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刮痧疗法的渊源与原理

刮痧疗法的渊源与原理

时间:2023-06-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若论刮痧疗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远古时期。此外,刮痧疗法还见于《松峰说疫》、《串雅外编》、《七十二种痧证救治法》、《养生镜》、《验方新编》等书中。在刮痧疗法中有刮痧、放痧、扯痧、焠痧、拍痧等不同治疗方法。刮痧疗法在民间有着广泛的流传和应用。英、法、美、日、加等发达国家都将刮痧疗法视为一种时髦、健康的理疗方式。

刮痧疗法的渊源与原理

刮痧疗法,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施术于皮肤、经络、穴位和病变部位,把阻滞在人体经络的病理因素通过皮肤宣泄出来,使病变的器官、组织及细胞在被刺激的过程中,自动修复,自我调整,从而被活化,重新获得携氧的能力,以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

若论刮痧疗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远古时期。发现于新石器时代的文物——砭石,可以说就是刮痧器具的鼻祖。早在《内经》成书时期,人们便有用“砭石”治病的记载(见《素问•异法方宜论》)。在《内经•素问》中有这样的记载:“帝曰:不足者补之,奈何?岐伯曰:必先扪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怒之。”“砭石”是石器时代的人们自制的作为原始医疗工具的石器,它的作用是在人体表面进行压、刮、划、刺等操作以治疗疾病。不仅可以磨制成尖刃锋利型,以刺割痈疽,破溃脓肿,还可以磨制成扁平薄滑型,对未形成痈疽的体表部分进行大面积刮痧治疗,用以泻火祛毒,固密腠理,治疗当时沿海居民们因多食鱼、盐而形成的体内瘀热积聚(热中)及皮肤腠理不固等疾病。

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关于刮痧治病的文字记录见于《史记》中,文中记述扁鹊(春秋战国时代名医)采用砭石治疗疾病的医案。到了唐朝时期,人们已开始运用萱麻来刮治疾病。发展到明代,有关刮痧治病的记录更详尽、更具体。《医学正传》中记载:“治痧证,或先用热水蘸搭臂膊而以萱麻刮之,甚者针刺十指出血,或以香油灯照视胸背,有红点处皆烙之”。这种刮痧法,在中医书中又称“戛掠”,古人注解说:“戛,历刮也。”可见,戛就是刮的意思。到了清代,不仅刮痧操作方法更详尽,而且还有刮痧的运用及各种痧证的辨证。郭志邃在《痧胀玉衡》中就记载有各种痧证的辨证,并且在具体操作上提出:“刮痧法,背脊颈骨上下,又胸前胁肋两背肩,臂痧,用铜钱蘸香油刮之或用刮舌抿子脚蘸香油刮之;头额,腿上痧用棉纱线或麻线蘸香油刮之。”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也记载了刮痧的运用:“阳痧腹痛,莫妙以瓷汤匙蘸香油刮脊,盖五脏之系,咸在于脊,刮之则邪气随降,病自松解。”此外,刮痧疗法还见于《松峰说疫》、《串雅外编》、《七十二种痧证救治法》、《养生镜》、《验方新编》等书中。在刮痧疗法中有刮痧、放痧、扯痧、焠痧、拍痧等不同治疗方法。有些方法至今仍广泛流传民间并被应用于临床实践。如灯火灸(焠痧疗法)治疗腮腺炎具有效果佳、疗程短、经济等优点,其操作方法是用灯心草蘸油,点燃后,对准角孙穴烧燃,一接触到皮肤,立刻离开皮肤,往往可听到十分清脆的爆响声,操作手法要快,其动作要求和施术方法完全同于焠痧疗法。

刮痧疗法在民间有着广泛的流传和应用。正如电影《刮痧》中表现的那样,很多老人习惯用这种外治方法进行家庭保健或是简单地疾病治疗。广大人民群众在运用的过程中,不断扩大了刮痧疗法的工具取材范围和应用方法,使之得到了更大、更广泛的普及。如其刮法有:羚羊角刮法、瓷器刮法、手指刮法、木针刮法、刮舌抿子刮法、盐刮法、棉线刮法、铜币刮法等,都体现了该法就地取材和简、便、廉、验的特性。

而今,同祖国医学的许多其他瑰宝一样,刮痧疗法也有墙里开花墙外香的趋势,正逐渐流传至其他国家并受到热捧。英、法、美、日、加等发达国家都将刮痧疗法视为一种时髦、健康的理疗方式。这是因为在现代医学日趋发达的今天,人们在深受化学药物毒副作用的困扰和危害之后,终于猛然醒悟,开始追求一种既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又不会对肝、肾、脾、胃造成伤害的绿色疗法,倡导“回归自然”,提倡自然疗法。基于此,当代中医界的许多有志之士不仅丰富了刮痧学科的内容,而且还借鉴了全息穴区主病的内容,将生物全息理论运用到刮痧实践之中,从而总结出通过刮拭局部器官的不同区域,达到治疗全身疾病作用的“全息刮痧法”,将刮痧疗法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近几年来,推动能够维护和调整人的自然平衡态、无毒副作用、简便有效的绿色疗法的发展成为医学界的新趋势。所以刮痧疗法也日益受到社会的青睐,成为一种老百姓自我保健、家庭医疗的实用妙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