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内涵
在艺术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表演,增加学习体验,加强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情境表演一直是艺术课中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尤其在视觉艺术中引入表演,以多元艺术的融合突破静态的视觉赏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情境表演体验法主要有角色扮演体验法、多元艺术表现法两种。
角色扮演体验法:针对艺术作品进行角色分配,以配音、配乐、肢体语言等形式进行表演;或者模仿名画进行角色扮演,将绘画作品以表演、照片、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适用的范围有绘画、影视、音乐剧、戏剧、摄影等艺术种类。
多元艺术表现法:借助某一主题的艺术作品,采用多种艺术形式来表达对它的理解,以达到多元艺术融合的学习效果。适用的范围主要有影视、绘画、音乐、摄影等。
(二) 优势
1. 情境表演体验,加强作品理解。2. 多元艺术交融,审美全面提升。
在艺术课中创设情境,提供给学生参与表演的机会,学生重新建构,通过朗诵、舞蹈、配音、唱歌、乐器、绘画、戏剧、小品等表演形式抒发自己对作品的独特理解。多种艺术交融,使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全面提升。特别是针对视觉艺术进行角色扮演,让静态的画面活动起来,更是考验了学生的创意和表现力。情境表演体验法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和表现欲。通过参与,加强学生对作品的深入理解。难点在于教师要控制课堂纪律和节奏,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用更多的艺术形式参与表演。
(三) 教学案例课题:《模仿名画》
【案例背景】
本案例灵感来自网络信息:“英国举办了一场名为‘Remake Photo Project’(模仿世界名画大赛)的比赛,已历时四届。比赛面向英国学生展开,奖金高达1万英镑。比赛是模仿世界名画的场景及形象,以挑战学生的创造力及模仿能力,而学生们也不负众望模仿得惟妙惟肖。”针对这一信息,教师设计了本案例,目的是引导学生根据名画进行角色扮演,深入挖掘名画的内涵,加强审美体验,通过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留下深刻印象。
【案例描述】
一、 展示名画模仿作品,激趣导入
教师以PPT形式向学生展示一系列名画模仿作品,以激发学生兴趣(图3-60)。
█图3-60 教师展示名画模仿作品
通过名画和模仿秀的比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模仿的要领。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达成共识:模仿不仅要外形上的酷似,更要关注内在神韵的吻合,要了解名画的创作背景,才能生动表达。
二、 确定主题,实践操作(角色扮演体验法的使用)
教师布置任务,要求学生练习,完成作业。
练习主题:模仿名画。
具体要求:
1. 以照片、视频的方式来表现。
2. 关注动态、表情、服装、道具、场景、色调等细节的近似度。
3. 个人和小组形式均可。
4. 简要介绍拍摄的体会。
学生搜集名画,分组讨论,策划拍摄方案。经过一周的努力,学生陆陆续续递交了作业,虽然有些作业略显简单,但看得出大家的积极投入(图3-61)。
█图3-61 学生模仿名画作品
三、 小结与拓展
同学们,本课让大家模仿名画进行角色扮演,大家都很投入,玩得很开心。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除了传统的视觉艺术表现手段之外,还可以用表演的形式来体现绘画作品,让静态的画面活动起来。当然,角色扮演还需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以后我们若再开展此类课题的话,一是要更多关注表演要素,二是要多注意画面的细节,在忠实于名画的前提下增加创意。
【案例评析】
本案例使用了角色扮演体验法进行模仿名画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新鲜,因此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本课教学效果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同伴之间的默契配合。学习过程中,学生一直表现出极高的兴致,在欣赏教师展示范画时大家就觉得新鲜好奇,对名画模仿这种形式非常感兴趣。因此,当自己实践体验的时候,每个人都非常认真地选作品,然后分析名画中的造型、色彩、道具等,摆动作、试拍,多次尝试。对摄影师的要求也是极高的,要具备导演的潜质。这个作业极其考验同伴之间的默契配合,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
第二,加深对名画的解读。通过名画模仿,学生对名画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创作背景、故事和内涵,这样才能在模仿时将心境和情感将之融合,感受画家创作时的心情,真正将名画的精髓表现出来。很多优秀的模仿作业诞生,就是由于学生深入解读作品,真正走进名画的内在精神,表现出作品的神韵。
