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以往手术治疗不同的是,放射治疗属于无创治疗,因此,照射部位、照射角度以及照射野形状的选择和病灶的定位就显得非常重要。
普通放射治疗的常规定位方法是在模拟定位机上通过X线透视的方法确定病灶部位、形状和照射角度等,并在人体表面画上标记,然后在放射治疗机上实施放射治疗。显然,这种定位方法的位置误差较大,有时会影响疗效。因此,在研究开发各种放射治疗设备的同时,尤其是在确立了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在放射治疗领域的主导地位之后,如何提高并确认病灶的定位精度,自然就成了放射治疗设备研究的主攻方向。
1949年,瑞典的Leksell首次提出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理论,开创了精确放射治疗的先河。
1959年,日本的Takahashi提出了“适形”放射治疗原理,首创多叶准直器。
1968年,瑞典的Elekta公司推出了以60Co为辐射源的专门用于脑部肿瘤治疗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装置,该装置是利用201颗60Co辐射源发出的γ射线,经准直孔聚焦到脑部肿瘤进行精确放射治疗。治疗效果可与手术切除相媲美,故这种放射治疗装置被称为γ-刀系统,是脑部肿瘤的专用精确放射治疗设备,至今临床上仍在应用。
1974年,美国的Larsson等人提出了用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代替60Co做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建议,开创了以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为放射源的精确放射治疗新起点。
1977年,美国的Bjangard和Kijewski等提出了“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原理。
1984年,出现了以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为辐射源,采用非共面弧形旋转放射治疗的头部专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装置,可以达到毫米级甚至更高的立体定向定位精度。由于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发出的是X线,并且专门用于头部精确放射治疗,也可以达到类似于手术切除的治疗效果,故被称为头部X-刀,简称“头-刀”。
1994年,瑞典Lax等开发了专门用于体部精确放射治疗的立体定向定位系统,被称为体部X-刀,简称“体-刀”。
2003年之后,美国瓦立安公司(Varian)、瑞典医科达公司(Elekta)和德国西门子公司(Siemens)等先后开发并推出了以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为核心的“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设备(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和“影像引导”放射治疗设备(image guide radiation therapy,IGRT)。标志着放射治疗设备已经进入了一个以“调强适形”和“影像引导”为核心技术内容的精确放射治疗新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