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素可泰碑使用干支看泰族族源

从素可泰碑使用干支看泰族族源

时间:2023-03-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公元1282年,素可泰国王兰甘亨创造泰文字母,开始了有文字记载的泰国文明史。本文打算以素可泰碑铭使用中国干支纪年和纪日的现象为线索,探索一下素可泰泰人与“百越”的渊源关系。根据素可泰碑铭,在泰国建国之初的素可泰时期,曾经一度使用过干支纪年和纪日。在目前泰国整理出版的公元1292—1518年间的20块素可泰碑文当中,使用干支纪年或纪日的有公元1357—1433年的7块碑。
从素可泰碑使用干支看泰族族源_谢远章学术文选

公元1282年,素可泰国王兰甘亨创造泰文字母,开始了有文字记载的泰国文明史。本文打算以素可泰碑铭使用中国干支纪年和纪日的现象为线索,探索一下素可泰泰人与“百越”的渊源关系。

一、泰国历法和用干支纪年纪日的素可泰碑碣

泰国历史上使用的历法,主要有大历(Maha Sakkaraj)、小历(Chula Sakkaraj)和佛历(Buddha Sakkaraj)三种,同时也使用十二生肖纪年法。这种生肖纪年法来源于柬埔寨[1],它不用中国的十二地支代称,而用十二生肖,但又与巴利语的十个序数循环相配,合成六十周期。它和六十甲子周相符合,显然是受干支纪年的影响。根据素可泰碑铭,在泰国建国之初的素可泰时期,曾经一度使用过干支纪年和纪日。

素可泰是公元13—15世纪的泰国第一个王朝,元代译为速古台。这个时期留下的史料主要是几十块碑碣,经过判读整理出版的有20块。[2]现将其中用干支纪年纪日的7块碑分述如下:

1.公元1357年的3号碑定名甘烹碧府那空冲碑,此碑第一面开头第1行曰:“历法1279年,鸡年,8月白分5日,金曜日,泰式己酉,雌马宿。”[3]第31行曰:“水曜日,泰式壬寅。”[4]第47行曰:“鼠年,6月望日,土曜日,泰日丙申,伞柄宿日。”[5]

“历法1279年”是大历,等于公元1357年,白分5日即阴历上半月5日,为该月初五,望日即阴历的月圆日,为该月的15日,金曜日即星期五,水曜日即星期三,土曜日即星期六,“泰式”或“泰日”是指按泰人方式称呼的日子,雌马宿是泰国二十七宿之一,巴利名Purwa Pholgun,相当于我国二十八宿的张宿。

2.公元1361年的5号碑定名素可泰府芒果林寺泰文碑之一。碑第三面第23~24行曰:“解夏节以后的水曜日,泰式辛丑,金帆船宿。”[6]水曜日即星期三,金帆船宿是泰国二十七宿之一,巴利名Punarvasu,相当于我国二十八宿的井宿。

3.公元1361年的7号碑定名为素可泰府芒果林寺泰文碑之二。碑第四面第10~19行曰:“从历法鼠年,泰式辛丑年往后四十二万七千五百三十九年,即兔年,泰式年己卯,届时将是预定世界毁灭的劫末。”[7]

4.公元1404年的10号碑定名素可泰府小历766年碑。碑第一面第1~3行曰:“□□□□776猴年□□□□望日金曜日甲申日等,日曜日□□□□。”[8]打□处为字迹无法辨认,金曜日即星期五,日曜日即星期天。

5.38号碑定名偷盗法碑。碑第一面开头1~2行曰:“□□5年,生肖属牛,6月望日,金曜日,泰式辛丑日□□□□,吉日天花板宿。”[9]金曜日即星期四,天花板宿是泰国二十八宿之一,巴利名Uttara Phalguni相当于我国二十八宿的翼宿。此碑镌勒年代为公元1313—1433年。

6.公元1392年的45号碑定名小历754年泰文碑。碑第一面第27~30行曰:“小历754年,大历1314年,吉蔑猴年,泰壬申年四月望日,吉蔑木曜日,泰壬未日,吉日天花板宿。”[10]木曜日即星期四,六十花甲子中无壬未这种干支,可能是误刻。

