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启沙嘎回族民居(独立院落)
威宁中水土木结构民居
一、民居建造
回族民居在选址上,主要考虑安全、适用,不信所谓“龙脉”、“风水”等,不搞“卜宅”等。宅基地选好后,何日开工,只考虑农闲、季节等因素;开工之日也没有任何带迷信色彩的庆祝,反对兴师动众铺排庆贺。上梁时不搞披红挂彩,落成也不燃放鞭炮和宴请宾客。
贵州回族聚居区多为山地,地形复杂,在一个村落中,各建筑之间或者各个院落之间不可能前后左右完全整齐对称地排列,只能因地制宜,适当布局。
威宁一带,因地势高,冬天较寒冷, 风也较大,故房屋的窗户都开得较小,这样采光虽差,但保暖却很好。而在黔西南、安顺等地,气候较暖和,房屋设计中重点考虑的是采光、通风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贵州回族民居也有显著变化,不仅在城镇和交通沿线,就连一些边远山村都建了不少砖混结构房屋,有的还采用阿拉伯式建筑式样。
一间正房配两间厢房的结构(威宁半坡)
回族民居,通常由若干单体建筑组成。单体建筑无论规模大小,其外观轮廓均由阶基屋身、屋顶(屋盖)三部分组成。下面是由砖石砌筑的阶基(或将土夯实作为基础),承托着整座房屋;立在阶基上的是屋身,由木制柱额作骨架,其间安装门窗隔扇;上面是用木结构屋架做成的屋顶,屋面做成柔和雅致的曲线,四周均伸展出屋身以外,上面覆盖青灰瓦。单体建筑的平面通常都是长方形。屋顶以歇山、悬山、硬山式居多,基本上是单檐,重檐极少。
贵州一些回族聚居地,林木稀少而石材丰富,所以建筑多以石材为主。限于经济条件,石料使用以毛石居多,打制的石料仅用于门、窗等处的上部承重。
威宁秀水小城镇建设中回族民居改为砖混结构
有条件的还以石料制作石窗。石窗多单独制作镶嵌。石窗主要为长方形,此外还有方形、圆形、拱形等。
二、民居类别
(一)传统房屋
这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即房屋的外观造型是古老的、传统的风格,同时其内部结构形式以至于使用的材料也是一成不变的。
(二)准传统房屋
这是指外观造型、结构形式是传统的,外形没有明显改变,然而采用了较新颖的建筑材料的那类房屋。这类房屋一般造价不是太高,群众负担得起;另外,由于采用了一些相对较新的建筑材料,如水泥、玻璃等,提高了民居的舒适程度。例如,有的民居在建造过程中,用水泥砂浆代替石灰砂浆灌注地基基础;有的民居在建造传统的土坯房过程中,在墙的四角砌上砖柱,增加了民居的抗震强度;有的民居窗户大小仍然是原来的尺寸,但把木格窗棂糊白纸改为玻璃窗,使得房间的光照得到了改善;还有的民居房门结构也有了变化,用上了带合页的单扇门;室内照明使用上电灯,弃用油灯;民居中的火炕已被铁质回风炉等所取代,燃料也由煤炭代替了畜粪或柴草,近几年沼气使用也逐步兴起。这类民居,虽然仍基本保持了传统形式,但居住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因而颇受回民的欢迎。
回族聚居地传统民居仍占很大比例(威宁瓜拉村)
(三)准现代化房屋
这是指房屋不仅建筑材料变了,而且房屋的平面布置和总体布局,以及房屋构件均有变化,并突出了现代化的风格。
(四)现代建筑
这是指通常较多地追求实用和效率,追赶时代潮流,放弃传统风格式样的那类房屋。
