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实验的读书

实验的读书

时间:2023-06-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繁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再进一步,到一定的时候,你也可以不必尽去看书,因为世界上的书总是读不完的,何况许多书只是备人们查考,而不是供人们读的。很显然,查书的基础在于博览群书,博览者,非精读也。

冰心(1900—1999),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这时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时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大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若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到得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于林译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本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繁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因此,在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几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谈谈读书

严济慈

读书主要靠自己,对于大学生来说尤其如此。读书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这就是听(听课)——看(自学)—— 用(查书)的发展过程。

听课,这是学生系统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要想学得好,就要会听课。所谓会听课,就是要抓住老师课堂讲授的重点,弄清基本概念,积极思考联想,晓得如何应用。有的大学生,下课以后光靠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就学习不到真知识。我主张课堂上认真听讲,弄清基本概念;课后多做习题。做习题可以加深理解,融会贯通,锻炼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道习题做不出来,说明你还没有真懂;即使所有的习题都做出来了,也不一定说明你全懂了,因为你做习题有时只是在凑凑公式而已。如果知道自己懂在什么地方,不懂又在什么地方,还能设法去弄懂它,到了这种地步,习题就可以少做。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学生,通过多年的听课,学到了一些基本的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又掌握了工具(包括文字的和实验的工具),就可以自己去钻研,一本书从头到尾循序地看下去,总可以看得懂。有的人靠自学成材,就是这个道理。

再进一步,到一定的时候,你也可以不必尽去看书,因为世界上的书总是读不完的,何况许多书只是备人们查考,而不是供人们读的。一个人的记忆力有限,总不能把自己变成一个会走路的图书馆。这个时候,你就要学会查书,一旦要用的时候就可以去查。在工作中,在解决某个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某种知识,就到某一部书中去查,查到你要看的章节。遇到看不懂的地方,你再往前面翻,而不必从头到尾逐章逐节地看完整部书。很显然,查书的基础在于博览群书,博览者,非精读也。如果你“闭上眼睛”,能够“看到”某本书在某个部分都讲到什么,到要用的时候能够“信手拈来”,那就不必预先去精读它,死背它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