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是实现全面小康的根本条件与保障。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曲靖市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明显发挥出来,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统筹城乡发展协调推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全市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一、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进入21世纪以来,曲靖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推动全市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不断加快。2006—2013年,按当年价计算,曲靖生产总值(GDP)从538.32亿元增加到1583.9亿元,7年增长了1.9倍;年均增长16.6%,明显高于同期全省、全国平均增速。从“十一五”至今,曲靖经济总量连续跨越500亿元、1000亿元、1500亿元三个大的台阶。经济总量一直保持全省16个州(市)第二位。综合经济实力的大幅提升,为未来进一步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撑(见图4-1、下页图4-2)。
图4-1 2006—2013年曲靖市GDP增长示意图
资料来源:曲靖市统计局编:《曲靖统计年鉴(2014)》(内部资料),2014年。
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也在逐步优化调整。“十一五”以来是曲靖经济的高增长期,也是工业化加速发展期。从产业结构演变趋势看,2006—2013年,全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8.1:53.3:28.6演变为18.3:52.9:28.8。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始终保持在50%以上的高位,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有升有降,但变动幅度很小,平均维持在29%左右。这一结构变动趋势与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国际产业结构变动一般规律有明显不同,与全国产业结构演变趋势也不一致,体现了曲靖区域经济的特殊性。但总体上,曲靖三次产业结构朝着实现工业化目标方向调整的趋势已较为明朗(见表4-1)。
图4-2 2013年云南省16个州(市)GDP比较示意图
资料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云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编:《云南领导干部手册(2014)》,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表4-1 2006—2013年曲靖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长及结构变动
资料来源:曲靖市统计局编:《曲靖统计年鉴(2014)》(内部资料),2014年。
(二)人均GDP稳步增长,与全国平均差距逐步缩小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全市人均GDP不断增长。从“十一五”以来的增长情况看,据统计,2006—2013年,按当年价计算,全市人均GDP从9443元增长到26599元,7年增长了1.3倍,年均增长达15.9%。2013年,全市人均GDP为26599元,按当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计算,折合4363美元;在全省16个州(市)中,曲靖人均GDP低于昆明市、玉溪市、迪庆藏族自治州,列第四位(见图4-3、下页图4-4)。
图4-3 2006—2013年曲靖市人均GDP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曲靖市统计局编:《曲靖统计年鉴(2014)》(内部资料),2014年。
与全国人均GDP水平比较,曲靖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仍较大,但随着“十一五”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市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差距正逐步缩小。2006年曲靖人均GDP相当于全国平均数16500元的57.2%;2013年,曲靖人均GDP相当于全国平均数41907元的63.5%,7年间,相对差距缩小了6.3个百分点。人均GDP差距的逐步缩小,表明曲靖全面建成小康进程正在加速赶上全国的发展步伐(见下页表4-2)。
图4-4 2013年云南省各州(市)人均GDP比较示意图
资料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云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编:《云南领导干部手册(2014)》,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表4-2 2006—2013年曲靖市人均GDP与全国平均数比较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14)》,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年版;曲靖市统计局编:《曲靖统计年鉴(2014)》(内部资料),2014年。
(三)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曲靖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从“十一五”以来的情况看,据统计,2006—201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9498元增加至24262元,7年增长了1.6倍,年均增长达14.3%;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296元增加至6861元,7年增长了近2倍,年均增长达16.9%。两者均高于同期13%左右的GDP增速。收入的快速增长,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见图4-5)。
图4-5 2006—2013年曲靖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曲靖市统计局编:《曲靖统计年鉴(2014)》(内部资料),2014年。
与全国相比,2006年,曲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498元,相当于当年全国平均水平11759元的80.8%;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296元,相当于当年全国平均水平3587元的64%。至2013年,曲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24262元,相当于当年全国平均水平26955元的9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6861元,相当于当年全国平均水平8896元的77.1%。显然,自“十一五”以来,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正逐步缩小。
