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体验在艺术课中也是比较常用的方式,尤其在研究性学习和情景表演体验法中广泛运用。小组合作体验在人员组合上应该多考虑知识和能力的有机整合,达到学习效益最大化。
比如在《最后的晚餐》一课中,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情境表演。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13人,设有组长,由组长安排成员的角色分配和任务分工,编写脚本,分头彩排。13位学生作为一个整体,必须清楚节目的整体安排,牢记自己的角色任务,记住各自的台词以及发言的先后顺序。在肢体语言的设计上既要吻合人物的性格特征,也要有所个性发挥,在服饰和道具的选择上要考虑和名画的近似度,同时凸显特点。小组成员的合作较为默契,表演都很顺利,大部分小组都能把耶稣的淡定、犹大的猥琐等表现出来,博得底下学生阵阵喝彩。尽管第一次尝试这种学习方式,可是大家的表演很投入,一组组轮换,台上台下时而演员时而观众,参与互动,大家意犹未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个别性格内向腼腆的学生,在团队的带动下,也大胆地上台表演,突破了自我。又如进行艺术展馆体验学习时,教师带领学生展开《中国陶瓷艺术探究》,课前预习之后,要求学生分成小组,从不同的领域确定中国陶瓷艺术探究的小课题。学生自由组合,研究内容丰富多样,有《中国陶瓷纹饰研究》《宋代瓷器研究》《青花瓷研究》等,小组成员结伴去上海博物馆实地考察探究,当场完成教师设计的博物馆实地考察任务单,并且在实地进行写生作业,用相机搜集资料。回去后,小组成员按照之前的分工,分头制作PPT课件、撰写研究报告、课内展示汇报,课堂上的交流分享异常热闹。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学生们加深了友谊,也加强了同伴合作学习的能力,大家感受到博物馆学习的乐趣,逐步养成艺术展馆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在交流合作过程中,学生相互支持、配合,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使学生知识互补、能力互助,发挥小组成员的集体智慧,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