7.公元1379年的102号碑定名王宫左园勾漏山碑。碑第一面第28~30行曰:“南堪姑妈于大历1301年、小历741年11月黑分二日,吉蔑式水曜日泰式戊申日吉利时辰建造佛殿。”[11]黑分二日即阴历下半月二日,等于该月的十七日,水曜日即星期三。

在目前泰国整理出版的公元1292—1518年间的20块素可泰碑文当中,使用干支纪年或纪日的有公元1357—1433年的7块碑。公元1433年以后的碑就不再使用干支。

二、干支纪年和生肖纪年有所区别

素可泰泰人把生肖纪年和七曜星期周当作是吉蔑的纪年纪日法,说明泰人是从柬埔寨(真腊)接受这两种历法的。[12]泰国使用的七曜星期周源于柬埔寨,柬埔寨又源于印度,这是毫无疑问的。[13]而柬埔寨的十二生肖纪年法,《真腊风土记》说:“与中国同,但所呼之名异耳。”伯希和在注释中说:“按柬埔寨与占婆、暹罗并用十二生肖,与中国同。其合干支为一甲子,与中国制无异,似由中国输入者也。”[14]伯希和的按语可能会使有些人误以为柬、泰使用的十二生肖纪年就等于中国的干支纪年,实际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先了解一下生肖纪年的具体情况吧!

柬埔寨的十二生肖纪年是从中国经安南、占城传去的。[15]柬、泰称呼生肖时不用中国的地支代称,而是用据说可能是华南某种少数民族称十二肖兽的词汇[16],即Juad鼠,Chalu牛,Khal虎,Tho兔,Marong龙,Maseng蛇,Mamia马,Mamae羊,Vok猴,Raka鸡,Co狗,Kun猪。这十二生肖纪年后来又发展到与巴利语1~10的序数循环相配,周而复始,合成以60年为一个周期的生肖纪年法。10个巴利语数序是:Ekkasok为第1年,Thosok为第2年,Trisok为第3年,Chattusok为第4年,Benchasok为第5年,Chosok为第6年,Sattasok为第7年,Atthasok为第8年,Navasok为第9年,Samritthisok为第10年。生肖属与序数相配时,序数在后,它和六十甲子周相符,可以互相核对。如己巳为Maseng Ekkasok即蛇1年,Mamia Thosok为庚午即马2年,羊3年为Mamae Trisok即辛未年,等等。但六十甲子周从甲子始到癸亥结束,而六十周期生肖纪年却是从己巳(蛇1年)开始到戊辰(龙10年)结束。从以上情况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柬、泰的六十周期生肖纪年法是从中国六十甲子周派生的,只是干支纪年的一种变异,并不等于就是干支纪年。

印度在古代也有类似六十甲子的纪年法,称为“木星循环”。它规定木星绕太阳一周为12年,五周60年为一循环,每一年都有不同的年号。其顺序:一、Parabhava,二、VibhaVa,三、Sukala,等等。后来又以绕太阳一周的12年为十二肖兽,其十二兽和中国基本相同,只有虎年为狮年一点差别,其顺序则以兔为首年,狮为末年。[17]这种“木星循环”没有传到柬、泰一带,它虽然也是以60年为周期的十二生肖纪年,但与柬、泰使用的六十周期生肖纪年法有许多不同,与六十甲子周的干支纪年法差别更大。

古代孟人也使用生肖纪年,但孟人的生肖纪年却不像柬、泰那样和10个序数配成60周期。因此,它和干支纪年的差别也很明显。

至于越南古代安南历书原系奉汉正朔,由中国颁发,古时候的越南历实质上就是中国历,它使用生肖、干支纪年等与中国相同。因此,越南是有向邻国传播生肖、干支纪年的条件的。柬埔寨的生肖纪年很可能就是经越南传去的。但是,素可泰、兰那以及越北黑泰族的干支称呼与越南不同,越南和素可泰、兰那等缺乏内在的文化联系,因此干支不可能是经过越南传去的。