第三,突破视觉艺术传统的表现模式。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模仿名画,通过摄影或者摄像手段将之记录,突破视觉艺术传统的表现模式,带给学生全新的体验。参与了模仿名画活动,学生感受到视觉艺术全新的表现方法,开阔了视野,提升了眼界,激活了思维,加强了表演能力。
课题:《战争与和平》
【案例背景】
本案例来自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二年级第二学期《艺术》教材第四单元,分为三个部分:战争奇观、舞台盛典、空镜意韵。课的容量很大,在一节课中很难深入全面探讨,也许把它作为单元的一个专题活动更恰当。电影艺术与学生生活联系很紧密,是与学生审美体验最直接的内容。但战争与在和平环境下生活的学生联系又并不紧密。如何在短短40分钟时间里组织教学?教师以第7课《战争奇观》为主要切入点,联系第9课《空镜意韵》中镜头的运用充实本课,加强体验,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注重构图、镜头的运用等电影相关知识的传授,注意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一些情境和问题开展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注重电影中的人文性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社会“战争与和平”这一深刻主题。2013年正好是伊拉克战争10周年,教师从这一背景导入,引导学生进入课题。片尾创设情境,学生以表演体验法针对空镜头采用多种艺术形式(如朗诵、乐器、诗歌等)抒发各自的情感体验,提升教学目标,引发学生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入思考。
【案例描述】
一、 导入
教师以伊拉克战争10周年为切入点,展示一系列战争场面的照片,并配上音乐,营造情境,带领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 新授
(一) 剧情缩微
教师以PPT向学生简要介绍影片的剧情:它改编自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著作《战争与和平》。19世纪初,俄国遭受拿破仑军队入侵,正直、清高的贵族青年安德烈参军投入卫国战争。俄军在1805年的奥斯特里茨战争中战败,安德烈死里逃生,回家时恰逢妻子难产而死,他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在一次舞会上,比埃尔介绍安德烈与罗斯托夫伯爵的女儿娜塔莎相识,两人一见钟情,并订立了婚约。不久,安德烈重返军队,在1812年的俄法战役中身负重伤。为诱敌深入,俄军决定暂时放弃莫斯科。在撤退途中,娜塔莎巧遇安德烈,但他却因伤势过重而离开了人世。战争胜利结束后,比埃尔回到了莫斯科,娜塔莎把自己的命运永远地与他结合在了一起。(图3-62)
█图3-62 影片中的三位主角
(二) 电影中构图的运用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俄法奥斯特利茨大战的片断,学习电影中构图以及镜头的运用与其变化产生的艺术感染力。
通过学生探究,教师提炼总结,得出结论:电影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它是用一组组镜头传递影片的主题和导演的意图,电影画面是电影最小的构成单位,构图是电影画面重要的视觉语言,观众直接从电影画面及其构图获得艺术的感染。
构图:又叫“布局”,通过对事物形式的把握,使之在审美要求下,实现画面的生命力、表现力与整体性。
构图的样式:圆形构图、三角形构图、S形构图、倾斜线构图和黄金分割构图等。
构图与心理:视觉心理是画面构图的基础,构图中必须充分考虑人的视觉心理(表3-14)。
表3-14 构图的不同形式产生的不同心理效应
教师通过截取电影画面,让学生说说两种倾斜线构图会产生什么不同的效果。通过俄军乘胜反击大集结片断欣赏,让学生探究电影画面中圆形构图产生的艺术感染力(图3-63)。
█图3-63 影片中不同的构图所产生的不同心理效果
(三) 电影中镜头的运用
教师向学生介绍电影镜头的表现手法(表3-15)。
表3-15 电影中的镜头知识
为了让学生实践运用,教师截取影片中的片段,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战争场景分别用了什么镜头表现手法。学生小结:影片中运用了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等镜头的景别,运用拉镜头、跟镜头、摇镜头、俯仰镜头、升降镜头、综合性镜头等多种拍摄手法,烘托出气势磅礴的场景,营造出战争的气氛(图3-64)。
随后,教师重点推出空镜头的概念:又称“景物镜头”,即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的镜头。具有说明、暗示、象征、隐喻等功能,在影片中能够产生借物寓情、见景生情、情景交融、渲染意境、烘托气氛、引起联想等艺术效果,在银幕的时空转换和调节影片节奏方面也有独特作用。
█图3-6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影片中的镜头表现手法
教师通过空镜头欣赏让学生探究电影艺术的声画魅力。
师:听到了哪些声音?有何联想和感受?有何暗示?
