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西北大学学者在云南进行学术考察
应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的邀请,泰国西北大学考察组一行5人,在该校人文学院院长巴盖·暖塔瓦西女士的率领下,于1985年3月26日至4月19日,在云南进行了考察。考察组成员有历史系主任腊达那蓬·协塔功女士、研究中心主任兰·勒纳先生(美国籍讲师)、泰语系讲师颂萨·素瓦帕先生、社会学与人类学系讲师初里蓬·威目打暖小姐。
西北大学是泰国基督教会创办的私立大学。1983—1984年该校历史系和社会学与人类学系联合考察组,在泰国政府大学部的资助下,对清迈府雷沙吉县傣泐村寨曼勐龙的村史和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傣泐即西双版纳傣族,目前居住在泰国北部的傣泐人都是历史上由于战乱被迫从西双版纳迁移到那里去的。他们这次到云南考察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在曼勐龙村典型调查的基础上,对西双版纳傣泐的历史与现状加以考察,然后进行比较研究。
考察组在西双版纳景洪县嘎洒区曼占宰、曼暖典、曼景门、曼勐、曼听、勐龙区曼菲龙、勐罕区曼逊蒙、勐海县曼兴等8个村寨,向老年人调查傣族的历史和过去的封建领主制度,了解农村的生活和风俗习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政协委员会的原宣慰司大臣刀福汉、刀光强亲自向泰国客人介绍了过去宣慰司的有关情况。在西双版纳期间,考察组游览了澜沧江,参观了景真八角亭、勐龙笋塔和宣慰司署旧址,并且与傣族群众欢度了泼水节。
考察组在西双版纳的考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值得高兴的是,在景洪县勐龙区曼飞龙村的调查材料表明,在200年前,勐龙的傣族确实被掳掠到泰北清迈,并且在那里建立了勐龙寨。有一位傣族老人说,他以前听说村子里有人去泰国经商时到过那里,这个勐龙寨分上下两村,有一条路从村子中间穿过。这个材料虽然只不过是简单的线索,但它印证了清迈府勐龙村的傣泐确实是勐龙傣族移民的说法。曼飞龙村波艾顿还向泰国客人提供了勐龙土司衙门头人叭克公元1880年誊抄的有关勐龙封建制度的手抄本部分内容。在勐海县曼兴村,当地的知识分子康朗教向考察组讲述了200年前清迈军队入侵以后重建勐海的情况。在景洪县曼乱典村、曼蒙村和橄榄坝,考察组搜集到有关村史、风俗和典故的材料。除了上述共同的搜集材料活动以外,搞妇女教育的领队巴盖女士搜集到一些民间故事和儿歌,历史系主任腊达纳蓬女士搜集到一些关于新中国成立前云南马帮和傣族牛帮活动的材料,研究中心的兰·勒纳先生搜集了赛龙舟和佛教寺奴点滴情况,研究傣族语文的颂萨先生搜集了西双版纳新老傣文和成语资料,教社会学的初里蓬小姐调查了当前农村生活简况。
和其他泰国人士一样,考察组对南诏与大理国的历史和族属比较感兴趣。在主人的安排下,他们参观了大理的主要名胜古迹和历史文物,大理州南诏史研究会会长张旭向他们介绍了南诏与大理国的有关历史。泰国客人还游览了石林。参观了云南民族学院和云南省博物馆有关青铜器、少数民族风物、近年考古成果等展出,观看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拍摄的第一部少数民族学术资料片《奕车人》。泰国客人还应邀在省社科院东南亚所作了关于《清迈府雷沙吉县班勐龙村典型调查》的学术报告,并且放映了《印度阿萨姆邦泰族》的幻灯片。
考察组对这次考察比较满意,认为这次云南之行“深化了我们对傣泐的研究和对中国的了解”。腊达那蓬女士说:“参观了大理的历史文物,接触了白族的文化,我认为泰国史学界必须对所谓泰族来自南诏的说法重新认识。”巴盖女士对这次访滇考察感触很深,临别时作诗一首,诗中写道:“云南之行会挚友,情谊深长铭心怀。”并说:“通过这次访问,使我对中国有了进一步了解,我愿意回国以后向人们介绍中国的真实情况。”
泰国法政大学教师访华团到滇参观
泰国法政大学创建于1934年,是泰国最大的文科大学。1985年5月该大学教师访华团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协的邀请,到我国进行为期15天的访问。访华团一行10人,由主管学术的副校长、副教授素密·必滴帕副教授任团长;成员有主管规划的副校长、助理教授瓦拉功·讪哥协博士,经济学院副教授颂萨·探汶勒博士,政治学院助理教授素拉猜·西里格莱博士,政治学院前院长、讲师塞·集探先生,法学院讲师披提奈·猜讪素功先生,文学院副教授西速·他威巴昔女士,文学院汉语教研室主任、讲师素坤·阿仑勒小姐,文学院讲师育帕·康素宛小姐,文学院讲师玛丽尼·滴洛瓦尼小姐,他们大多是该校新近成立的东亚研究所中国问题研究会的成员。访华团于5月15—18日来到云南,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对外友协云南分会副会长杜玉亭陪同客人到大理参观了名胜古迹。泰国客人还参观了云南省博物馆,游览了西山公园。