三、泰人把干支当作本民族的纪年纪日法

从碑铭看,素可泰泰人很善于吸收外族的先进事物。以纪年来说:他们同时使用大历和小历纪年,使用生肖和干支纪年,在涉及佛教事物时还使用佛历[18],这些纪年法多达五种,而纪日则使用阴历白分黑分纪日法、七曜星期周、干支等三种。在纪年法和纪日法中,素可泰泰人十分明确地把干支纪年和干支纪日注明是泰式或泰日,即泰人的纪年纪日方式或泰人的日子。例如前面叙述过的3号碑:“泰式己巳(日)”,“泰日丙申”;5号碑:“泰式辛丑(日)”;7号碑:“泰式辛丑年”,“泰式年己卯”;等等。另一方面,他们却把生肖纪年和七曜星期周注明是吉蔑式或吉蔑年、日,与泰式干支纪年纪日相对称。例如45号碑:“吉蔑猴年,泰壬申年”,“吉蔑木曜日,泰壬未[19]日”;102号碑:“吉蔑式水曜日,泰式戊申日”。这些例子充分说明,素可泰泰人确实把干支当作本民族的传统纪年纪日,把它和吉蔑式的纪年纪日法严格区别开来。因此,素可泰的干支纪年不会是从柬埔寨传去的。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以清迈为中心的兰那国(即八百媳妇,在泰国北部)公元14世纪以来的碑铭,也是把干支当作泰式,而把生肖纪年和七曜星期周当作孟族的(他们称孟为“明”)。如公元1370年的62号南奔府拍仁寺碑第二面第11~12行曰:“鸡年2月白分3日,泰日甲戌日,明日金曜日”[20];第16~17行曰:“鸡年3月黑分4日,泰日己酉日,明日金曜日”[21]。公元1484年第66号清莱府雷探拍山碑曰:“(大历)历法846(年),甲辰年正月望日,明水曜日,泰己巳日。”[22]兰那的碑铭清楚地说明,他们和素可泰一样,把干支当作本民族的传统历法,而把七曜星期周当作孟人的纪日法。素可泰的生肖和七曜星期周是从吉蔑人那里传去的,兰那的七曜星期周是从孟人那里传去的。当时的吉蔑人和孟人都是中南半岛地区比较先进的民族。

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和历史上的兰那国有着共同的语言、文化,也同样用干支纪年纪日。他们称干支日为傣日,即傣族的日子,称七曜星期周为明日,即孟人的日子。这个问题中央民族大学的张公瑾同志做过深入和系统的研究。[23]

以上情况表明,素可泰泰人、兰那国泰人以及我国西双版纳傣族,都把干支当作本民族自己的纪年纪日法,这是一个具有十分重大意义的文化现象。它说明泰族和傣族接受干支的年代已经很悠久,干支纪年和纪日已经完全融化在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当中,以至于他们早就把它当作本民族的传统历法。