这类民居,出现在经济相对富裕的回族地区。一部分率先富起来的群众已经建造了一些较为新颖的民居。这类民居,在建造过程中较多地采用了新型的建筑材料(如钢筋混凝土、新型管材和装饰材料等),运用了较为先进的建筑设计工艺、施工技术,其民居的内部格局也趋向于较为现代化的风格形式。房屋内除保持回族传统装饰外,添置了彩色电视机、电冰箱、电风扇、洗衣机、电脑等家用电器。使用上了自来水和排水装置(甚至有了较为先进的洗浴间),有了装备较为先进的炊事用具的专用厨房;使用着新型的能源(如太阳能和沼气)装置。
威宁哈喇河谢家院子
威宁农村民居多为一间正房、一间耳房
三、民居布局
贵州回族民居,从空间布局上看,回族民居有一字形、L形、三合院、四合院等空间布局形式。通常用夯土版(或石头)筑墙,从而围合成一个院落。
房屋的结构、布局,突出功能,注重实用。体现了勤俭节约,量力而行的原则。在威宁一带,回族多居住在河谷和半凉山的坝子,少数居住在凉山地带,就山势建筑房屋,习惯于兄弟成排,家族成院,围绕清真寺建筑房屋。凡是数十户或百户以上的回民居住的村寨,几乎都建有清真寺,过节和宗教活动时都在清真寺进行。房屋均为土木建筑的瓦房,间数的多少和质量的优劣,根据各户人口多少或经济水平以及木材是否方便而有差异,普遍是以两间或三间正房为基础,正房三间,长3.6丈,进深1.2丈,当中一间退后0.7米左右,与其两侧的两间(称耳房)构成一个“凹”字形院窝,一楼一底,基脚到屋顶2.3丈左右,屋顶用瓦覆盖,正房两边盖厢房,前筑一围墙,围墙上盖瓦,正房、厢房、围墙组成一个完整的四合院。楼枕檩子分别为七棵或九棵。在黑石头一带木材方便的地方,土墙内又用木板装饰,修成板壁房,耳房底层栅成地板,更为舒适。正房中间为堂屋,既是厨房也是客房,火塘镶在门的左侧或右侧,耳房及楼上住人或存放物品,厢房用于关牛羊和存放农具等。[12]
清镇市新院村回族民居
从整体上看,不管院门朝向哪个方向开,不论哪种布局形式,主房总是坐北面南,背风向阳。
四合院的走向是坐北向南,正房即北房,是院中的主房;东西两侧为厢房,一般都比较对称,建筑格式也大体相同。整个四合院大都按照中国传统的习惯,采用对称的形式建筑而成,因此在其南面还建有南房(称倒座),与北房相对应。当然,在东西南北房形成的角落中,也有耳房。耳房有的用来储存粮食;有的作厨房;有的为厕所,一般是在西南角;而东南角则大都是院子的大门(也有一些地方将大门开在正南方)。
回族民居同村寨的朝向基本一致。民居平面大多为一明两次三个开间,中为堂屋,内设方形石砌火塘,是接待客人和全家起居活动的空间。两侧次间在中柱部位设纵向隔断,分为前后两间,用于住人或作灶房及存放杂物。有的炊事用房在房屋一侧另辟“耳房”。楼上(阁楼层) 主要用于存放粮食。
正厅为家庭主要活动场所
正房是家庭的重要场所
正房是家中最重要的房间,其中底层次间供家长(长辈)居住,两侧厢房的底层次间则由子女(晚辈)按长幼秩序分住。楼上少数情况下也设卧室,供客人住宿。在正房两侧的厢房中,也有在楼上楼下分设书房或卧室的。居住功能在空间上的布局有着明确的长幼、尊卑和内外之分,这明显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因而具有类似于汉族的婚姻与家庭观念,例如长幼有序、尊卑有定、居左为尊等。
回族民居建筑中,起居、会客、餐饮、休闲等家庭公共性活动场所既可以设置在室内,也可以设置在室外。室内公共空间主要在各坊房屋一层明间设厅堂,供起居、待客之用,除了这处公共空间外,房前宽大的厦子也可进行家庭起居、休闲、待客、餐饮等活动。
伊斯兰教对礼拜场所的要求仅有两点,一是必须面向圣地,二是必须为干净清洁之地。因此,民居中可以用作礼拜场所的空间很多,从厅堂到厢房,只要时间一到,随处都可以做礼拜,但是不能在厨房等处做礼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