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无论是已经进入社会谋职还是仍在校的医学生,每个人都渴望成功。然而,并非人人都能如愿以偿。如今的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以至人们很难预料长久的未来会怎样,更难预料经历很多事情后自己会发生哪些变化。“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人们充分地认识自己,客观地分析环境,科学地树立目标,正确地选择职业;也可以帮助人们运用适当的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职业生涯中的险阻,避免人生陷阱,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
所谓“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眼前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计划、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的目标确定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职业生涯规划对医学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而言,就是在考虑自身兴趣、爱好的前提下,认真分析个人的性格特征,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将来所从事工作做方向性方案。作为医学高等院校的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促使自己在全面、深入地分析和了解自我的基础上,制订出明确的职业目标,并且在职业目标的引领下,充分、合理地利用大学时光,提高职业素质,构建、优化知识结构。它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求职时的竞争力,也可以使大学时期的投入实现效益最大化。
一、开展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拓展医学生的就业途径
医学本科生因其高度的专业性,就业去向相对单一。大多数医学生都在医院就业。产生这种就业去向单一的原因是在医院就业一方面专业非常对口,另一方面也具备了区别于其他专业的不可替代性。专业的不可替代性让他们今后工作的技术含量高,职业发展路线明确(职称的评定),工作必然相对稳定。正因为固守这种观念,从而导致医学生的就业无法走多元路线。同时与医学院校实习培养形式有一定关系。因医学院校本科生的实习地点只有医院,学生通过在医院的实习得到了实践能力的训练,同时也确立了自己就业的理想对象———医院。然而,这种一元化的实习形式,缩小了学生的就业视野,减少了学生与医院以外的医疗卫生相关单位的接触机会,进而使医学生的就业面大受影响。这就需要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医学进行相关专业的职业培训和必要的就业指导,引导他们向非公有制医疗机构及医学相关行业,如健康、保健、康复、咨询、保险业或基层就业。在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同时应加强毕业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毕业生正确处理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将个人的发展目标和整个国家、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逐步树立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崭新就业观,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顺利完成就业。
二、开展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正确处理医学职业的流动性
随着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序幕的拉开,特别是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出台,提出“稳步推动医务工作者的合理流动,为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人才的纵向和横向交流,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意味着在新医改视角下,我国医学人才将由单位人逐步转变为社会人,多点执业和医学人才的流动势在必行。医生职业的流动性乃大势所趋,是医疗资源的自我优化过程,是时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合理医学人才流动是实现医学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消除当前我国公立医院医学人才流动过程中存在的“趋市”、“趋利”现象的必然选择。合理的医学人才流动既要使医学人才充分地流动起来,又要认真考虑人才流动的效率性与公平性,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将医学人才的个人发展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有机统一。这就需要对医学生职业生涯进行规划,以保证医学人才流动的合理性。
三、开展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医学人才在职期间的成就感
(一)现代医学发展对医学人才要求高
现代社会对医生的要求,不仅要求其掌握高端先进的医疗技术水平,也要求其具有创新开拓能力,身心健康、德才兼备、视野开拓,且能融洽地与患者沟通与交流,为人类健康服务。培养社会需要的医学人才,必须全面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加强医学人文素质培养;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加强社会实践,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等现代临床医学,要求医生的临床诊断正确、及时、全面,治疗方法合理、有效、彻底,安全措施严密、稳妥、可靠,护理方案周密、细致、贴切,医疗服务规范、温馨、人性,工作效率快捷、高效、省时,医疗费用低廉、节约、最少。对医务工作者的个人修养、心理素质、道德水准与技术提出了严格甚至有些苛刻的要求。
(二)医学专业人员工作时间长、社会责任大
在职业行为中,医生必须面对庞大的、日益增加的医疗消费群体的各种需求,还要应对紧张的医患关系。同时,医生的职业发展需要付出相当多的时间学习提高,尤其是教学医院的医生同时承担临床、教学、科研等多项任务,致使工作与生活缺乏规律,常处于超负荷状态。同时,患者对医疗行为的不理解及医疗费用高昂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医务工作者很可能成为医院暴力的受害者和医疗纠纷的被告,而且医务工作者经常面临危急重症病人抢救,病人的焦虑、精神紧张和烦躁等情绪变化常导致医务工作者的精神负担和感情刺激较重。医院为了维持生存,也给医务工作者施加压力,如岗位及职称晋升竞争激烈、收入与经济指标挂钩等,同时医院还会给医务工作者施加医保政策控制管理的压力,医务工作者没有更多的工作自主权,使医生处于两难的境地。
(三)医学专业人士承担着重大的社会压力
社会压力主要是公众对医疗工作的误解和媒体的推波助澜所致,表现为医务工作者得不到社会应有的理解和尊重,得不到舆论的支持和宽容。近年来,社会舆论对医务工作者的负面报道过多,导致患者对医院的不信任感增加,加之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不尽完善,社会支持度极低,医务工作者心理与职业的压力呈上升趋势。
医生作为特殊的职业群体,由于上述问题,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导致了医生在职期间的职业成就感低下,甚至出现职业倦怠。对医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能力、性格以及对所从事的事业的意义的认知与该事业要求的适配性,从而保证其对事业的持久热情、执著投入和高效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