大理的历史和文物古迹引起了泰国学者对泰族族源问题的极大兴趣。瓦拉功博士说,尽管他不是研究历史的,然而从目前各种观点所列举的理由来看,他倾向于认为南诏、大理国不是泰族的国家。但是,泰族到底来自何方却仍然是尚未解决的大课题。一般说来,确立一种观点比否定一种观点要难得多。团长素密是人类学家,他回国后将寻求和云南省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学者共同研究壮侗语族文化的途径。此外,披提奈讲师愿意和东南亚研究所交换兰那和西双版纳有关资料,考古学家育帕小姐则对省博物馆展出的大量青铜器很感兴趣。
泰国文化代表团访问云南省东南亚研究所
以泰王国教育部副次长赛裕·占巴通先生为团长的泰国文化代表团一行8人,由我国国务院文化部亚洲处负责同志和工作人员陪同,于1981年8月7日来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参观访问,并与我所研究人员座谈。在座的还有:云南省文化厅厅长郭兆华、副厅长高德林等。
泰国文化代表团是泰国教育部国家文化委员会派出的第二个访华团。泰国教育部国家文化委员会是泰国政府主管文化政策和对外文化交流的部门。代表团到东南亚所参观访问,希望了解该所关于东南亚特别是泰国的研究情况,以便促进中泰两国的文化学术交流。在座谈中,该所同志向泰国客人介绍了情况。泰国客人饶有兴趣地听了介绍,并与研究人员就泰族族源问题深入地交换了意见。赛裕·占巴通先生说:“关于泰人从哪里来的问题不仅仅是学术界的问题,在泰国各方面人士,甚至中学生都希望了解。但在泰国史学界还没有人能明确地说清这个问题。泰国的朱拉隆功大学、法政大学、诗纳卡林威洛大学也都在研究该问题。我们双方如果能在这方面进行合作,对各种观点进行研究,最后能形成一个共同的学术主张,特别是能让泰国方面接受的主张,那就再好也没有了。”赛裕·占巴通先生表示对东南亚所的研究工作很感兴趣。他说,许多国家都有研究东南亚的机构,我曾有机会到欧洲了解欧洲国家的东南亚研究情况,当然,他们是从他们的角度来研究东南亚问题的。3年前,我去英国,参观过研究东南亚问题的大学。他们的研究人员很少,仅有几个人,而你们东南亚研究所仅仅一个泰国研究室就有那么多人,可见你们对东南亚研究的重视。目前,有关东南亚的著作,大都是西方人写的,包括我们的大学教材也是这样,而很少见到中国人写的。我读过霍尔的《东南亚史》,其实写的并不深,而只是对东南亚的一般介绍。如果能将你们的研究成果用外文印出来的话,我相信一定会在世界上产生影响。赛裕·占巴通表示,泰国教育部愿意为沟通泰中两国学术机构的联系尽力,并积极推进泰中两国的文化、学术交流。
座谈结束后,泰国客人参观了东南亚所的图书资料室。
云南省学者代表团赴泰出席“兰那与西双版纳文化——其继承与发展学术讨论会”
兰那意为“百万田”,是泰国北部地区的古代名称,它与“十二千田”的西双版纳一向关系密切。因此,泰国清迈大学在丰田基金会的资助下,于1986年11月22—24日在清迈召开了“兰那与西双版纳文化——其继承与发展学术讨论会”。
云南省应邀派出以云南省东南亚研究会顾问刀世勋(傣族)教授为团长、副会长黄惠昆教授为副团长的学者代表团出席了这次讨论会。成员有谢远章、张公瑾、巫凌云、刀国华(女,傣族)、范瑜、王国祥。
为了使我国学者了解兰那文化与生活,在会议开始以前,清迈大学特地安排与会成员到清迈、清莱、南邦、南奔、披夭、难等府农村进行参观与考察,并且欢度了泰国特有的水灯节。
除了8名中国学者以外,朱拉隆功、法政、兰甘亨、诗纳卡琳威洛、艺术等14所高等院校和暹罗学会、泰国历史学会、国家文化委员会等12个学术机构的12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其中有前总理克立·巴莫亲王、泰国历史整理委员会副主席巴色·纳那空教授、泰中关系史料研究委员会委员盖西·宁曼赫民等著名学者。泰国王姐甘拉雅尼·瓦他纳公主殿下莅临会议并主持开幕式,除了致开幕词外,她还发表首席演讲并出席会议听取中泰学者的发言。公主殿下在开幕词中说:“我高兴地看到云南省东南亚研究所和北京、云南的民族学院积极配合,组织中国学者与会以向会议报告他们的研究成果和进行学术交流。”
会议讨论了中泰学者提交的20篇学术论文。这些论文从各个角度对兰那和西双版纳的历史、文化、民俗、语言、艺术、文学、舞蹈进行了研究和对比,这两个地区文化的许多共同性给与会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中泰两国学者联合进行关于这两个地区文化的专题讨论会是一种尝试,这次会议必定会大力推动两国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会议结束时,两国学者酝酿了下次在景洪召开“西双版纳与兰那文化学术讨论会”的可能性。会后,甘拉雅尼·瓦他纳公主殿下在曼谷律实他尼饭店设宴,以宫廷菜肴招待中国学者,她在和中国学者告别时说,这次讨论会只是个起点,希望今后能继续进行学术交流。
第三届泰学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堪培拉召开