四、壮侗语族的泰、傣、掸、寮、壮都使用干支

除了上一节提到的素可泰泰族、兰那国泰族、西双版纳傣族以外,印度阿萨姆和缅甸的掸族、老挝的寮族、越北的泰族以及我国壮族和云南德宏州傣族,都使用干支纪年和纪日。[24]属于壮侗语族(侗台语族)的几个民族使用干支纪年情况可分为几大片。出身于缅甸掸邦的召赛勐在一篇文章里说,以萨尔温江为界,江以东(从中国的勐连、西双版纳、缅甸东北部的景栋、泰国的清迈到泰国东北部以及老挝)是一类,他们的干支纪年算法,小历纪元(公元639年)的干支是己亥,小历1342年(公元1980年)的干支是庚申,与中国的相符。[25]而萨尔温江以西从缅北掸邦到阿萨姆的阿洪掸族却不同。召赛勐说,据他查阅《勐卯纪年》《兴威纪年》和称为《Ahom-Buranji》的《阿洪纪年》以及称为《Catisaranan》的一本星占学的书,这些书的干支纪年算法,小历纪元的干支是癸酉,小历1342年的干支是甲午,比萨尔温江以东地区和中国的算法早26年。[26]越南北部泰族和我国壮族又是一类。越南北部奠边府一带黑泰族的干支纪年本来是按六十花甲子循环反复计算的,但在他们的概念里,很重视十二地支所起的生肖纪年作用,以致发展到后来,很多人只单纯使用地支纪年,即以十二地支为代称的生肖纪年。干支纪日也同样简化了,即只以天干纪日,每10天为一旬[27],但其十天干不是从甲、乙开始,而是从己、庚开始。[28]公元1779—1838年期间,泰军曾经四次把居住在越老边境地区的黑泰族掳掠到泰国碧武里府一带。现在他们的后裔仍然用十天干纪日,每10天为一旬,并且也是从己开始,以戊结束。[29]公元19世纪末经过老挝迁移到泰国黎府清堪县那巴纳村的奠边府黑泰族,至今仍然用干支纪日,六十花甲为一周期,但是在平时也有只以天干纪日的。例如甲子日简称甲日,丙寅日简称丙日等。[30]我国壮族也是以干支纪年纪日的,例如明末永历帝逃到云南时,其妹安化郡主因病死于云南省广南县城郊,太平寨壮族父老将她的遗体抬回安葬,时逢农历四月的第一个寅日,以后当地壮族就把每年四月的第一个寅日定为“接皇姑”的日子。寅日是地支纪日,这也是干支纪日的一种简化。至于越南,由于历史上它曾经或隶属中国版图,或受中国册封,其典章制度均师法中国,历法亦然,也使用干支纪年、纪月和纪日。[31]

五、素可泰泰人和傣、掸、寮的干支借词是古汉语

上一节我们简略叙述了泰、傣、掸、寮等民族使用干支的一些情况,令人感兴趣的是,从阿萨姆、掸邦、云南边疆、泰北、老挝到越北、广西长达1500公里的地带,分布在那里的壮侗语族无一例外地使用干支纪年或纪日。同时我们还发现,从素可泰泰人、兰那国泰人、西双版纳傣族、德宏州傣族到掸邦掸人、老挝寮人、越南黑泰人对干支的称呼,几乎都借用古汉语词。中央民族大学的张公瑾等同志,对我国傣族干支借词和古汉语读音进行过系统的比较研究。[32]张公瑾同志所研究的西双版纳傣族干支称呼和素可泰泰人、兰那泰人以及老挝寮人的干支称呼一致,他研究的德宏傣族干支称呼则和缅甸掸邦及越北黑泰人的干支称呼一致。上述两组干支称呼只有个别发音有些差异,例如前一组称未为Met,后一组称Mot;前一组称戌为Set,后一组称Met等。所以他对傣族干支称呼和古汉语的对比研究成果,完全适用于从素可泰泰人、兰那泰人到掸邦掸人、老挝寮人的干支称呼和古汉语的对比。我们将他编制的干支汉语古音和傣语读音对比表,加上素可泰和兰那泰人、缅甸景栋和北掸邦掸人,以及越南黑泰族、广西壮族的干支读音制成附表供比较。据他的研究,在傣族对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22个读音中,子、寅、卯、辰、巳、未、申、戊、亥、甲、己、庚、癸等13个字的读音来自古汉语是比较明显的,其余9个字从语言发展的关系来看,和古汉语也是有关系的。[33]

