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去工作
最近看到一幅朱德庸的漫画想到了为什么去工作的问题。因为朱德庸的漫画曾经如此描述:“你可以不上学,你可以不上网,你可以不上当,你就是不能不上班。”
马克思17岁时在一篇考虑择业的文章里写道:如果一个人仅仅为自己的幸福而活着,他的欢乐是自私的。一个真正的人应该为人类而思考,为人类而工作。这种积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更应该成为新时代的主流价值。
朱德庸的漫画是针对近年来出现的形态各异的“不上班族”所进行地审视,有靠父母供养的“啃老族”,有靠房屋租金生活的“啃屋族”,有年富力强而急流勇退的“隐退族”……在北京市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民盟北京市委对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所进行的一份调查引起了代表们的关注。调查发现,当前北京地区大学生“非就业”状态呈上升趋势。调查结果表明,面对就业压力,“啃老族”悄然出现,他们多为独生子女,父母溺爱导致独立生活能力低下、吃苦耐劳精神不强、依赖心理严重。尤其是近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增长快,就业压力加大,一些学生在找工作过程中对家庭有较大的依赖性,“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
当越来越多处于劳动年龄段的年轻人追求不上班的“自由生活”时,这不得不引发人们重新审视工作的意义:人们究竟为什么而工作?
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竞争压力大,工作节奏快对职场的调侃和逆反情绪增长,并不足以证明工作的吸引力已经普遍下降。有人厌恶工作,同时也会有人向往工作,期盼与更多的人接触。过去,个人在工作上并没有太大的选择空间,而现在职业岗位的资源分配,遵循买卖双方自由选择的市场规律,所以个人对职业寄托的理想,必然会考虑得更加具体而深入。大多数人都以工作为主业,就意味着自己的人生目标也应该以事业为主。即使面对某种普遍存在的生活规律,年轻人也会扪心自问一下,具体到“我”的头上,这件事意义又何在。主客观的诸多条件,都造成了年轻人对工作产生了日益强烈的价值追寻,而不是盲目地为工作而工作。现代社会也为各种多元的人生观提供了选择的可能,但有些底线原则其实也是客观存在的。
工作的意义,可以理解为谋生的手段和因为喜欢而把它看作自由自觉的劳动。工作不光是为了实现个人的人生意义,更是人类继续前进的动力,与整个社会的发展紧紧相连。在精神层面促使大家意识到,自觉的劳动,不仅是为了创造个人幸福,也是为了承担社会责任,为了全人类的幸福。
工作的价值远远超过你的想象!你认为工作的价值只在于谋生,只在于那一点薪水吗?以前你可能真的是这么想的,然而这是非常错误的。我们生命的一大半时间都是在工作,如果工作的意义只在于糊口,那么我们的人生未免显得太无趣了。正如俾斯麦所说:“工作是生活的第一要义,不工作,生命就会变得空虚,就会变得毫无意义,也不会有乐趣。没有人游手好闲却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工作帮助我们在社会中成长!工作不仅让你能养活自己和家人,还能让你明白生活的道理。通过在工作中处理各种关系和问题,可以帮助自己塑造自己的品格,完善自己的个性;工作的进取心和生活的热情,还使我们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拯救。一个从来就不需要去工作的人,很难完全体验人生的意义。工作带给我们满足感和快乐,一个热爱本职工作的人,即使做着最低微的工作,拿着最少的薪水,他也是快乐的。那些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赚来的金钱中,包含着阅历、意志、力量、思维方法、严谨作风和决断能力等等,而不只代表着没有意义的数目。所以我说:工作与快乐,是可以并存的,我工作,我就快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