1987年7月3—6日,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了第三届“泰学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云南省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所长陈吕范(研究员),以及该所泰国研究室主任谢远章(副研究员)、综合研究室主任黄来钧(副研究员)三人应邀出席会议。
这次讨论会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主办,出席会议的有来自澳大利亚、泰国、美国、印度、英国、韩国、中国、法国、联邦德国、马来西亚、文莱、孟加拉、老挝、越南、新西兰、加拿大、瑞典和香港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180名专家、学者。会议分为泰国经济发展、语言文学、历史、少数民族与政治、政治学与国际政治、史前史与考古、农村的变迁、现代老挝、城市与地方的发展、宗教与信仰等10个小组,每个小组有1~3名负责人。7月3日会议开幕时,泰国政府副总理披猜·恭拉瓦匿专程到堪培拉主持开幕式,并且用英语致开幕词。
与会学者向会议提交138篇论文,由会议安排分别在5个会议室向各个小组宣读或报告。陈吕范研究员提交的论文题目是《素可泰访古——再论忽必烈平大理国是否引起泰族大量南迁》,谢远章副研究员提交的论文题目是《华夏文化对泰族古文化的影响及其意义》,他们于7月5日分别就各自的论文作了学术报告。
刀国栋率云南省政府代表团访泰
云南省副省长刀国栋应泰国政府教育部和泰中促进投资贸易商会的邀请,率领云南省政府代表团于1987年7月22日至8月1日对泰国进行友好访问。代表团一行9人中,包括省外办副主任吕增龄、省经贸厅外贸研究所所长陈茜、省东南亚研究所泰国研究室主任谢远章。
泰国朝野和各界人士对刀副省长和代表团的访问十分重视。代表团抵泰的第二天,泰王姐甘拉雅妮·瓦他纳公主殿下在她的王府接见了刀国栋和代表团全体成员,并于当晚在国宾大酒店宴请代表团。
代表团会见了枢密院院长讪耶·探玛萨、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巴颂·汶增、泰国政府教育部副部长玛纳·腊达纳哥协上将、实业部副部长功·塔帕朗西、内务部常务次长披讪·蒙拉萨沙以及泰中促进投资贸易商会会长李景河、正大集团总裁谢国民、博大集团总裁叶明祥等朝野人士,并且就云南省和泰国的文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交换了意见。
代表团访问了曼谷、博他耶和清迈。在清迈的云南籍回族同胞还设宴款待代表团,并且赠送了锦旗。泰国泰族和云南傣族在语言、文化和风俗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刀国栋是西双版纳傣族,访泰期间,他有时用傣语致词,用傣文题词,受到许多泰国朋友的热情赞赏。
澳大利亚学者格汉博士访滇
澳大利亚人类学家格汉·威捷沃德内博士于1987年11月到云南省进行学术考察。格汉博士原籍斯里兰卡,现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太平洋研究院人类学系任教,是研究泰国北部兰那泰人的专家。格汉博士在云南期间,省东南亚研究所泰国研究室主任谢远章陪同他考察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的4个傣族村寨,并且十分偶然地在曼乱点观察了村民祭祀村社的仪式。此外,还访问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
澳大利亚学者访问东南亚所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地理系高级讲师E.C.查普曼在访问云南期间,于1988年5月7—17日在西双版纳考察了橡胶垦殖情况。查普曼先生从事经济地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侧重泰国和东南亚的经济地理学。在昆明期间,他访问了东南亚所,并作了关于泰国经济发展的学术报告。他认为泰国经济的发展有多方面原因,不少经验值得发展中国家借鉴。此外,他还就1990年将在昆明举行的泰学研究国际会议提了一些建议。
泰国素帕德立·迪斯功教授访问云南
应中国云南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邀请,泰国东南亚考古与艺术中心主任、泰国历史整理委员会主席素帕德立,迪斯功亲王教授及其夫人,于1991年6月27日至7月10日来云南省参观访问,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参加了各项接待工作。