随着收入的不断增长,曲靖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明显提高,从反映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经济指标——恩格尔系数可以得到证明。2006—2013年,曲靖市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40.5%逐步降至36.5%;农村居民家庭家庭恩格尔系数从50.1%逐步降至45.8%。显然,曲靖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所占比重都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全市城乡居民富裕程度和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并成为曲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的标志之一(见图4-6)。
图4-6 2006—2013年曲靖市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动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相应年度《曲靖统计年鉴》有关数据整理。
二、城镇化加速发展,城镇体系基本形成
人口城镇化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迁移,以及伴随而来的生产生活方式由乡村向城镇逐步转移的过程。世界近代经济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城镇化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城镇化率的高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突破了50%,成为我国现代化发展的一个转折性标志。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中,城镇化达60%,是判断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主要指标之一。
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在工业化的强劲推动下,曲靖城镇化开始步入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率快速提升,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以珠江源大城市为中心、区域中小城市、县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基本形成。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促进全市逐步走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一)城镇化加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曲靖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加快,但城镇化发展经历较长时期的缓慢增长过程,至20世纪末,全市城镇化率仅为18.84%。按照国际通用标准划分,属于明显的低增长阶段。进入21世纪,伴随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曲靖城镇化发展步伐逐步加快,“十一五”中期,全市城镇化率超过30%,开始步入加速发展期,大批乡村人口不断转移到城镇就业、生活,全市城乡人口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城镇人口占常住总人口的比重(城镇化率)不断增长。2006—2013年,全市城镇化率从28.59%升至41.59%,7年增长13个百分点,年均提高约2个百分点。随之而来的是,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互动结合、共同推进,对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成为曲靖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主旋律”(见下页表4-3、图4-7)。
表4-3 2006—2013年曲靖市城镇化发展变动
资料来源:根据相应年度《曲靖统计年鉴》有关数据整理。
图4-7 2006—2013年曲靖市城镇化率增长变动
资料来源:曲靖统计局编:《曲靖统计年鉴(2014)》(内部资料),2014年。
随着“十一五”以来全市镇化率的快速提升,曲靖城镇化发展滞后的局面有了较大的改变。至2013年,在全省16个州(市)中,曲靖城镇化率达41.59%,次于昆明市(68.05%)、玉溪市(44.1%),列全省第三位。
按照《曲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曲靖城镇化发展目标是,“‘十二五末’,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00平方公里以上、城市人口达100万人以上,建成安全文明卫生园林的宜居珠江源大城市。坚持以强带弱、轴线集聚、网络发展,构建次中心城市和中心城镇等梯度有序发展城市格局。宣威城区建成35万以上人口,陆良县、罗平县、富源县、会泽县城建成20万以上人口,师宗县城建成15万以上人口的次中心城市;加快55个建制镇和44个乡集镇的发展,建成21个以上省级特色小城镇和10个市级特色小城镇,完善建设6个省级旅游小镇,全市小城镇建成区面积达175平方公里,人口达100万人以上,全市城镇化率达47%”。据此规划,2011—2015年,曲靖城镇化率将每年提升约2.1个百分点。预计“十三五”期间全市城镇化率可保持年均增长2个百分点,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将提升到55%左右,接近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确定的城镇化率60%的“全面小康”标准。
(二)城镇体系逐步完善
1.城镇体系结构基本形成,城镇规模不断扩大
“十一五”以来,曲靖坚持以建设珠江源大城市为主导的城镇化发展战略,把曲靖城镇空间结构布局规划为:建设1个一级中心城市——曲靖中心城区,3个二级中心城市——宣威、罗平、陆良,5个三级中心城市——师宗、会泽、富源、马龙、沾益,13个四级重点城镇,40个五级一般城镇,99个特色小城镇。根据这一规划,全市各级集中力量不断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鼓励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助推工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互动发展,初步构建形成了中心城市、区域中小城市、特色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
据统计,至2013年年末,曲靖市县以上建成区面积达231平方千米,其中,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67.85平方千米。省级特色小城镇和市级重点小城镇建设进展顺利,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通过实施农村具备一定条件的村民委员会改“居委会”,实施乡镇、街道区划设置调整,全市城镇结构体系逐步完善。至2014年6月,全市9个县(市、区)和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共设51个建制镇、42个城区街道办事处。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城镇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城镇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促进作用。
城镇建设的显著成就,为曲靖赢得了多项荣誉。2005—2008年,曲靖连续四次被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评为“全国十佳宜居城市”,2013年度、2014年度再获此称号。2007年,在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中国财富论坛组委会举办、世界杰出华商协会承办的“中国走向世界——中小城市成就奖”评选活动中,曲靖成为云南省唯一上榜城市。2007年、2008年曲靖连续两次被评为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评为“中国最安全城市”。2009年,曲靖入选“新中国建国60周年城市发展代表”。2015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11部委联合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曲靖市被确定为首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为云南省唯一列入“试点”的地级市。
