辖区131个和谐楼院成为社区文化发展和传播的平台,在一个个小小的楼院里,演绎着发展社区文化的大文章。辖区单位也积极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中,圣鑫建设集团把企业文化活动室向辖区居民长年开放,民生银行开展红色影片进社区活动,在40个楼院中巡回放映影片。
悠然惬意的楼院梦
楼院是社区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楼院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幸福指数。
从2006年起,日新街道党工委便组织和带领辖区居民百姓,自主设计,全员施工,依靠着勤劳的双手一步步朝着他们的“楼院梦”推进。街道党工委把整治楼院环境、改善居住条件作为切入点,清除楼道乱堆乱放物品,清理楼院卫生死角,粉刷楼道墙体门面,从楼道到楼院卫生都得到很大改观。日新街道还统一购买了紫薇、桃红、龙爪槐等树木,月季、百合等花卉,进行楼院美化绿化。在楼体外墙,那些具有美术特长的居民们绘制的成语典故、美德故事、名言警句等内容,形成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中华美德墙”;在楼道内壁,街道统一挂起党员服务承诺板、生活服务指南,还有表现各种教育内容的书画作品,打造具有西岗特色的“楼道文化风景线”。改造期间,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共建部队官兵纷纷与楼院居民结对共建,在环境改造、美化绿化、娱乐设施等方面给予许多帮助。
雪中送暖的帮扶梦
日新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始终将辖区弱势群体作为街道民生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大扶贫帮困力度,创新帮扶形式和内容。机关干部与社会各界与260个困难家庭结成长期帮扶对子,及时了解困难居民的生活需求,每逢过节都前去看望,送去慰问品或慰问金。目前,日新街道已经形成了以“扶贫帮困基金、慈善基金、红十字会基金、助学基金、党内关爱基金、关爱女孩基金”6个基金帮扶“贫困家庭、残疾家庭、空巢老人、贫困学生、困难党员、困难女孩及母亲”6个方面的帮扶对象为主要内容的“六六”帮扶机制。这一机制的形成使整个街道扶贫帮困工作实现了帮扶资金专项化,帮扶群体明确化,帮扶活动长效化。
日新街道“六六”帮扶机制
仅2012年,街道就筹集各种捐款60余万元,为85个空巢老人、180个重点贫困户、120个困难党员、31个残疾人家庭、42个贫困家庭的学生、18个贫困家庭女孩、12个重大病居民实施了临时救助,帮助他们解决了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创新模式的养老梦
面对辖区8927名60岁以上老年居民愈加丰富的精神生活,日新街道在重新考量着政府定位: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健全多种文体活动,在保障老有所养的基础上实现老有所乐。日新街道分类整理了辖区居民的多种需求,以“乐”作为切入点先后投入40余万元用于养老事业的发展,在机构式养老、居家式养老、医疗康复养老、社区关怀养老的基础上,创新推出了日托式养老服务模式。
依托红岩老年服务中心,2010年街道争取投资30万元建成了300平方米的日托式养老中心,辖区老人白天可以到活动室一起娱乐交流,中午就在中心提供的床铺休息,玩到晚上才自行回家。这样的举措既达到了老有所养与老有所乐的目的,又实现了老人与家人每日团聚共享天伦的现实要求。除此以外,街道46支老年志愿者队伍常年为老年人提供援助服务,为他们提供生活关怀和精神慰藉;惠老服务中心则与辖区23家企业单位签订服务协议,让持证老年能够享受到惠老优惠政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