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唐彪(清)

唐彪(清)

时间:2023-06-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唐彪,字翼修,明末清初浙江金华人,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位语文教学法专家,其《家塾教学法》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部以“教学法”命名的理论著作。其中“当备考究”之书,今天常统称为参考书,唐彪已充分认识到了参考书的重要作用。唐彪认为读书当然要下苦工夫,但用力不能太过,太过容易影响健康,反而不利于读书,应该设立读书课程,劳逸结合。

唐彪(生卒年不详),字翼修,明末清初浙江金华人,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位语文教学法专家,其《家塾教学法》(《读书作文谱》和《父师善诱法》的合刻本)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部以“教学法”命名的理论著作。唐彪既研究教学之法,对读书方法自然有其独到之处,总的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五等分类法。唐彪认为书不同,读法也应不同,他将书分为五等,即“当读”“当熟读”“当看”“当熟看”和“当备考究”之书。所以这样分,是因为书的内容不同、粗精不同和读者需要不同。他说书“有当读之书,有当熟读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再三细看之书,有必当备以资查考之书。书既有正有闲……有粗精高下,有急需不急需之异,故有五等分别也。学者苟不分别当读者何书,当熟读者何书,当看者何书,当熟看者何书,则工夫缓急先后俱误矣。至于当备考究之书,苟不备之,则无以查考,学问知识,何从而长哉?”(《读书作文谱》)其中“当备考究”之书,今天常统称为参考书,唐彪已充分认识到了参考书的重要作用。

二是劳逸结合,设立课程。唐彪认为读书当然要下苦工夫,但用力不能太过,太过容易影响健康,反而不利于读书,应该设立读书课程,劳逸结合。所以他说:“学者用心太紧,工夫无节,则疾病生焉。余亲见读书过劳而夭者五六人,故父师于子弟,懒于读书者,勿令嬉游;其过于读书者,当阻抑之,勿令穷日继夜。此因材立教之法也。”(同上)

三是结合时地。书的作者年代不同、所处地域不同,其所表现的内容、主旨也就不同,因此唐彪认为读书时应联系作者所处时代、地域,设身处地去探究书中内容,才会有所收获。所以,“凡读书者,一当论世,次当论地。世之纯浇不同,地之风俗各异,古圣人良法美意,不能行于后世,不可行于殊方远域者甚多,后之人,何能拂乎时势风俗,以求合古也?得此意以读书,则无书不获益矣。”(同上)

四是相互联系法。唐彪以读史书为例,认为读书时如果单就一个问题或事件去推究,不容易弄懂,或者容易误解,应该将上下前后的问题或事件加以联系,才能更好地理解个中真意。他说:“(凡观史书)须尽心体认。譬如国家之事,单就此一件看,于理亦是,合前后利弊看,内中却有不是存焉。又国家之事,单就此一件看,似乎不是,合前后利弊看,又有大是处存焉。故凡事之是非,必通体观其事之前后得力,方足据也。”(同上)今天看来,不光是读史书如此,读任何书都应该前后左右、纵向横向、上下文之间加以广泛联系,才能更好地把握书中内容。

五是理解根因归重。“根因”即立意,是作者写书的出发点和原因;“归重”即内容主旨,是作者表达的思想和论点。抓“根因”“归重”是

一种提纲挈领的方法。“盖根因者,书与文之所由作;归重者,书与文之主意所在是也。今书文纲领条目之分,人皆知之,而根因与归重之故,人多昧之。昧之,则不知书文之所以然矣,余特揭根因归重四字,分别其标记,庶几阅书阅文有定见,而书文亦易明悉矣。”(同上)也就是说,先抓住了书或文章的“根因”“归重”再去领会全书或全文的内容,就容易得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