迪斯功亲王是泰国拉玛四世蒙固王的孙子,其父丹隆亲王是泰国历史学与考古学的奠基者,被誉为泰国“史学之父”。亲王现年68岁,曾在伦敦大学考古学院留学,历任泰国艺术厅档案处、图书馆处、考古处的处长,后来在艺术大学担任教授、考古学院院长、研究院院长及校长。1986年退休后任东南亚考古与艺术中心主任(该中心是东盟教育部长会议建立的学术机构)。他除了兼任泰国总理府历史整理委员会主席以外,还担任暹罗学会荣誉副会长、全国文化委员会委员、国际博物馆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并被艺术大学、朱拉隆功大学和诗纳卡琳威洛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迪斯功亲王在谢远章研究员的陪同下访问了西双版纳和大理。他在这两个民族自治州参观游览了各个名胜古迹,受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长召存信、大理白族自治州副州长李映德的热情欢迎。他还参观了西双版纳文物管理所、大理州博物馆和云南省博物馆。
迪斯功亲王还在昆明作了有关泰国古代艺术的学术报告,并与云南省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云南国际问题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以及中国云南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进行了学术文化交流与座谈。政协云南省委员会主席兼中国云南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刘树生会见了亲王及其夫人,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刀国栋、云南佛教协会会长兼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刀述仁、云南省东南亚研究所所长兼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陈吕范研究员、文化交流中心常务副秘书长任长辉参加了会见。
中国学者出席第八届泰学研究国际会议
第八届泰学研究国际会议于2004年1月9—12日在泰国纳空帕农府“河上风景”酒店举行。17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100余人与会。中国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学者谢远章研究员、王国祥研究员应邀赴会,分别提交论文:《(接受)佛教前的“原始泰人”的文化:对西双版纳傣泐文化的研究》《从南平僚(渝州蛮)论僚人与壮傣老泰诸族的族属渊源关系》,并发言。英文提要编入论文集。会后,王国祥在朱拉隆功大学和法政大学等作关于僚人的学术讲演。泰国《星暹日报》《世界日报》等媒体作了报道。
云南省文史研究馆学者赴泰国交流
2004年11月4—8日,云南省文史研究馆学术考察团应泰国法政大学泰学研究所邀请,赴泰国出席国际会议,研讨“中华人民共和国泰人研究与考察的进展情况”,泰国学者素密·比迪帕、沙墨猜·攀素宛等和中国学者谢远章、王国祥、张勇、白云(女,傣)相继作学术讲演。期间,云南学者拜会了泰中学会,并先后在曼谷、佛统、阿瑜陀耶、华富里、柯叻、孔敬、乌隆、廊开考察历史、文化。
中国学者出席第十届泰学研究国际会议
第十届泰学研究国际会议于2008年1月9—11日在泰国法政大学举行,诗琳通公主殿下主持开幕式并讲话。出席会议的有亚洲和欧美的泰学家500人。
云南省有三位学者与会。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谢远章论文《议事庭——昔日傣族的行政机构》,论说了关于傣族议事庭记录的潜在学术价值。王国祥研究员论文《从建筑文化角度追溯僚人与壮傣老泰诸族的亲缘关系——僚人与壮泰语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之一》,从考古和民族语言及史志论证壮傣老泰诸族的文化特质之一——干栏的一脉相承,从而判断古代僚人(越人苗裔)与现今壮傣老泰诸族的族属渊源关系。云南大学姚珏博士论文《西双版纳傣族现传巴利语佛经的目录和使用研究》首次从巴利语探查了西双版纳傣族现存佛经的状况,廓清了关于傣族佛经的一些误传。
中国学者出席第十届泰学研究国际会议的还有:北京大学教授裴晓睿(女),广西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赵明龙、农立夫、陈红升(女),重庆綦江学者周铃等。
他们的论文提要(英文)都收入了会议论文集光盘。
会后,谢远章、王国祥、周铃还应邀在朱拉隆功大学、诗纳卡琳威洛大学、曼谷艺术大学考古学院作学术交流,放映了两部影片:一部是王国祥研究古代僚人的影片,一部是王国祥在中国南方几个省以及中南半岛几个国家采集的干栏图像的影片。
(这些报道前后发表于《东南亚》等杂志。由于有存史的价值,故辑录于此,以作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