2.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逐步融入滇中城市经济圈
曲靖是云南的人口大市,经济社会发展位居全省州(市)前列,具备建设大城市的基础和条件。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目前,含麒麟区、沾益县、马龙县的“麒、沾、马”一体化珠江源大城市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城市经济增长迅速,发展势头强劲。据统计,2006年,麒麟区、沾益县、马龙县3个县(区)经济总量之和为226.3亿元,2013年达683.3亿元,7年间增长了3倍,占全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42.2%增长到43.1%。珠江源大城市的空间集聚效应逐步加大,市域内中小城市的吸引力继续增强,对周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在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政策因素的推动下,珠江源大城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人口不断聚集。截至2013年年末,涵盖“麒、沾、马”一体的曲靖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超过90平方千米,城镇总人口超过92万人,中心城区的麒麟区城镇化率达67.5%。
按照《曲靖市城镇发展规划》,到2020年,曲靖珠江源大城市将建成城市人口达1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远期城镇人口将突破200万人。从近期发展态势看,随着国家和云南省建设滇中城市经济圈战略规划的逐步落实,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曲靖珠江源大城市建设全面推进,曲靖市域内城镇体系将进一步完善,曲靖城镇化发展将逐步显示出较强的“后发优势”,促进全市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三、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扶贫开发成效显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贫困地区没有实现小康,就没有全市的小康。为此,多年来,曲靖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加快新农村建设、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三农”工作根本,把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强化工作措施,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进入“十二五”以来,全市在力争粮食增产的基础上,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增长。据统计,2013年,全市农业实现增加值289.2亿元,比2012年增长7%;拉动曲靖GDP增长1.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9%。2010—2013年,全市农业增加值从183.6亿元增加到289.2亿元,年均增长16.3%,高于同期GDP增速约3个百分点(见图4-8)。
图4-8 2010—2013年曲靖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变动
资料来源:根据相应年度《曲靖统计年鉴》整理。
目前,曲靖以粮食、烤烟、油料为代表的种植业,以生猪、牛、羊为代表的养殖业在全省占显著优势。以2013年为例,曲靖市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318.2万吨,占当年全省总产量1824万吨的17.4%;烤烟21.5万吨,占全省总产量103.9万吨的20.7%;油料16.2万吨,占全省总产量60.7万吨的32.6%;蔬菜225万吨,占全省总产量1625.4万吨的13.8%;肉类(猪、牛、羊、禽肉)172.2万吨,占全省总产量357.4万吨的48.2%。在全省16个州(市)中,曲靖粮食、烤烟、油料、肉类四种农产品产量均列第一位。尤其突出的是,全市年烤烟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1/5以上,占全国总产量的1/10左右,这决定了曲靖在全省乃至全国烟草行业都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二)扶贫开发成效显著
1.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进入21世纪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曲靖市大力推进扶贫开发。随着《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的实施,特别是从2007年开始,全市通过实施“千村扶贫、百村整体推进”到村到户的“866”工程和“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建设,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成功探索出政府大投入、资源大整合、项目大集中、社会大参与、群众大发动、连片大开发的“大扶贫”新模式——曲靖模式;构建了党委、政府统筹协调、整合资源、集中力量、纵向联动、横向协同、配套建设、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新机制;形成以整村推进促进整乡推进、以整乡推进带动扶贫开发向纵深发展的扶贫开发新格局。“十一五”期间,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余万人,有力推进了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进程。
2.新一轮扶贫开发全面展开
进入“十二五”以来,国家确立了“新扶贫标准”(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在2300元以下为贫困人口),开始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战略规划。曲靖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下发了《曲靖市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关于加快全市农村扶贫开发攻坚的实施意见》《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方案》,按照以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以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规划部署,2014—2018年,全市每年启动一批扶贫开发“整乡推进”“整村推进”建设,共实施5批,每批实施时间2年。其中在会泽县、宣威市、罗平县、师宗县、富源县5个片区(县)和国定扶贫开发重点县,每年实施5个省级扶贫开发“整乡推进”建设,实施45~50个省级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建设;在麒麟区、沾益县、马龙县、陆良县4个非片区(县)每年实施4个市级扶贫开发“整乡推进”建设;在全市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特殊贫困地区每年实施5个市级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建设。完成上述任务,将确保到2018年左右基本解决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以下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问题,为曲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四、统筹城乡发展稳步推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曲靖各级党委、政府牢固树立“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市的小康”的理念,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构建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一)统筹城乡规划布局
