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后发展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在21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党中央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作为后发展地区,如何通过推进工业化进程来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实现稳定解决温饱进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制约后发展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障碍
1.工业落后。工业化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最终实现经济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重要历史阶段。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对于形成后发展地区经济发展新优势,稳定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增加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加快实现稳定解决温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西吉县是宁夏南部山区贫困县之一,全县总人口42万人,其中回族人口211422人,占总人口的51.1%,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4%,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占总劳动力的8.91%。工业经济取得较快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营领域逐步拓宽,社会贡献日渐突出。虽然全县确立洋芋淀粉、豌豆粉丝、畜产品加工三个支柱产业的开发建设,全县的乡镇企业已初具规模,但与自治区和固原市平均发展水平相比,西吉县经济发展还很落后,总量小、效益差、比重低,“跛足”现象十分突出,工业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的较低层次。由此而形成的一些深层次矛盾日益暴露出来,如农产品工业转化增值不足造成农业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工厂少使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不能有效转移的问题,还有城镇化水平低、第三产业不活、财政收入缺乏来源等等。因此,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已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战略任务。
2.缺乏工业化主导地位的理念。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工业化阶段不可逾越,没有工业化就不可能实现城市化和现代化。兴工才能富民,兴工才能强县。工业化是产业结构由农业经济为主向工业经济为主转变的过程,只有加快工业化进程,才能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后发展地区工业虽然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仍相对滞后,尤其是县级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县域经济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县域工业的发展上。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发展工业。依靠工业来实现后发展地区的经济增长须克服两种观念:①后发展地区工业缺乏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是随要素相对价格变化而转移的,并非一成不变的,也不要把比较优势就等同于资源优势。②认为发展县域经济应该主要依靠第三产业。近年来工业企业因过剩经济普遍不景气,而第三产业的确出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抓住第三产业的发展机遇无可厚非,但第三产业的长远发展必须依靠工业化的支撑。因此,工业化是后发展地区县域经济的必补之课。
3.缺乏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机制。后发展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非公有制经济滞后。过去在计划经济时期,依靠国家财政来推动后发展地区发展经济,所以后发展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水平较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后发展地区采取多种措施政策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但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贸易业、交通运输业、社会服务业等行业,呈现了过度竞争的局面。
另外社会上还有这样偏见:“小钱看不上,大钱挣不来。”其实后发展地区的发展,还是要依靠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支持。如建立面向中小型企业的投融资体制,鼓励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放宽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推动工业化的重要力量和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实体,树立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理念。
二、强化措施,推进工业化进程
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加快经济增长的速度。后发展地区发展,必须依靠国家的政策支持;但政府投资拉动型的增长方式并非长久之计,应该积极寻找后发展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新的增长点。
1.依靠县域经济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跨越式发展。发展贫困县域经济必须深化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省情区情的再认识。宁夏的两大优势是农业和能源。但是这两个优势并未形成宁夏的经济优势。宁夏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特色和规模。在西吉县,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实现小康是经济发展战略的主体目标。从西吉县情看,没有农业和农村的进步和发展,就没有经济的进步繁荣,就没有各民族的进一步团结,就没有社会的进一步稳定。实现走农业产业化之路的目标,就要用农工商兼顾,在发展方式、方法上注重创新思想,提高技术水平,拓宽产业链条,加强对县域经济的辐射作用。
后发展地区工业化必须重点强调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西吉县域经济,应该从资源优势入手,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和国有重工业企业关联配套产业等;从发展瓶颈入手,发展金融、信息、中介、运输等现代生产服务产业。
2.培育内生比较优势,促进后发展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后发展地区发展经济必须走依靠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之路。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能够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富民强县。后发展地区各县情况不同,各有各的优势,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带动强县富民。迄今为止,在我翻阅的材料中,后发展地区经济发展战略都过分强调了资源条件等外生比较优势,而忽视了由于选择不同专业分工方向的决策而造成的事后生产率的差别即内生比较优势。如西吉县,现代工业起步晚,农林牧产品商品率低,整体资源开发滞后,现有的自然资源优势没有变成经济优势,资源富而经济穷,就是缺乏内生比较优势,本来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也陷入困境,如傻傻方便面生产企业等,主要是企业缺乏营利内生比较优势的意识和动力。后发展地区应该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并重视对技术开发研究的投入和支持。
后发展地区还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加快科技进步和研发步伐,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依靠科学技术来开发资源,提高县域工业的加工深度和专业化程度,促进县域工业技术体系升级。
3.加快中小型企业的规模经营,促进跨越式发展。后发展地区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都呈出缺乏规模效益的弊病。尤其宁夏,县级行政区划相对规模狭小,“省级制,地级规模,县级实力”,处于竞争弱势。这是因为不发达地区资本积累的能力有限,企业发展缓慢,规模小而且数量少,很难参与现代化生产竞争;县域间产业结构趋同,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严重,难以形成对外竞争的合力;家庭作坊式经营,难以形成现代企业制度的整合优势。目前我国竞争部门已经开始进入过剩经济时代,传统产业更多地需要规模经营来确保微利,而后发展地区传统产业是主导产业,发展规模经营十分重要。如西吉县,缺少大型企业,必须在培育和发展中小企业上下工夫。要采取优惠政策鼓励有市场有技术的企业加快横向联合与资本集中,实现规模经营,在“四大支柱”产业上,提高产品设计包装,加大市场营销的力度。
4.发挥“能人”示范效应,依靠人力资本实现跨越式发展。后发展地区不仅缺少企业家而且也缺少“经纪人”,要加快培养企业家队伍,重视扶持一批能人,引导有眼光、有胆略、有知识,懂信息、善经营、会管理的“能人”,采取自办、领办、联办或承包租赁生产型、加工型、技术型、服务型经济实体,在市场经济中锻炼企业家。在农村中要使用懂经济的能人来掌握基层政权,充分发挥能人示范效应。要加强对能人的宣传报道,树立致富典型,推广成功经验。同时实行东西部地区人才置换机制。鼓励一些到东部地区打工者在学到技术后返乡创业,把“能人经济”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和招商引资的重要举措。实现“三个有”,即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