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44 急性髓系白血病-M7(骨髓涂片,Wright染色)
【概述】
急性原巨核细胞白血病(acute megakaryoblastic leukaemia,AMKL)时骨髓原始细胞≥20%,其中≥50%为原始巨核细胞。FAB分型为M7。诊断AMKL时应排除:①AML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性改变;②某些AML伴重现性遗传学异常[如t(1;22)(p13;q13),inv(3)(q21q26.2),t(3;3)(q21;q26.2)];③Down综合征相关AML(参见本章第七节),占AML的<5%,据统计,占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住院病例的0.1%。
【临床特点】
儿童和成人均可发生。成人患者肝脾大不常见。曾报道年轻成年男性的AMKL与纵隔生殖细胞肿瘤有关。
【实验室检查】
1.血象 血细胞减少,血小板常减少(少数病例血小板可增多);可见小巨核细胞、原巨核细胞碎片、发育异常的大血小板和颗粒少的中性粒细胞。
2.骨髓涂片 可见原巨核细胞通常中等至较大,胞质嗜碱性,常无颗粒,可见独特的小空泡或伪足形成;胞核圆形、稍不规则,或呈锯齿状,染色质细网状,核仁1~3个。原巨核细胞也可胞体小,胞核与胞质比例大,形似淋巴母细胞。大、小原始细胞可同时存在于同一病例中(图4-44)。有些患者由于广泛骨髓纤维化导致骨髓穿刺“干抽”。
3.细胞化学 可见原巨核细胞呈SBB、CAE和MPO阴性,PAS和酸性磷酸酶可阳性;NSE呈点状或灶性阳性(图4-45)。
4.遗传学 无特征性遗传学异常。年轻男性合并纵隔生殖细胞肿瘤者具有特征性的染色体畸变i(12p)。
图4-45 原始及幼稚巨核细胞胞质呈点状或灶性NSE强阳性反应(骨髓涂片,NSE染色)
【骨髓病变特点】
根据细胞分化程度可分为2型。
1.低分化型 以分化差的原巨核细胞增生为主。胞体很小,胞质少、嗜碱性,核圆形、染色质粗颗粒状、核仁不清楚,形似淋巴母细胞(图4-46)。少部分分化差的原巨核细胞可向巨核细胞过渡,胞体稍大,胞质丰富、弱嗜碱性或嗜酸性,核圆或扭曲、核仁不明显。粒、红系细胞极少见。
2.高分化型 以胞体小,胞质少的幼稚巨核细胞增生为主。散在成熟巨核细胞,胞质稍丰富、嗜酸性,单个圆核和核分叶少。网状纤维不同程度增生或明显胶原纤维增生。
透射电镜显示原巨核细胞胞质细胞器少,表面成数个鼓槌样隆起。幼巨核细胞胞质稍多、含少量小的电子致密颗粒,胞核圆形,较规则,核仁不明显(图4-47)。血小板过氧化物酶(PPO)染色示核膜和内质网呈阳性(图4-48)。
【免疫表型】
1.流式细胞术检测 CD117(+),CD13(+),CD33(+),CD41(GPⅡb/Ⅲa)(+),CD42b(+)(GPⅠb),CD34(-),CD45(-),HLA-DR(-),TdT(-),MPO(-)。
图4-46 急性髓系白血病(M7)(骨髓活检,塑料切片,HGE染色)
图4-47 急性髓系白血病(M7)幼巨核细胞(透射电镜)
引自文献24
图4-48 急性髓系白血病(M7)核膜及内质网PPO阳性(透射电镜,PPO染色)
引自文献24
2.免疫组化染色 CD61(GPⅢa)(+)(图4-49),FⅧ(+),vWF(+),MPO(-)。CD42b(+),CD41尚不宜做石蜡切片免疫组化。
图4-49 急性髓系白血病(M7),原巨核细胞胞质CD61(+)(骨髓涂片,二步法免疫组化染色)
【鉴别诊断】
1.急性全髓增殖伴骨髓纤维化(APMF) 三系(粒系、巨核系和红系前体细胞)皆增殖。AMKL以原巨核细胞增殖为主。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AMKL与APMF的鉴别。
2.AML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性改变 主要依据是否存在多系细胞发育异常和遗传学特点相鉴别。符合AMKL的诊断标准的病例,若同时存在两系或两系以上细胞发育异常,发育异常细胞占各自系列细胞的≥50%,或是存在MDS相关的遗传学异常(参见本章第三节)应诊断为AML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性改变。
3.AML微分化型(M0)、ALL 分化差的AMKL形态学难以与M0及ALL区分。借助免疫表型分析有助于鉴别。
4.骨髓转移瘤 儿童腺泡样横纹肌肉瘤的骨髓转移可形似急性原巨核细胞白血病。但前者肌源性标记(如Desmin)阳性,不表达髓系标记。
【预后】
本型预后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