以上关于泰人、傣人、掸人、寮人、黑泰人等对干支的古汉语读音,说明他们很早就接受了汉族的干支。云南傣族称天干为“母”,称地支为“子”,说母子循环相配成六十周期;泰国的泰族也称天干为“母”,称地支为“子”[34]。据郭沫若的考证,西汉时期曾以“母”“子”称干支。如《史记·律书》中有“十母十二子”之说,《淮南子·天文训》中有“数从甲子始,子母相求”[35]等语,而东汉以后就再没有见到以“母子”称干支了。因此,张公瑾和陈久金两位同志认为,干支可能在汉代就开始传到傣族地区了。[36]前面第三节里已经提到,泰族和傣族接受干支的年代已经很悠久了,以至于把干支当作本民族的传统历法。这一点可以和泰、傣等族干支借词为汉语中古音互相印证。干支纪日早在殷代就已经有了,但是到了东汉顺帝(公元126—144年)时才采用干支纪年。因此,张公瑾等同志关于汉朝时期干支就传到傣族地区的主张是有根据的。但是,干支是怎样传到阿萨姆和缅甸的掸族、泰国素可泰和兰那的泰族、老挝寮族以及越北黑泰族当中去的呢?

六、素可泰和兰那泰人等的先民是越人后裔

在汉朝或者稍后的魏晋时期,阿萨姆的阿洪王国、缅北掸邦的乔萨弥王国、泰北的兰那和素可泰、老挝的澜沧王国以及我国现今西双版纳的勐泐国均尚未成立。泰、傣、掸、寮、壮是百越后裔,魏晋时期称为僚、鸠僚、濮等,当时可能还没有迁徙到普拉马特拉河、萨尔温江、湄南河与湄公河流域。笔者认为,那个时候,这些壮侗语族的先民仍然分布在我国南方粤、桂、黔、滇一带,当他们还居住在中国版图以内时就接受了干支,后来才迁徙到近代所分布的地区的。而当时的岭南和西南是具备了使用干支的条件的。马王堆一号墓女尸名“妾辛追”,有人考证“辛”是天干名,说侗族取名喜欢加一个天干名,尤其是女性,故“妾辛追”就是侗族习惯取名法。[37]妾辛追是西汉人,当时天干尚未用来纪年,但早已用来纪日。在距岭南不远的长沙,作为越人一部分的侗族已接受了中原的干支,那么干支经过荆楚传到岭南地区越人后裔当中是不会有什么困难的。广西上林县的六合坚固大宅颂碑(公元682年)和智城洞碑(公元697年)是唐代桂西壮族世袭土官树的碑,前者用干支纪年,后者用干支纪年并纪月纪日。在云南昭通出土的东汉孟孝琚碑就有“十月癸卯”“十一月乙卯”等干支纪月的字句;曲靖出土的东晋大亨四年(公元405年)的爨宝子碑,就有“大亨四年岁在乙巳”的字句,陆良出土的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二年(公元458年)爨龙颜碑,也有“大明二年岁在戊戌”字句。这些情况说明,在中原实行干支纪日的时候,云南也照样使用干支纪日,东汉顺帝实行干支纪年时,云南至迟在东晋就使用了干支纪年。总之,当时的岭南和西南都是中国版图,必然要无条件奉行朝廷所颁发包括干支在内的历法。壮侗语族的先民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在近2000年前接受了干支,然后经过漫长的实践,干支纪年和纪日已经成了他们的传统历法,这就是公元14世纪的素可泰碑称干支为泰族历法的缘由。而这个缘由又反过来说明素可泰泰人和兰那泰人,以及老挝的寮人、越北黑泰人、缅甸和阿萨姆掸人的先民可能是从中国南方迁徙去的。

天干与地支的汉语中古音和傣、泰、掸、寮读音以及壮文对照表

【注释】

[1][泰]猜·良信:《佛历二十五世纪以前的泰国古代社会史》,(曼谷)良信出版社1980年版,第88-89页。《真腊风土记》正朔时序说:“十二生肖亦与中国同。”