生:起初听到一些自然界中奇异怪诞的声音,一片花香鸟语,森林、草地、河流、山脉……舒缓的横移镜头,像一曲抒情的歌谣,唤起人们心中对于祖国和故乡的无限深情。突然,天空中响起一声炸雷,爆炸声、马嘶声、士兵惨叫声、子弹呼啸声接踵而至……这段视听元素暗示着在俄罗斯美丽的土地上即将来临的战争。
师:人声、音响、音乐组成电影中的声音。在这里,电影中的声画相互作用,是共同创造银幕艺术世界的重要元素,使电影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三、 学生活动(多元艺术表现法的使用)
活动主题:教师将片尾的空镜头去除声音,让学生以多种艺术形式来配画面,以表达对战争的感悟。
具体要求:
1. 诗歌、歌唱、舞蹈、乐器、朗诵、配乐等艺术形式不限。
2. 个人、小组形式表演均可。
经过短暂准备,学生有感而发,以朗诵的形式展现自己写的诗;还有的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朗诵了反战歌词;个别有才能的学生以弹奏钢琴和小提琴方式进行表演(图3-65)。
下面摘录部分学生即兴而作的诗歌。
周佳妮:战争如同一头可怕的野兽,吞噬着这片孱弱的土地,留下一块荒野与漫山遍野的尸体,还有无辜少年纯净眼眸盛满的仇恨,这里,本不该如此!
王宇馨:这一片绿色,生机勃勃,这一片金色,麦香阵阵。青山绿水间,是谁打破了寂寥?是鸟儿的清啼?是风儿的幽唤?可是,那是来自炼狱的吼声!何人在嘶吼!何人在挣扎!炮火中,是对战争还是对和平的悲伤?
林佳丽:清晨,阳光泻下,树影斑驳,鸟鸣声中忽现一声枪响。是绝望?是悲怆?人群中,是惶恐,是哀嚎。生命在祈祷生命,活着,也像是死亡。冬日里那积雪,此时掩埋人冰冷的躯体。和平,是一只飞鸟,从此飞向远方。
周英佳:在那充满硝烟的战场上,漆黑的大炮像一只野兽张着血盆大口,无情地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天空已不再蔚蓝,大地在无助地哭泣,纵使几百年后,家园重建,可那块伤疤,永远都在心上,一碰即痛!
█图3-65 学生使用多元艺术表现法进行体验活动
四、 小结拓展
战争是残酷的,但人类从未放弃过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珍惜和平的环境,关注生命。影片正是通过最简洁的镜头语言,浓缩了全片的主题意旨和艺术风格。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共同来朗诵托尔斯泰的经典语录来作为本课的结束吧!“让一切善良的人手挽手地走在一起,让他们举起真善美的旗帜,共同为这世界谋求幸福吧!那些产生巨大影响的思想,往往是极其朴素的。我的全部思想无非是,如果那些不道德的人可以形成一股力量的话,那么正直的人也应该这样去做。道理就这么简单。”
【案例评析】
本案例使用了多元艺术表现法开展教学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艺术体验,进一步体会战争的残酷,升华主题。选择多种艺术体验方法可以发挥学生多种才能,加深对作品的演绎和理解,锻炼学生多元能力。本案例的特色和反思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课前预习,提高课内情境表演体验的效率。课内的艺术体验形式比较丰富,比如有钢琴、朗诵、舞蹈等,教师课前加强预习,布置了预习作业,让学生事先了解电影内容,重点片段事先观看,并且思考课内需要活动的任务。教师事先了解学情,有目的地寻找有艺术基础的学生进行准备,用合适的艺术形式在课堂内表现,提高表演的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增加体验时间,提供更多学生参与的机会。通过对平行班教学进行切片观察,整个体验环节用时8分钟左右,感觉时间较短,没有关注到更多学生的参与。所以在本案例中注意了这个问题,虽然一节课才短短40分钟,教师让更多学生参与互动,时间也增加到10分钟以上。充盈的体验时间提供给更多学生实践的机会,使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
第三,及时评价,促进情境表演体验质量提升。本课的评价环节比较完整。当一位学生或者一组学生表演结束后,马上进行了自评、互评、师评。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可获得较为准确的反馈信息,以利于鉴定自己教与学的过程是否有效,使课堂教与学双边活动不断完善、改进与提高,促进情境表演体验质量提升,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从而达到教学的整体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