在中心城市建设上,曲靖围绕珠江源大城市建设目标,制定实施“麒、沾、马”一体化“同城”发展规划;以“四城联创”为统领,实施中心城区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其他各县(市、区)以县城建设为中心,统一规划小城镇建设、新村庄建设,统一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镇上山和旧城改造项目。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着眼未来,积极推进城镇区划调整工作,2013年年底,沾益县、马龙县撤县设区,罗平撤县设市方案已上报国务院审批;完成了15个乡镇改设33个街道区划调整工作,19.3万农业人口转为城镇居民。目前,中心城市、县城建设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90%以上,村镇体系规划、特色镇、村庄规划覆盖率达100%。
(二)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多年来,曲靖坚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产业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现已形成粗具规模、具有一定优势的产业体系格局。目前,全市产业体系已覆盖国民经济20个行业门类、95个行业大类、395个行业中类。第一、二、三产业都培育发展了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区域产业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其中,第一产业培育形成了粮食、烤烟、畜牧、油料、蚕桑、蔬菜、魔芋、中药材、杉木林等优势特色产业;第二产业培育形成烟草加工、能源、化工、冶金、汽车及装备制造、建材、新材料等优势特色产业;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商贸、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优势明显,旅游、金融、信息、物流等新兴服务业正在崛起。
(三)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曲靖市按照以市政道路、污水和垃圾处理、园林绿化为重点,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持续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城市面貌发生较大变化。城乡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功能明显完善、城镇环境明显改善。一是住房保障方面进一步完善。通过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城镇棚户区改造等,有效解决城乡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二是城市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公交线路覆盖率达100%。三是农村基础设施方面。新村庄建设、农村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重大项目全面推进,乡村公路、水利、村舍、住房、学校、卫生室、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农民生产生活环境获得极大改善。
(四)统筹城乡社会保障
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2013年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达25.4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达285.35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达42.7万人;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比例达46.86%;参加失业保险的达23.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达33.3万人;参加城镇生育保险的达23.99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医疗合作(简称“新农合”)保险的达501.83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84%。同年,全市“新农合”参合率提高到98.18%,参合人数达501.83万人;筹资标准提高到340元;报销水平不断提高,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比提高到78.3%,20种重大疾病纳入大病保障范围。与此同时,曲靖还在全省率先实施城乡居民大病补充商业保险,有效降低群众的医疗经济负担。同时积极推进农村“低保”工作,全市40余万农村“低保”对象全部得到救助。全市城乡社会保障正逐步建立健全。
(五)统筹城乡公共服务
至2013年,全市9个县(市、区)建成投入运行污水处理厂10个,污水处理率达76%。9个垃圾处理项目日处理能力达2090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自来水厂19座,日综合生产能力为34.75万立方米,已建供水管道长度1331千米,供水普及率达95%。完善“麒、沾、马”一体化电网规划,建成6个重点输变电工程,改造农村电网1546.9千米、城镇电网226千米。全市所有乡镇全部实现4G网络覆盖,信息化建设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在城乡市场流通及科技配套服务方面,全市已完成100个农村规范化网点建设,9个县级农资配送中心建设,2个县级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建设,3个市级鲜活农副产品配送中心(超市)建设,供销社系统4319个网点覆盖全市400户以上的乡村,形成了一体化的农村市场流通网络服务体系。通过加大良种良法的研发、示范推广,科技推广由单一成果加速向集成组装转变带动农业发展,农业科技创新成为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全市9个县(市、区)完成了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示范县项目、106个乡(镇)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基层农业服务功能明显提升。
(六)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
“十一五”以来,全市民生投入不断加大。进入“十二五”,民生支出占全市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75%。随着公共财政投入的不断加大,城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公共教育资源整合初见成效,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城乡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人民群众主要健康指标不断改善。城乡人口与计划生育、老龄人口、残疾人服务工作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