[2][泰]总理府历史文献审定与出版委员会:《碑铭汇集》第1卷(1978年第2版)、第3卷(1965年)、第4卷(1970年)。

[3][泰]总理府历史文献审定与出版委员会:《碑铭汇集》第1卷,曼谷,1978年,第61页。

[4]同上书,第63页。

[5]同上书,第64页。

[6]同上书,第96页。

[7]同上书,第108页。

[8]同上书,第129页。

[9][泰]总理府历史文献审定与出版委员会:《碑铭汇集》第2卷,曼谷,1965年,第26页。

[10][泰]总理府历史文献审定与出版委员会:《碑铭汇集》第3卷,曼谷,1965年,第63-64页。

[11][泰]总理府历史文献审定与出版委员会:《碑铭汇集》第4卷,曼谷,1970年,第99页。

[12][泰]猜·良信:《佛历二十五世纪以前的泰国古代社会史》,(曼谷)良信出版社1980年版,第88、89页。

[13]《真腊风土记》正朔时序:“每七日一轮。”伯希和注曰:“按即印度之星期,每日以行星一名名之。”

[14]冯承钧译:《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七编》,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152页。

[15]郑天杰:《历法丛谈》,(台北)华冈出版有限公司1977年版,第228、255-256页。

[16]《泰国百科全书》第15卷,王家学院,曼谷,1979年,第9479-9480页。至今似乎仍然没有人弄清楚Juad Chalu……是什么语言。

[17][泰]披耶巴差吉乍功扎:《庸那迦纪年》,(曼谷)初信出版社1955年版,第128-130页;郭沫若:《甲骨文研究》,科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328页。

[18]第6号素可泰府芒果林寺吉蔑文吉蔑语碑开头曰:“……涅槃于1905年”就是等于佛历1905年(公元1362年),见《碑铭汇集》第1卷,第101页;第12号波温尼威寺佛脚印铭文的开头曰:“释迦牟尼佛陀涅槃以来1970年”也是等于佛历1970(公元1427年),见《碑铭汇集》第1卷,第141页。

[19]六十甲子周中无“壬未”干支,此碑有误。

[20]《碑铭汇集》第3卷,第139页,“明”(Meng)为兰那国泰人对哈里奔猜孟人的称呼,明日即孟人的日子,金曜日即星期五。

[21]《碑铭汇集》第3卷,第141页。明日是指孟人的日子,金曜日即星期五。

[22]《碑铭汇集》第3卷,第156页。历法846年是小历,即公元1484年;明是指孟人,水曜日即星期三。

[23]张公瑾、陈久金:《傣历中的干支及其与汉历的关系》,载《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77年第4期,第51页提到“腕命”。腕即日子,命即孟人“明”的另一音译,腕命即“明人的日子”。

[24]剑桥大学的召赛勐在他的文章《小历与六十周期年号》里说,从阿萨姆的普拉玛普特拉河流域经过缅甸掸邦、云南西南部、泰国北部到越南和南海之滨,都使用“六十周期年号”即干支,见《暹罗学报》1981年第69卷,第10页。

[25]勐连、西双版纳、景栋情况见《暹罗学报》1981年第69卷,第11-12页;清迈、泰国东北部情况见《泰国百科全书》第15卷,第9482-9483页;老挝情况见《历法丛谈》,第219-220页。

[26]《暹罗学报》1981年第69卷,第11-12页。

[27]郭沫若在《甲骨文研究》里说,十干在殷代是表示一旬的日次,故有十干即十日之名。

[28][泰]蒙蒂·西布沙拉:《黑泰的诉说》,(曼谷)班纳吉出版社1979年版,第54-55页。

[29]《泰国的艺术与考古》第2册,转引自《黑泰的诉说》,第113页。

[30][泰]乍鲁宛·探玛瓦、谷素玛·猜雅威匿:《那巴纳村黑普泰人的风俗》,《古城》1979年第6卷第1期,第53页。

[31]郑天杰:《历法丛谈》,(台北)华冈出版有限公司1977年版,第166-167页。

[32]《傣历概述》和《傣历中的干支及其与汉历的关系》,《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77年第4期。

[33]《傣历中的干支及其与汉历的关系》,《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77年第4期,第53页。

[34]《碑铭汇集》第1卷,“关于干支纪日的注释”,第71页。

[35]郭沫若:《甲骨文研究》,科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52页。

[36]《傣历中的干支及其与汉历的关系》,《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77年第4期,第51页。

[37]云峰:《马王堆汉墓族属问题讨论》,《民族研究》1983年第4期,第6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